• 我的订阅
  • 社会

27°黔地标读书会 | 共话新闻专业精神 守正创新奔赴主阵地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1-13 14:40: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27°黔地标读书会 | 共话新闻专业精神 守正创新奔赴主阵地

11月8日,第25个记者节之际,由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办,贵州日报报刊社文旅新闻部、孔学堂书局承办的《守正与创新——怎样成就一篇好新闻》新书发布暨27°黔地标读书会,在贵州日报报刊社大楼举行。

27°黔地标读书会 | 共话新闻专业精神 守正创新奔赴主阵地

11月8日,《守正与创新——怎样成就一篇好新闻》由孔学堂书局出版发行。图为新书揭幕。

《守正与创新——怎样成就一篇好新闻》由孔学堂书局出版,当天首次面世。此次读书会吸引了新闻界、高校新闻学专业师生及读者参与。大家共同交流“守正与创新”在新闻工作中的实践路径和价值体现,探讨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推动坚守新闻专业精神,以及如何加强内容创新、强化政治意识和质量把控,继续成就一篇篇好新闻,为讲好“贵州故事”“中国故事”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节的感悟

“每年的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这是一个不放假、依然繁忙的工作节日。”贵州日报报刊社副总编辑张焱在致辞中表示,从晨光熹微的街道,到夜幕降临的星光,记者永远在路上,探寻真相、追赶时光、记录时代,用笔杆书写担当,用影像实录精彩!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图书《守正与创新——怎样成就一篇好新闻》作者的黄嘉模,贵州日报社老报人,知名、资深编辑记者,在40余年的新闻工作中笔耕不辍。退休后,黄嘉模对新闻事业的热情未消减,对新闻领域的探索不懈,继续担任贵州省委宣传部的报刊阅评员和省新闻出版局的专职审读员。图书的内容,来源于黄嘉模漫长的新闻从业经历中,产生的个性化感悟。

27°黔地标读书会 | 共话新闻专业精神 守正创新奔赴主阵地

读书会分享现场。

“就媒体人而言,窃以为最紧要的能力就在于‘两现’能力,即‘发现新闻的能力’和‘表现新闻的能力’。”黄嘉模认为,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做好“两个悟”:一个是“悟自己”,就是拿自己的前后业绩作对比,看到成长轨迹与成功之道,复盘问题和教训;一个是“悟别人”,就是拿别人的业务长处跟自己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媒体,黄嘉模认为,最关键的事情在于唱好“两出戏”,既要“不出错”,又要“多出彩”。

为了将这些想法传递给读者,黄嘉模在图书的写作、观点的表达中力求避免生硬和刻板,主要选取了两条路径:一是尽可能用具有个性化的感悟,以及富于实证化的案例来印证想法、观点;二是不仅限于传统媒体领域,而力求在融媒体领域也有聚焦点和阐发点。

同时,图书还对新闻各类体例的写作要点进行详尽梳理,从打磨标题、纠正文内隐形差错到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等均有详尽论述,兼具实操性与启迪性。黄嘉模期望该书的出版发行,“能够有用于同行,有益于业界。”

一本好新闻实操手册

在传媒业剧烈变革的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但体现媒介本质的专业精神永远不会改变。

在贵州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兰东兴看来,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媒介技术快速迭代更新,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和国内、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体制外和体制内界限愈益模糊,构成了一个更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的复杂舆论场。

“新闻舆论工作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守正和创新成为媒体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兰东兴认为,这部著作正题直击新闻工作者坚守的原则,副题则是新闻记者和编辑的必修课。“作者的新闻观决定了这部著作的理论色彩,也勾勒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论。”

分享中,现场嘉宾纷纷认为图书《守正与创新——怎样成就一篇好新闻》既是一本“新闻人的工作操作手册”,又是一本富于启迪的新闻培训辅导读本,还是一本避免新闻差错的“排雷”指南。

