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带着婆婆改嫁 一诺至孝半生情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7-30 13:13: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常碧罗 周舒曼

7月20日晚,两江新区翠云街道云竹路社区一民房里,63岁的陈萍正手把手教86岁婆婆盛谏芬洗漱,如同照顾小孩一样细心、耐心。

带着婆婆改嫁 一诺至孝半生情

陈萍及家人与盛婆婆在一起。(汪彦彤 摄)

“手这样拿,然后慢慢往脸上擦。”陈萍一步步教着婆婆,而这样的场景,每晚都会重复上演。

公公和丈夫相继去世,婆婆确诊阿尔兹海默症,命运对陈萍特别苛刻。然而,陈萍却将婆婆当做“至亲”,19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并带着婆婆改嫁。这对特殊的“母女”,也让几个原本毫无血缘关系的家庭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家人”。

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

清晨六时许,陈萍已经出现厨房,开始了一天的忙活。

面条、肉片要煮得软一点,再用辅食剪剪碎,牛奶、鸡蛋是每日必需……打理好早餐,陈萍走进婆婆盛谏芬的房间。“妈,起床吃早饭了哟。”陈萍轻轻唤醒老人,带着她起床、洗漱,再围坐一起吃早饭。

如果不是与陈萍熟络,没人相信,盛谏芬并不是她的亲生母亲,而这对“母女”朝夕相伴已近40年。

时间回到1983年,陈萍与前夫王和平相恋结婚,从此便与其父母共同生活。

“婆婆没文化不识字,但人很好,年轻时也很能干。”陈萍还记得,患病前的盛谏芬勤劳善良,逢年过节一个人就能张罗两三桌饭菜,还要帮她带孩子,操持好家里的一切,让她和丈夫放心在外务农干活。

当时,5个人的小家庭其乐融融,算不上富裕却很幸福。转折发生在2003年。

那一年,陈萍的公公因肺癌去世,当一家人还沉浸在悲伤中,第二年,王和平又因肾癌去世。接连失去至亲,盛谏芬悲痛不已,身体也每况愈下,陈萍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那些日子,婆婆总是一个人躲着抹眼泪。”陈萍说,她知道婆婆心里的苦,为了陪伴婆婆,晚上索性和婆婆一起睡,陪她聊天,俩人相互慰藉,彼此支撑。

在陈萍心里,婆婆早已成了自己的“亲人”,而盛谏芬对陈萍的依赖也与日俱增。

2006年,陈萍居住的地方征地开发,一家人面临搬迁。

“那时我问婆婆,是想跟我住还是跟她女儿(王淑琴)住,她说什么也不愿和我分开。”陈萍说,常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老人有亲生女儿还要和儿媳妇生活,但她明白,20多年朝夕相处,婆婆也早已将她当成“女儿”。

“我的父母从小教育我要爱老敬老,所以我从没想过抛弃婆婆。”陈萍说,父母在世时,也支持和帮助自己照顾婆婆,这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动力。

2009年,陈萍带着婆婆和儿子搬入现居住地——翠云街道花朝小区安置房。而王淑琴和家人则每周看望母亲,并随时与陈萍沟通联系,“替补换班”。

她是婆婆唯一记得的人

2014年,盛谏芬确诊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时谁也不认,常常乱发脾气骂人,乱翻家里的东西再藏起来。

“2015年到2017年是最难熬的,我差点坚持不下去了。”回忆起婆婆患病后的日子,陈萍有些哽咽。

彼时,婆婆已逐渐失去自理能力,犯病时总会对陈萍破口大骂。每到这时,陈萍就自己出门走一圈,平复好情绪再回来。

为了照顾婆婆,陈萍不敢出远门,她在小区找了清洁工、垃圾分类等工作,方便及时回家。

自从婆婆患病,陈萍就一直保持着睡觉不关房门的习惯,她已经数不清多少个深夜,自己是从梦中惊醒,安抚发病的婆婆不要大骂、扔东西,再逐户向邻居道歉。

“当时奶奶经常半夜大吵大闹,扰得邻居投诉,但当他们得知我们家情况后,全都表示理解。”陈萍儿子王仁兵还记得,在2016年最严重的时候,他请了一个月的假,在家里陪伴奶奶和妈妈。

由于担心儿子夜里休息不好影响白天公交车驾驶员工作,陈萍又将儿子和儿媳妇“赶”出了家。

有人不解:“这都不是你的亲妈?这样做值得吗?”但陈萍却念着婆婆的“好”。有什么好吃的,婆婆总会对陈萍说“给你吃”“我们一人一半”;在沙发上睡着了,醒来身上总会有一条毯子,那是婆婆悄悄搭上的……

