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震惊体”“标题党”为何让老年人深信不疑 家族社交群里老人忙着转发谣言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28 11:5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随着互联网及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老年人接收谣言、上当受骗的渠道增加,其中不少人对社交媒体上的谣言深信不疑。“震惊体”“标题党”谣言文章成为老年人在社交群转发较多的内容之一,大多与养生、健康等话题相关

利用老年人的网络活跃度,赚取商家广告费和平台流量分成是流量变现的一种常见途径。看的人越多,这些文章短视频背后的营销号,就可以通过“流量主分成”拿到广告费。同时,这些营销号也能招揽到广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诈骗和网络谣言对中老年人的网络信任度构成重要威胁。应认识“网络文化反哺”的重要意义,呼吁青年子女在父母触网过程中给与必要的介入和帮助,树立子女是老年人用网便利和用网风险监督“第一责任人”的概念

社交平台必须重视健康类信息获取路径的优化,提高健康类信息传播的精准度,优化传播效果,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信息获取需求。同时,应当加强自我净化、谣言监管与风险管控,减少谣言的传播

50袋湖盐!看着占据了整整一柜格的湖盐,北京市民薛丽长叹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多月前,她在65岁的母亲强烈要求下,从电商平台“抢购”回来的。“这还是经过一番博弈后,我妈能够接受的最低数量,当时要不是我极力反对,估计得多买好几倍。”薛丽说,她母亲在某老年人社交群里看到一条关于核污染水排海后海盐被污染的视频,并听闻其他群友都在抢盐,就不停催促她赶紧囤盐。目前这条视频显示“已被清除”。

类似的故事,不少家庭都曾发生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老年人接收谣言、上当受骗的渠道增加,其中不少人对社交媒体上的谣言深信不疑。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震惊体”“标题党”谣言文章成为老年人在社交群转发较多的内容之一,大多与养生、健康等话题相关。这些内容往往都经不起推敲,但许多老年人却信以为真并疯狂转发。除了容易误导受众以外,文中涉及的诈骗链接、恶意下载、广告引流等问题也亟须引起关注。

网上各种谣言泛滥 老年人认知受影响

“一开始看到家族社交群里有人转发号召大家囤盐的文章,我就赶紧给我妈解释,她还没有当真。但等到后来看到这则视频后,她再也坐不住了,一上午给我打了4个电话,催我赶紧给她买盐。”薛丽说,她收到50袋湖盐的次日,#茶卡盐湖现有盐够全国吃70年#话题便登上了热搜。

北京市民张凯告诉记者,这类谣言文章在自己的家族社交群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其中转发最多的是养生类信息,比如说什么蔬菜不能搭配吃、某些食物含有什么有毒成分等。为了劝说家里人不要轻信这些谣言,他甚至还与父母发生过冲突。

新媒体蓝皮书《微信公众号谣言传播研究报告》显示,七大类主题谣言数量最多,涉及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相关以及健康养生、防骗、金钱、亲子等。其中,食品安全类和人身安全类以及疾病相关类主题谣言占总谣言的大多数。

这些谣言,尤其是关于健康类、疾病类的,也影响着老年人的认知。

“我外婆总是会说吃这个菜好、那个菜不好,只要网上说有什么成分吃了对身体好,她就坚信不疑。”张凯说,每次到外婆家吃饭,他就感受到了被社交群里虚假、谣言等信息支配的恐惧:饭桌上不少长辈是网络谣言文章标题的复读机,如“多吃点洋葱,每天吃一颗,血管刷得特干净”“泡过的木耳隔夜容易吃死人”“多吃醋,降血压的”“猪肝不能吃,全是重金属”。

谣言标题有时候也“暗藏玄机”。北京市民高海整理父亲一周转发的43篇文章发现,“震惊体”标题比比皆是:《晚上睡觉前喝这个,居然能把有毒物质都排干净!》《体检害死了无数人,你还敢体检吗?》《严重警告!WiFi竟会伤害家中小孩,后果不堪设想!》……

