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截至2023年底
威海全市绿色贷款余额785.8亿元□记者 陶相银 报道
本报威海讯 荣成爱伦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计划用生态浮漂替换传统浮漂,进一步助力水产养殖的绿色发展,但缺乏资金投入让企业犯了难。在企业寻求破题关键时,威海市商业银行通过“蓝绿融合”,为企业发放了1000万元的海洋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贷款,用于制造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生态浮漂。
“蓝绿融合”是威海创新绿色金融发展服务的举措之一。该举措聚焦发展蓝碳经济,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是基于碳排放权、海洋碳汇收益权等环境权益的新型融资服务。2023年,威海全市21家银行机构发布73款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落地全国首笔“海洋碳汇贷”,累计发放贷款2.4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同样也离不开金融资源支持。前不久,中国工商银行威海分行为“乳山市乳山湾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发放5000万元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这是一款以海洋碳汇为切入点,将海水养殖贝类等产生的碳减排量远期收益权作为质押物,以满足相关企业融资需求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实现了海洋固碳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双提升”。
威海突出海洋特色,推动“蓝绿”深度融合,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加工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力度,遴选14家优质企业,针对产品升级、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环节资金需求,提供绿色融资支持。截至2023年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785.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4.7%,连续多年增长40%以上。
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威海越来越多像爱伦湾新材料、乳山湾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这样的蓝色产业不断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发展基于海洋碳汇收益权等环境权益的新型融资服务,加快蓝碳系列方法学研究,探索开展蓝碳项目交易试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