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全球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阵列首台中频天线正式吊装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20 15:03:00 来源:环球网

宇宙中的星系历经了怎样的演化?地外文明是否真的存在?自古以来,人类对浩瀚宇宙的好奇与探索从未停止。而中国牵头研制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以下简称SKA项目),或将给出答案。

9月20日,SKA中频天线在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测试现场正式吊装。这是SKA进入建设阶段以来建成的首台天线,也是继2022年底,科技部联合SKA天文台,成功举办SKA中频天线结构实物贡献协议线上签署仪式后,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在SKA核心设备研发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为世界成功提供“天线解决方案”,为国际天文领域再做重要贡献。

全球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阵列首台中频天线正式吊装

洞悉宇宙奥秘的“地球巨眼”

据了解,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建的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是多国合作、共同出资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全球约20个国家上百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天文学家和工程师参与项目研发。它之所以命名,是因为组成阵列的射电望远镜总接收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相当于140个足球场大。

SKA的台址位于澳大利亚、南非及非洲南部8国,在约3000公里的广袤荒野中,将建设约3000面天线,组成一平方公里之大的“地球巨眼”,它静伏于地球表面,观测宇宙深处最神秘的声音。SKA天文台宣传外联部主任William Garnier介绍称,SKA作为人类史上建造规模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科学设施,比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灵敏度提高50倍,巡天速度提高10000倍。

“SKA将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重要机遇,开启人类探测宇宙的新纪元。它寄予着人类了解宇宙和生命奥秘的使命,将致力于揭示全球各国和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将探测宇宙、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寻找更多的星系,探寻孕育生命的新摇篮、搜索外星生命等,它还将致力于揭示和回答关于‘基本力’问题。”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郑元鹏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

汇聚创新“结晶”实现“听音辨位”

作为人类探寻宇宙样貌的“地球巨眼”,SKA要获得对宇宙目标的“精准画像”,除了得天独厚的站址条件外,SKA中频天线更是集多种关键技术于一身,是科技人员的“匠心之作”。

天线要实现准确地“听音辨位”,就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指向精度,而且还要具备高电磁屏蔽能力,屏蔽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干扰,让天线更加专注于宇宙目标。

“SKA天线在天线效率与波束变形、指向精度、电磁屏蔽与电磁兼容等天线核心关键指标上,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带给设计与研发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SKA中频天线结构项目总设计师杜彪介绍称,为满足高电磁兼容性和高指向精度的世界性技术难题,项目团队对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动态仿真、标校、调试、测试方法和测试验证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完成了高电磁兼容性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加工和集成工作。”

据介绍,SKA中频天线的伺服控制系统需要满足比我国的国家军用标准低约80dB要求的电磁兼容指标,才能实现其高灵敏度观测。同时,采用全数字高精度伺服驱动控制设计及高精度座架和天线结构的保型设计,实现了千分之三度的高指向精度。当接收到观测指令时,分布在上千公里范围的几千面天线将精确地同步对准同一观测目标,并持续同步跟踪观测,实现最大的接收效率。

由于SKA中频天线中心区域阵列建在南非卡鲁地区(干旱台地高原),天线的运输、集中建设、运行、后期维护等都是技术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针对批量化建设、沙漠环境安装集成以及使用维护的特点,为了便于运输与组装,我们对天线反射体、座架、方位俯仰机构和轴承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各模块就像一块块积木部件一样易于拆装。驱动器、电机、减速机等结构被设计为现场可更换单元,在现场随时可换,无需返场维护更加方便设备维护。”SKA中频天线结构项目负责人王大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探寻技术极致