虽然随着年龄增大,婆婆发病的时间越来越多,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但陈萍依然是她最依赖、最亲近的人,也是她唯一记得的人。

带着婆婆改嫁不离不弃

2014年,陈萍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年长4岁的冯忠林。陈萍觉得冯忠林为人实诚可靠又勤快,而在冯忠林看来,陈萍温柔贤惠有孝心。

经过5年“相互考察”,俩人在2019年登记结婚。

“我不在乎这个问题,我看重的是她(陈萍)这个人。”说起婚后要和婆婆一起生活,冯忠林直言,两人成家,责任就要两人担,而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照顾老人是自己应该做的。

“我爸妈都是80多岁去世,由我养老送终,所以在照顾老人这块,我算是有经验。”冯忠林笑着说。

婆婆喜欢吃什么菜就做给她吃,婆婆乱骂人不要记气、要顺着哄,多陪婆婆摆龙门阵、逗她开心……冯忠林的到来,为陈萍分担了不少,也为这个小家增添了快乐。“婆婆有时对他比对我还好哟。”陈萍“吃醋”地说,冯忠林偶尔从外回家,衣服被汗水打湿,婆婆连忙关心,还让陈萍赶快拿衣服来换。

“我每个月会去陈阿姨家入户拜访一次,和他们拉拉家常。”刘丹霞是云竹路社区的一名网格员,自从2021年来到社区工作,她便认识了陈萍一家。

每次走进陈萍家,刘丹霞都会为这一家子感动——不管婆婆怎么乱骂,陈萍从不红脸,冯忠林则在厨房忙碌,给婆婆做饭,而婆婆意识清醒时也会一口一个“我们家陈萍”,“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比亲人还要亲”。

几家人变成“一家人”

逢年过节或是婆婆生日,陈萍家里总是很热闹,小小的客厅坐满了人。陈萍儿子王仁兵一家、冯忠林儿子冯信德一家、王淑琴及女儿一家聚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有说有笑。

受陈萍和冯忠林的影响,他们的孩子也将孝老爱亲铭记于心。

“我血糖有点高,老冯儿子还给我买了血糖仪。”陈萍说,冯忠林儿子冯信德一家也住在花朝小区,冯信德时常做了菜炖了汤就往家里送。而儿子王仁兵一家也随时回家探望,在超市上班的儿媳妇每次都会提着大包小包的肉菜和米油送来。