27°黔地标读书会 | 共话新闻专业精神 守正创新奔赴主阵地

现场观众。

“目前很多高校新闻专业老师教学偏理论,新闻实践经验不足,导致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瓶颈。”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玥表示,新书能够为当下的教学和实践带来启示,尤其是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新闻工作的核心价值,如何通过新闻创作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学科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思路和方法。

陈玥谈道,作为新闻传播学教师,深知学生在初学新闻时容易忽视写作中的细节和规范,而这些细节恰恰决定了新闻作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她说:“黄嘉模老师的书提供了一个更为系统的框架,使我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同时引导他们避免常见的写作错误,培养他们在实际新闻创作中锻炼出的‘火眼金睛’。”

关键在人,根本在内容

除了高校学者,现场的新闻界人士认为图书《守正与创新——怎样成就一篇好新闻》对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的新闻文本分析具有指导价值。

“守正与创新,这是党对新闻舆论宣传的要求,也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在贵州日报报刊社名记者工作室主任、高级记者(专技二级)刘莹看来,时下,进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媒体传播新格局正在构建,传播渠道、内容、形式正在改变,面对媒体传播渠道“众声喧哗”、传播平台“百鸟同林”、新闻内容“鱼龙混杂”、新闻表现“乱花迷眼”、评价体系更新升级的新闻宣传环境,主流媒体记者在奔向主战场、融入新媒体的征程中,如何担当好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唱响好声音的主力军,作者指出了参考路径。

27°黔地标读书会 | 共话新闻专业精神 守正创新奔赴主阵地

作者黄嘉模为我省知名、资深编辑记者。

刘莹结合自身30多年工作经验表示,一名优秀记者的成长之路,首先在于知识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根深才能叶茂。刘莹说,新书对于新闻媒体人,具有积累知识的“充电”功能。在业务成长中,好读书、读好书,是搞好新闻内容生产的“源头活水”。“找准业务主攻方向,为写作需要而读书。读书是记者夯实业务根基、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事新闻工作12年的多彩贵州网教科文卫中心主管、记者应腾则坦言,该书对于她而言,既是一次系统的学习,也是对专业知识的补充,更是对个人潜力的一次挖掘。从这本书上,她看到好新闻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个人修炼;是策划、发现、采写、编辑、传播系列的“组合发力”;是传播信息,更是传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

结合现在的工作,应腾从“阅己”“越自己”“悦己”三个阶段分享感想,“以前我是文字记者,现在已经发展到摄影、拍视频、剪视频、配音、设计简单的海报,把作品包装成产品,再找不同平台分发的记者,行业的更新迭代,记者只能顺势而上,加快转型练技能,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应腾发现,从纸媒到融媒,它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就像书上写的:做好新闻工作的关键在人,根本在内容。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刘立超