SKA中频天线是一台15米口径的赋形双偏置格里高利天线,天线反射体是由主反射体、副反射体、换馈机构以及支臂构成。

“天线主反射体采用了高精度空间网架结构和三角形铝合金面板,这样更易于实现高精度,也便于维护和快速安装。”SKA中频天线结构项目设计师杨晋蓉说。整个天线的主反射面是由66块不同曲率的铝合金三角形面板组成的六边形空间网架结构。这66块面板的曲率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制造66个专用的模具。为了保证精度要求,团队需要在成形时让面板与模具尽量贴合,经过3个多月的艰难攻关,他们最终摸索出了一种有效的成型工艺,极大优化了面板结构和成形工艺参数,从而实现了大面板的精密成形。“我们的面板精度达到了0.03—0.1毫米,面形精度优于一百微米,还不及两根头发丝的厚度,这代表了国内面板设计与制造的最高水平”。SKA中频天线结构项目设计师杨晋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高精度要求的背后,是每一个安装环节的极致精密。中频天线的背架采取的是空间网架结构,它的特点是易于拆装,而且整体重量较轻。背架采用螺栓球与拉杆螺连的方式安装,一面天线上共有100余个螺栓球,300余根拉杆,更考究的是,这100余个螺栓球,上面的螺孔数量不尽相同,最多可达12个,而且每个螺栓球上的各个螺孔角度都是唯一的。也就是说,每个螺栓球在15米×18米×3米的网架中的位置是唯一的,每个螺孔装哪根拉杆也是唯一的。

如此精密的位置要求,有哪怕一颗小米粒大小的误差,也会装不上去。为快速、精确完成安装与拆卸,工艺师们经过几十次试验,构建了4个计算模型,反复研究装配流程,历经两个多月才完全掌握最佳安装方法。SKA中频天线结构项目工艺师王建永介绍说,“那段时间,脑子里全是螺栓球和螺杆,整天都琢磨,连做梦都想着。”

为了找到技术“最优解”,团队在未知中向前摸索。

天线底座的内部有一个设备舱,用来安装望远镜所有的电子设备。由于设备运行会产生电磁辐射,为了降低这些辐射对天线的影响,设备舱需要有较强的电磁屏蔽性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电磁屏蔽舱研制技术负责人窦玉超介绍称,“这个空间不大,里面容纳了非常多的设备。考虑到天线是在沙漠环境中工作,要留通风孔用于散热,还要留进出电缆的通道,人维护的空间,无论是如何布置空间,还是如何实现电磁屏蔽性能,都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团队反复论证,结合每台设备的功率、发热量等,进行合理布局。大的方案调整有四五次,微调有几十次,历时一年才找到了最优方案。