今年是陈萍和盛婆婆一起生活的第40个年头,陪伴彼此走过大半辈子的俩人,早已成为生命中重要的人。陈萍知道,随着婆婆年龄增大和病情加重,未来的日子或许会很难,但她并不畏惧,也坚决不将婆婆送到养老院,“她心疼我对我好,我也要孝顺她一辈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3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前夫离世后她照顾重病婆婆19年,用爱坚守承诺
深夜,陈萍又被婆婆骂醒了。虽然挨骂,她却“骂不还口”,委屈得狠了,就自己抹着眼泪出门走一走,还要向被婆婆吵醒的街坊邻居道歉。街坊邻居问陈萍:这么多年了,累不?陈萍说:婆子妈也是妈
2023-07-23 11:05:00
“婆婆也是妈……”两江新区这场“最美家风”院坝分享会感动了无数人
...,努力营造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浓厚氛围。“婆婆也是妈,在她生病前对我还是很好的,我一直感念,从来没想过放弃照顾她。”陈萍说道。早在2004年,陈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儿
2024-06-06 19:19:00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她用真心陪伴诠释人间至孝—— 记 山 东 好 人 王 忠 华1969年出生的王忠华是长清区孝里街道孝里四村村民。多年来,她无微不至地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成了十里
2023-01-24 11:36:00
婆婆看见坐月子儿媳房间通宵亮灯,一气之下拉下电闸:不懂节约
...,心里再委屈,也没有办法。更让陈萍萍难以接受的是,婆婆这个人非常的节省,可以说,那不叫节省,那叫吝啬、抠门。按理说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过分节约
2023-10-10 10:48:00
二十四孝图,唐朝儿媳喂婆婆奶被称至孝,年轻人:若换成公公呢?
...人的这种行为被评为感动唐朝十大人物。也被后人认为是至孝,写入《二十四孝》作为孝道的典范。这个孝顺父母的故事一直流传都没有人提出来质疑,如今某景区做出这个孝道故事的雕塑,遭到了
2024-02-26 12:44:00
至孝至善好儿媳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至孝至善好儿媳——记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史菊娥她是来自隆回县金石桥镇金桥社区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今年76岁的她不离不弃地照顾96岁的婆婆11年,被誉为社区“最
2023-03-16 09:48:00
朴实无华  人间至孝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朴实无华 人间至孝——记市“乡村光荣榜”好媳妇葛秋红全媒体记者刘延超葛秋红勤劳俭朴、善良贤惠,是女儿的好母亲,邻里敬爱敬重的好大姐,远近皆知的好妻子,老人满意的
2024-05-15 06:01:00
缪祖荣:13载坚守诠释人间至孝
...义善举 共创文明白河”活动中,缪祖荣因其13年如一日的至孝至情,被授予了“好媳妇”的荣誉称号。由于家中病人时刻需要照顾,缪祖荣缺席了颁奖仪式。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村干部在仪式
2024-04-02 07:44:00
王幼军:精心照料患病婆婆的孝顺儿媳
...很少出门。在其生活的牌楼村,王幼军凭借对婆婆的大爱至孝,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称赞。每当有邻居感叹她的辛苦,她总是说,这是她应该做的,“婆婆没有生病的时候对我也挺好的,像亲女儿一
2023-12-27 10:00: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婚礼上男花童突然给女花童单膝下跪 男童父亲回应:孩子临时救场,事先没有安排
大皖新闻讯 10月3日,在贵州毕节金沙县岚头镇举办的一场婚礼上,发生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视频显示,就在新郎新娘婚礼进行到互戴婚戒的关键时刻
2025-10-05 19:10:00
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家庭游成为两节旅游亮点
连日来,市区的公园、景点、商场等场所,都迎来了不小的人流量。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两代人或三代人举家出游的情况明显增多。人们在休闲放松的同时
2025-10-05 07:30:00
有些热爱,是刻进DNA里的 大叔一辈子热爱 嬢嬢跨城追赛 锦屏县际篮球赛假期“出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龙本枝二审 王迟三审 陈诗宗
2025-10-03 17:51: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忽有故人心上过,忆起那年中秋桂花香
文|琦垚秋日的上午,去市里办完事,见街对面是一片古老的胡同区。老树、灰瓦、四合院,明亮干净的阳光下,愈发显得静谧安适。看看时间尚早
2025-10-02 07:39: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老家房顶的那轮明月,是我心爱的“小月亮”
文|琦垚无涯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晕黄的月亮,遥遥的、淡淡的,像一枚钝钝的古铜币。从这枚古币里泻下来的光辉掺和着微弱的、模糊的路灯光
2025-10-01 17:28:00
农行东平东原支行:三张银行卡背后的“养老诈骗”拦截战
鲁网10月1日讯“姑娘,帮我们仨都开张能大额转账的卡!”清晨,农行东平东原支行刚拉开营业的序幕,三位老年客户便一同踏入厅堂
2025-10-01 20:36:00
济南红绘再传喜讯:精准诊疗助高龄女性突破不孕困局!
2023年9月,45岁的王女士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圆了多年求子梦。这段跨越数年的备孕历程,既有屡次失望的苦涩,也有最终柳暗花明的温暖
2025-09-30 14:57:00
假期乐哈哈 安全不放假
假期来啦!开心之余,您可别忘记:安全是快乐的前提。
2025-09-30 17:15:00
“习惯性逃避”正在毁掉感情 珍爱网红娘提醒:勇敢沟通才是爱
在快节奏的当下,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不减,但在恋爱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一种被忽视的现象——“习惯性逃避”。出现矛盾时,你等着Ta解释
2025-09-30 17:22:00
纵览视频丨身高不够举高高来凑,夜游现场娃儿眼睛瞪得像铜铃
9月29日晚,吴桥杂技节巡演现场,为让孩子能看清表演,许多家长将孩子举过头顶或扛在肩头。这一充满温情的画面,成为了杂技节巡演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摄制:王怡文、刘玉婧)
2025-09-30 00:10:00
陈家人的传家宝:一枚74年前的“抗美援朝”月饼模子
新一年中秋节马上到了,89岁的陈巧玲老人坐在桌前,手里摩挲着珍藏的木质月饼模子,模子中央“抗美援朝”四个小字与五角星图案清晰可见
2025-09-28 16:10:00
男子割肝救妻后续:梨园丰收盼销路,想赚钱带娃去云南看望岳父母
大皖新闻讯 安徽宿州砀山县的马雨1990年出生,他“割肝救妻”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人(详见大皖新闻3月28日报道)。2024年12月
2025-09-27 20:09:00
孕妇泰国坠崖离婚案择期宣判,王暖暖情绪几度失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徐宁26日,“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王暖暖(化名)与俞某冬的民事离婚案一审,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025-09-26 13:55:00
中国银行郓城支行暖心服务助聋哑夫妇解保险难题
鲁网9月26日讯近日,一对行色匆匆的夫妇走进中国银行郓城支行营业部,手持手机向厅堂工作人员求助,称有笔交易流水对不上。工作人员发现二人是聋哑人后
2025-09-26 1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