科技媒体“懂懂笔记”曾报道,一位前营销机构的文案写手讲述,引发中老年群体热烈转发的视频和文章,基本都是出自90后、95后之手,他们每天开会探讨中老年群体爱看什么,如何把社会热点融入他们喜欢看的内容中去。有关家风道德、夫妻相处、育儿之道、养生保健的内容,基本上都能迅速打动他们。

专门制作虚假推文 引流变现牟取暴利

“技术没有善恶,全看使用技术的人,将技术用于何种目的。单就技术而言,已经可以做到将谣言文字生成短视频了。”据互联网行业创业者郭凯(化名)透露,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还可以依靠大数据分析,迎合相关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调节内容,这意味着,以后的谣言可能大规模迁移到短视频平台上,老年人将被“更方便”地收割。

在这些文章、短视频背后,收割的镰刀早已准备好。比如,利用这些诱导性的文章或视频进行广告引流就是“震惊体”标题的目的。2021年7月,警方对一家在疫情期间炮制大量标题党推文的公司进行查封。据媒体报道,这是一个专门制作“标题党”虚假推文进行引流变现的网络黑产团伙。

对此,张凯深有体会,他父亲前几天在家人群里分享了标题为“所有人一定要知道的常用泡脚秘方,给钱都不换!”的链接,结果点进去看却是在卖货。

“这些文章或视频有时也会通过误导的标志来引诱老年人进入广告页面、下载App。”根据高海分享的一个视频链接来看,当退出视频点击“退出按钮”的时候,反而进入了广告页面,广告页面极难关闭,甚至要求下载App。“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不懂这么多的操作,只会按照要求往下点击。”

据郭凯透露,利用老年人的网络活跃度,赚取商家广告费和平台流量分成是流量变现的一种常见途径。看的人越多,这些文章短视频背后的营销号,就可以通过“流量主分成”拿到广告费。同时,这些营销号也能招揽到广告主。

卖课、低配版知识付费也是这类文章短视频的变现途径。据媒体报道,一篇养生文会附上二维码,以进群免费学习艾灸课程的噱头吸引老年人进群,同一个团队还有免费学面诊、学刮痧、学脾胃调理、学穴位、学拔罐、学肩颈调理、学推拿等数十个矩阵号,互推引流。

因为寂寞所以转发 打破沉默挑起话题

不自知,是不少受访者在谈到自己长辈辨别谣言能力的评价。

“我妈总是说她可以根据阅历和经验辨别谣言,看到认为是谣言的信息绝对不会转发,但朋友圈分享的《超市这三种挂面万万不要选,很多人不知道,难怪吃一嘴的化学用品》等几篇文章,都已被辟谣平台判定为谣言,她依然深信不疑。”薛丽吐槽道。

记者对30位65岁至70岁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的调查采访,发现有22位受访者对于自身对谣言的感知力和判断力非常自信,比例高达73.3%。但根据对受访者家人采访以及在其近期传播分享的信息进行观察,结合一些有效辟谣平台对相关信息做出的判定,发现老年人分享与传播信息,存在不少谣言。

对于“如何辨别谣言”和“如何确定自己传播的信息不是谣言”等问题的回答,有17位受访者表示自己能够根据自身经历和阅历来辨别,比如表示“我自己就可以判断,动脑筋想明白”“我都活了几十年了,肯定还是有辨别能力的啊”;有11位受访者表示自己拥有相应的个人素养,能够对信息做出判断或是对自身信息传播行为进行约束,比如表示“我有理性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我会在网上搜,来看这是不是谣言”。

30位受访者普遍认为自己不传播谣言,并且对谣言有足够的辨识力,即“看一眼就知道是不是谣言”。

此外,记者通过调查注意到,社交参与是影响老年人信息认知的重要因素。有16位受访者认为自己社交圈内的人十分重视与谨慎对待信息的分享与传播,所以他们发布的信息可以信任,自己也可以对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转发传播。

总结30位受访者的转发目的,大多是希望表达关心关切,将他们获取到的“警告”和“注意事项”告知朋友和小辈们,“宁可信其有”。还有不少老年人表示,在获取到感兴趣的健康类信息后,转发给子女是希望打破沉默挑起沟通话题,引起子女的注意。