“SKA中频天线建设任务,是高质量推动我国参与SKA履约的一项重要进展。我们将继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各方通力配合,为SKA大科学工程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徐小刚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全球最大”!首台!在我国完成吊装
...视财经10月18日消息,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即SKA,台址分设于南非和澳大利亚,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建的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它的接收总面积达1平方公
2023-10-19 11:35:00
“地球巨眼”SKA首台中频天线在我国完成吊装
...络通信研究院测试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项目完成建设阶段以来的首台中频天线吊装。去年12月,科技部与国际组织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SKAO)签约中频天
2023-09-21 02:11:00
...天文台第十一次理事会在南京举行国际合作擦亮最大射电望远镜SKA◎本报记者 张 晔正在建设中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将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射电
2024-03-27 02:02:00
探测暗能量!中国“天籁”项目获国际认证
...探测技术。此外,这些技术也可以应用到人类未来更大的天文望远镜项目中。天籁射电干涉阵列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大红柳峡乡,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建设,其目的是检验暗能量射电探
2024-10-21 18:42:00
...阿塔卡马3月13日电(记者尹南)位于智利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阵列“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以下简称ALMA天文台)13日迎来落成十周年庆典,相关负责人强调了国际合
2023-03-14 18:31:00
“千眼天珠”向日开
...报“千眼天珠”向日开——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落成记图为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 吴俊伟摄【走近大国重器】◎本报记者 刘 垠飞机从稻城亚丁机场起飞,舷窗外地面隐现
2023-10-11 03:50:00
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已主体竣工
...四川稻城,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已经主体竣工,已完成约270台天线调试,预计6月试运行。四川稻城县的高原上,一座巨大的圆环形天线阵列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2023-05-03 00:19:00
...宽频段……SKA集诸多优势技术于一身,是革命性的新一代天文望远镜。平方公里级的等效接收面积,意味着史无前例的超高灵敏度和科学发现能力,可以发现大量过去无法被探测到的极微弱信号
2024-05-13 06:04:00
观星逐日的“千眼天珠”:313台抛物面天线监测太阳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SRT)。何海洋摄DSRT的抛物面天线 太阳是生命之源,它的巨大能量跨越上亿公里滋养着地球万物,但同时它也是地球空间天气事件的源
2023-05-06 02:5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通讯员 王靓婧随着AI技术与柜台业务深度融合,建行的AI助手正以“智能搭档”的角色,为柜员减负、提效、赋能,重新定义线下金融服务的专业与温度
2025-10-18 19:23:00
探访南昌红谷滩商业新活力:首店经济亮眼,TOD模式引潮
大皖新闻讯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召开在即,南昌市红谷滩区委宣传部以“活力红谷滩 智启新未来”为主题组织媒体行活动。媒体团深入辖区标杆商业体
2025-10-18 19:18:00
Kiwa为“腾越电子”颁发MID认证证书,叩响欧盟市场新篇章
国际权威检测、检验及认证(TIC)服务商Kiwa,于不久前正式向连云港腾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全文简称为“腾越电子”)颁发欧盟CE认证MID证书
2025-10-18 18:44:00
南报网讯(通讯员胡晓靓记者夏思宇)走进南京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制冷站,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稳定运转,维持药品生产GMP车间的恒温恒湿环境
2025-10-17 08:13:00
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打卡数字展馆 体验未来生活
10月16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展区工作人员在调试机器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借助VR设备沉浸在古城往事中
2025-10-17 08:23:00
我从事科技研发工作,出生在一个三代从商的家庭。我的祖父是一名民营企业家,在枣强县这片土地上开启了玻璃钢产业创业之路;我的父亲骑着一辆摩托车闯荡天津
2025-10-17 09:11:00
博物馆“抢票”成第一关,中轴线打卡、汉服妆造让历史游玩出沉浸新花样……音乐节、演唱会与国际顶级体育赛事一票难求,“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常态
2025-10-17 09:15:00
新闻纵深·县域特色产业新力量|借力京津,机器人产业双链融合
阅读提示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机器人新赛道上频频发力,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引领、特种机器人为亮点、服务机器人为特色
2025-10-17 09:19:00
旭客民宿出租车广告上线,金华房东的“生意牌面”正在刷新
旭客民宿出租车广告上线,金华房东的“生意牌面”正在刷新最近在金华街头,不少人注意到一组频繁穿梭的出租车广告:“住旭客民宿
2025-10-17 09:25:00
AI EMPOWERS ALL丨神州泰岳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碳硅共生,合创AI+时代——第13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于今日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盛大启幕。神州泰岳作为中国移动长期重要合作伙伴
2025-10-17 09:25:00
内容觉醒·生态共创 | 2025瑞派短视频大赛职人组培训圆满落幕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由瑞派股份市场营销中心倾力打造的“2025年度瑞派短视频大赛职人专属赛道培训”在热烈氛围中圆满收官
2025-10-17 09:55:00
市场销售疲软,高档卷烟销售增速放缓,中低档卷烟却因消费需求旺盛出现供应紧张的问题,这是当前卷烟销售工作面临的瓶颈。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2025-10-17 10:02:00
浪潮科技三款平台产品或升级认可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拟入选第九批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公示名单。浪潮科技研发的“焱宇行业大模型服务平台 V1
2025-10-17 10:03:00
旅服会媒体开放日:全产业链盛会引关注
16日,由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集团主办的2025首届国际旅行服务大会暨交易展(以下简称“旅服会”)迎来媒体开放日。来自30余家主流媒体
2025-10-17 10:04:00
把听劝搬到线下!海尔智家双11邀500+达人发起智慧科技众测
今年双11,海尔智家把“听劝”从线上搬到了线下,在黄岛东方影都打造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智慧科技众测”现场,让“用户声音”与“产品研发”真正零距离对话
2025-10-17 1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