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探测宇宙的“世界巨眼”(科技大观)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13 06:0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秦 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15 版)

在南非和澳大利亚人烟稀少、广袤无垠的无线电宁静区,一项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正在建设中。作为由全球多国合资建造和运行的新一代射电望远镜,SKA建成后将成为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科学设施之一。

SKA是一种射电干涉阵列式望远镜,其频率范围跨越50兆赫至20吉赫,等效接收面积达平方公里级。它采用双台址方案,中频阵以南非为核心、最终扩展至非洲南部8个国家,由分布在3000公里范围内的2000面15米口径的碟型反射面天线组成;低频阵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由130万个天线单元组成。两套射电干涉阵在不同频段工作,完全独立运行。SKA将分阶段进行建设:第一期将建设近10%的望远镜单元,已正式开工,预计2029—2030年建成;其余部分将在第二期建设。

大视场、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宽频段……SKA集诸多优势技术于一身,是革命性的新一代天文望远镜。平方公里级的等效接收面积,意味着史无前例的超高灵敏度和科学发现能力,可以发现大量过去无法被探测到的极微弱信号。比如,它可以使银河系内的3万颗脉冲星基本上全部“现形”,而目前人类只发现了其中的1/10;即使在远离地球50光年的星球上使用机场雷达,也逃不过SKA的“火眼金睛”。3000公里的最大基线长度,意味着其具备毫角秒级的超高空间分辨本领,远超哈勃空间望远镜。它将使曾经“模糊不清”的天体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展现在人类面前。当这一“世界巨眼”扫视宇宙时,被它“一网打尽”的宇宙信息量大到超乎想象,其每秒数据量甚至高于目前全球互联网数据流量总和。

在科学层面,SKA肩负着人类认识宇宙和基本物理规律的一些重大科学探索任务。例如,尝试揭示宇宙第一代发光天体的诞生、揭开“宇宙黑暗时代”的科学谜团;以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氢为信使,绘制最大的宇宙三维结构图;探求暗能量、暗物质的基本性质;发现银河系中几乎所有的脉冲星,并用于精确检验引力理论;通过对大量毫秒级脉冲星的精准测时,直接探测来自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所产生的引力波;探求宇宙磁场的起源;探索宇宙生命的起源、寻找地外文明以及探索其他未知领域等。

SKA是中国首个全程参与并扮演重要角色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从项目酝酿发起到国际组织创建及规则制定,再到项目管理与建设等。199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共同发起了建造SKA的倡议。2011年,中国等7国共同创建了国际SKA组织,该组织于2021年过渡为政府间国际组织——SKA天文台。目前,SKA参加国包括正式成员南非、澳大利亚、英国、中国、意大利、荷兰、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和加拿大,以及观察员印度、法国、德国、瑞典、日本和韩国。中国担任SKA反射面天线工作包联盟主席国,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领衔工作包联盟。

自1994年起,以国家天文台南仁东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射电天文学家,逐步形成了利用中国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建造30面200米口径的巨型反射面天线组成平方公里阵的“中国SKA方案”。2016年9月,以“中国SKA方案”为基础发展出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竣工。

FAST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也是北半球最灵敏的设备,可与位于南半球的SKA形成互补。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900余颗新脉冲星,在快速射电暴起源、引力波探测等领域产出一系列世界级成果。

近期,FAST又发现了6个距离地球约50亿光年的中性氢星系,这是人类迄今直接探测到的最远的一批中性氢星系。中性氢广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时期,是不同尺度物质分布的最佳示踪物之一。对中性氢进行探测研究,对于理解暗物质、暗能量属性,解读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前,FAST已发现了4万多个中性氢星系样本。FAST正不断为世界天文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国技术。

仰望星空,步履不停。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天眼”“世界巨眼”将为国际天文界持续探索宇宙带来更多新视角,为引领人类突破认知新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3 08: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飞天巨眼”,中国造!(筑梦“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建设记30)
...。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将紧随其后,成为人类新的“飞天巨眼”。分为两大部分,拥有5大装备CSST将是一个块头超大的太空飞行器,对其具体个头大小,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科学工作联
2023-02-13 06:21:00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高 维人类望向深空的又一巨眼“上新”了!2月14日,“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在重庆市云阳县开工。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将成为世界
2023-02-16 06:4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不久前,来自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以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宣布成立“生命起源联盟”,计划探索生物体的化学和物理过程以及适合支持其他星球生命的环境
2023-04-25 06:15:00
全球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阵列首台中频天线正式吊装
...,为国际天文领域再做重要贡献。洞悉宇宙奥秘的“地球巨眼”据了解,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
2023-09-20 15:03:00
“地球巨眼”SKA首台中频天线在我国完成吊装
...野中建设3000个中频天线,组成一平方公里之大的“地球巨眼”。SKA天文台宣传外联部主任威廉姆·加尼尔表示,SKA作为人类史上建造规模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地球上最大
2023-09-21 02:11:00
2022年,哪些科学突破最受全球瞩目?
...,2022年是发现与突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深空巨眼”探察宇宙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在2022年屡次登上天文学报道头条。韦布空间望远镜由美国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加拿大航
2022-12-30 06:5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焦 毅 赵 瑀《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2日 第 14 版)北京怀柔雁栖湖畔,整体建筑形似放大镜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是我国正在建设的最新一
2023-11-22 06:0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贾瑛卓 吕博瀚《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0日 第 15 版)近日,法国蔚蓝海岸大学一个科研团队在研究月球固体内核和流体外核方面取得新进展,其研究结果
2023-07-10 05:1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刘维宁《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1日 第 14 版)中国子午工程二期预计于今年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2023-12-01 06:2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