有受访老人告诉记者:“孩子都不在身边,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一面。他们在大城市谋生计也挺难的,听他们说每天要加班到八九点钟,还经常出差,特别辛苦。我们做父母的帮不了他们什么,只能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时间长了,聊天也不知道问什么好,问多了他们也嫌烦,有时候在网上看到什么介绍养生的方法或者食谱,我就发给他们,他们看到了就会回我信息了,然后再问问近况。”

对此,深圳大学数字代沟与数字反哺课题组调查显示,在老年人常年思维定式及生活经历所限以外,互联网海量资讯的反应能力及媒介素养不足,精神世界空虚寂寞通过转发等行为博取关注,是老年人喜欢传播网络谣言文章的重要原因。

为维护老年人权益 谣言治理刻不容缓

尽管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生态净化、网络内容治理也在不断加深,由复旦大学课题组推出的《中老年人用网情况及网络素养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数字鸿沟和网络谣言依然是降低中老年人用网体验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诈骗和网络谣言对中老年人的网络信任度构成重要威胁。

《报告》还指出“网络文化反哺”的重要意义,呼吁青年子女在父母触网过程中给与必要的介入和帮助,树立子女是中老年人用网便利和用网风险监督“第一责任人”的概念。

“为维护老年人互联网场域的基本权益,谣言治理刻不容缓。”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说,老年群体克服自身思维定式接触网络,本应享受数字红利,通过网络拉近与社会的距离,然而大量映入眼帘的却是没有营养,以标题和噱头博取点击关注,骗取老年人流量的网络谣言。如果不为老年群体辟谣,则谣言的不良影响会蔓延扩散。即便及时辟谣,也是对老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打击和热情的消耗。

在受访专家看来,老年人对应用软件的需求与年轻人相比较少,但对一两种主流社交软件的依赖程度很高,因此作为老年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这一两种社交平台对老年用户能否获得真实、优质信息起到关键作用。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不少受访的老年人抱怨社交平台健康类信息鱼龙混杂,难以分辨真伪,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未来社交平台能否考虑到老年人的信息获取需求与能力,为老年群体推出更具有针对性、信息推送更精准、谣言监管更严格的版本。

“社交平台必须重视健康类信息获取路径的优化,提高健康类信息传播的精准度,优化传播效果,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信息获取需求。”郑宁说,同时应当加强自我净化、谣言监管与风险管控,减少谣言的传播。

郑宁认为,无论是对健康类谣言还是时事类、安全类等谣言的辟谣工作,都是一项长期、持续的任务,阻止谣言的侵害不能只依靠“把关人”,还需要建立一套辟谣的长效机制,依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为建立完善的谣言监测体系持续赋能。

在记者调查中,多数受访老年人表示偶尔会在社交平台或者电视节目里看到辟谣信息,但这些辟谣信息呈碎片化,也没有针对性地涉及自己感兴趣或者困惑的信息,他们希望有专业辟谣平台或节目给予指导。

