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负荆请罪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蔺相如为了从国家大计出发处处让着同僚廉颇,最终廉颇知道蔺相如的一片苦心,羞愧难当的去请罪。蔺相如起初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社会地位低下,通过完璧归赵事件得到赵王的信任从而平步青云。
但我们仔细审视一下完璧归赵的过程,就会发现完璧归赵对于赵国是一次失败的外交事件。
赵国名相蔺相如
蔺相如第一次见秦王时,见秦王无意以十五城换和氏璧,于是急中生智,抱着玉碎人亡的打算准备玉石俱焚。秦王许诺斋戒五日,据史记记载还曾
“设九宾礼于廷”
。不论秦王之前态度多么傲慢,这次可谓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面子工程做的外人看来无懈可击。可是就在秦王再一次召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却告知秦王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看似蔺相如很机智,保存了和氏璧,实际很愚蠢,这样一弄受人指责不讲规矩的成了赵国,戏耍了秦国一番。蔺相如忘记了出使前对赵王说的那番话
“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
蔺相如摸准了赵王和秦王的心理,如果和氏璧归秦国所有,秦王很大可能食言,到时候他回国免不了被问责,而如果他欺骗秦王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去,赵王眼光短浅,现阶段虽没有得到城池但是心爱的玉璧还在,不但不会怪罪蔺相如相反还会赏赐他。
完璧归赵图画
秦王在这起完璧归赵中展现出了十足的风度和政治智慧,不但没有为难蔺相如还在朝堂上接见了蔺相如,用完备的礼节来招待他,最后送他出境。秦王看似没有得到和氏璧,却赢得了外交舆论上的胜利,秦国以礼相待却被赵国放了鸽子,没有怪罪赵国使臣展现出了自己的宽宏大量。赵国表面上完璧归赵毫发无伤,其实触怒了秦国,惹下了大麻烦,给秦国发兵赵国提供了借口。事实上也是如此,据史记记载,这件事情后秦国讨伐赵国攻下石城,过了一年又攻赵国杀了两万人(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
蔺相如去的时候信誓旦旦得要让秦国背负不守信的坏名声,可后来他琢磨过来了,觉得自己为了这趟差事不至于搭上这条命,又断定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使出这一招,实在谈不上高明。赵王还傻乎乎的以为蔺相如争取到了国家尊严,给他加官进爵,殊不知战事就在眼前。廉颇之所以看不上蔺相如,也和后者为了强争一时尊严而致国家利益与发展而不顾,秦国报复赵国,边境战事频发。后来的渑池之会秦王以为教训了赵国几趟,赵国应该会老实很多,没想到蔺相如这个愣头青为了争一时的上风,又在胁迫秦王,火上浇油,激化了两者矛盾!赵王目光短浅,以一时得失来论功行赏,蔺相如只不过做了两趟好差事就排在廉颇前面,赵王的眼光和判断力实在糟。
大秦帝国中的蔺相如
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发展史来看,秦国自商鞅变法到换璧归赵已经过了七十余年,国内经济、军事能力迅猛增长,已成为七雄当中的佼佼者。而赵国自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才过了二十多年,虽然实力在七雄中仅次于秦国但是与秦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正确的做法是抓住机会发展自身实力,不要让自己成为强秦的靶子,应该让秦国把目光转移到其他国家身上,待自身实力足够再与秦国一争短长不迟,沉得住气方成得了大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