图、视频/贵州日报天新闻记者 吴蔚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3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个时代怎样成就一篇好新闻|第25个记者节27°黔地标读书会邀约@你
...——怎样成就一篇好新闻》一书。新书发布暨27°黔地标读书会将于11月8日在贵阳市云岩区贵州日报报刊社举行。本次活动邀请新闻界同仁及广大读者共同交流“守正与创新”在新闻工作中的
2024-11-06 16:42:00
27°黔地标读书会|记者应腾:从书中看到了好新闻的样子
...创新——怎样成就一篇好新闻》新书发布暨第27°黔地标读书会在贵州日报报刊社举行。现场分享中,多彩贵州网记者应腾表示从书中看到了好新闻的样子。现场一众嘉宾中,应腾比较年轻,但报
2024-11-09 03:16:00
...,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共享与环保的种子。定期组织的读书会、亲子阅读等活动,也让书房成为邻里交流的新平台。”(河北日报记者许君强)
2025-04-29 10:34:00
...广场街道南盘岭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举行。市委宣传部青年读书会成员齐聚一堂,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主题,分享研究成果,碰撞思想火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2023-09-23 07:07:00
...系列活动。开展“立心讲坛”系列活动,成立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社团,采取“校内+校外”模式开展大学生理论宣讲60余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获得校级表彰和省级专项荣誉。在专
2024-03-26 09:22:00
...桃源会客厅”主题活动,建设一批阅读点、发布一批共享读书会,进一步丰富“书香聚集点”,续写桃花源里全民阅读新篇章。创新阅读方式,全民阅读花开遍地。近年来,阳山镇围绕乡村阅读季、
2023-04-23 06:15:00
文化书院进行时 | 打造渔阳书院 共建文化家园
...感纽带,打造书香社区 创立并开展少海社区“心家园”读书会促进文化书院建设,自2022年8月起,少海社区“心家园”读书会项目启动并运行。项目以“心家园”为主题,坚持每周常态化
2025-03-19 12:40:00
...的精神风貌。济宁各区县利用夜校阵地,定期举办“青年读书会”“好书分享会”“红色经典书籍领读”等活动,让青年学员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和生活实践,畅谈读书感悟。团兖州区委推出“红色”
2024-09-04 09:40:00
27°黔地标读书会|景海峰:从“圣”的符号变迁看阳明文化
...化有着深厚的影响,也照亮了无数今人对于人生的思考。读书会上,景海峰引经据典,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观”的演变发展历程,将王阳明的“圣人必可学而至”的思想链接在这一历史线
2024-04-22 16:3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我来自易县,是“满族结绳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小时候看太姥姥编绳,我觉得很神奇,几股彩线在她手里绕来绕去,一会儿就能变成漂亮的平安结
2025-11-13 07:57:00
“郎奶奶,我们来了,您好好休息一下吧。”近日,来自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24级中西医临床医学班的三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石家庄市裕华区八五零小区
2025-11-13 07:58:00
一块手表的英雄城奇遇
手表不见了!来自江苏南京的向女士是一名竞技跑者,在11月9日举行的2025南昌马拉松中获得半马女子第六名的好成绩。拿到奖牌后
2025-11-13 06:45:00
“同学你好!经学校信息统计,你的BMI指数偏低。请携带有效证件,到学生综合服务楼一楼大厅咨询台领取两张营养券。”这条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短信
2025-11-12 11:46: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重点领域深度开放、融资支持、权益保障等提出13条针对性举措
2025-11-12 11:47:00
近年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持续强化,成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一环。然而,当防护网越织越密,一些执行层面的做法,是否在无形中模糊了必要的边界
2025-11-12 11:48:00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委金融办《关于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以案促稳”百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防范非
2025-11-12 12:55:00
【执笔下乡 墨香满村】文化指导员走进潍坊临朐县柳山镇,为乡村振兴添“文艺范儿”
鲁网11月12日讯初冬暖阳洒进院落,临朐县柳山镇庙山村的乡村文化站里,墨香袅袅,笑语盈盈。11月11日,潍坊市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
2025-11-12 14:46: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每年“双11”,直播间都是商家必争之地。今年,在一些直播间一片“为家人们谋福利”的口号下,记者发现
2025-11-12 15:02:00
河北日报讯(王永晨、刘子辉)“父亲生病住院花了一大笔钱,出院后通过职工医疗互助报销了5000元,真是太暖心啦!”10月31日
2025-11-12 16:07:00
贵州·人物 | 苟家坪:十年公益路 一片助学情
多彩贵州网讯 在遵义市播州区,提到苟家坪的名字,人们总会联想到奉献与担当。1979年出生的他,现任播州区石板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八级职员
2025-11-12 17:07:00
“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第二季正式开幕
作为2025年北京文化交流领域的引领性事件,“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第一季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良好口碑。经过近半个月紧张的筹备工作
2025-11-12 17:15:00
主讲教师: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张骥
2025-11-12 17:33:00
主讲老师:石家庄第二十八中学邢甫
2025-11-12 17:41:00
第八届进博会再次印证:这里不只是商品交易的展台,更是全球创新成果登陆中国、链接世界的“入海口”。从尖端医疗设备到绿色低碳技术
2025-11-12 1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