对此,有业内专家建议对目前辟谣平台进行整合,并增强平台宣传力度与曝光度,确保辟谣的权威性,提升知名度,及时高效向老年群体推送辟谣信息。在相关平台设计上还需趋向简化便捷,页面制作清晰明朗、便于查找,以免因操作难度大以及功能混乱降低老年人的使用热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8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亿,增速远高于全网,已经成为移动网民重要增量来源。老年人沉迷手机,看似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事情,事实上,这件小事并不小。老年人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如何使用手机不仅关系到自
2023-01-13 09:26:00
...,甚至对子女还必须一对一直接发送。很多信息一看就是谣言,可给他们解释不通也劝不听。本期《守护成长 丫丫有话说》邀请到眉山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主治医师吴建桦一起来聊一聊,怎样让父母
2024-04-11 07:15:00
“县城的爸妈阳了之后,轻信谣言急死个人”
...、蔬菜和中草药就能自制得到的“食补偏方”,逐渐在中老年人的朋友圈里流传开来。 陈晨的爸爸从亲戚那里听说,煮大蒜水喝,可以让身体快点好起来,便让陈晨妈妈煮了一锅,还要求家里人
2023-01-01 20:24:00
“幸福一家”不能全靠“转发”
...做好自己身为“幸福一家人”一分子该做的事了吗?一些老年人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又因为身体机能退化,难以在信息社会的洪流中快速获取有效、有益、科学、权威的信息。真正关心家人需
2023-01-22 04:56:00
别让“网瘾老人”困在数字时代
...年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了“网瘾老年”,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一些网瘾老人整日对着手机、足不出户,不仅有害他们的身体健康,
2025-02-26 10:58:00
...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工作部署要求,聊城公安机关全力出击,持续保持对网络谣言的严打高压态势,重拳整治网络乱象,切实维护清朗和谐网络空间
2024-09-14 10:29:00
一个家族没有钱,老人要承担三种责任
...和庇护之地,它承载着各种责任和角色。在一些家庭中,老年人可能会承担特殊的责任,这些责任有时会引发一些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老年人,在经济拮据家庭中承担的三种责任,并探讨如何平衡
2023-12-12 08:30:00
72岁老人不请保姆,也不选择去养老院,反而子女纷纷抢着来伺候
...养老法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正文:一、尊重老年人的独立性这种智慧养老法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尊重老年人的独立性。对于一些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过分依赖子女或
2023-06-05 22:59:00
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日:这种无法治愈的疾病,6种老人更需做好预防
...,使人丧失基本的思考力以及意识。更严重的后果就是,老年人患痴呆症之后,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资,还需要人力财力的支持照顾,这就给一些本不算富裕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若不想被这种疾病
2023-09-21 15:5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记者 黄晓慧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屏上的热线来电显示不断跳动,12345热线专管员周小英忙着处置工单
2025-04-03 05:33:00
这里有家“星星”的厨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店内放置小熊玩偶,用于安抚孤独症员工情绪。孤独症员工在店内包饺子。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2025-04-03 05: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记者  拜喆喆下班后的夜晚,浙江金华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会议室座无虚席。深圳市星盘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商务负责人涂海燕作为企业讲师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窦瀚洋适老化改造不仅要多做减法,还要从技术上给老人们加点关怀最近,一件小事温暖网友:浙江绍兴姑娘梅梅为不识字又听不太懂普通话的外婆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金歆)记者2日从中央网信办了解到:近期,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治理力度
2025-04-03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金 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
2025-04-03 06:13:00
杭州日报讯 “摄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打破了不同国界的语言障碍。我希望能用自己的镜头向世界传递良渚这份文化遗产的震撼。”美国摄影师代表Eric Seidner说
2025-04-03 06:48:00
杭州日报讯 昨日,“最美的我·点亮星星的世界”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画展在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外广场开幕。此次画展以“最美的我”为创作主题
2025-04-03 06:49:00
宇树机器人“打call”引流杭州日报讯 香港是杭州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重要一站。近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的高性能四足机器人亮相2025杭州—香港科技大学专场招聘会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当教育赋能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滨江的科技基因正为这场对孤独症孩子的特殊关爱注入新动能。昨日,在滨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室内
2025-04-03 06:49:00
“格桑花”在杭州收获春天杭州日报讯 这两天气温回升,杭州春意融融。对来自西藏那曲班戈牧区的央珠来说,这个春天是特殊的——昨天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在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发育筛查室外的走廊上,2岁男孩小宇(化名)正专注地摆弄着一辆玩具车。一旁,他的母亲刘女士眼眶微红
2025-04-03 06:49:00
宝宝如何科学喂养?孤独症怎样居家早筛? 全国首个婴幼儿养育照护主题智能体上线杭州日报讯 如何获取科学育儿知识?怎样预约探园和体检
2025-04-03 06:49:00
“爱满观成·绿溢大地”3月31日中午,杭州观成教育集团的5名学生代表陈悦琳、黄壹植、汪昕湉、周家豪、余威霖,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杭州日报编辑部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位于文三路上的“西湖遇见敦煌”书香艺术空间(以下简称“艺术空间”)上新了VR体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探索“数字洞窟”
2025-04-03 07: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