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遏制论文“挂名”乱象须从评价改革入手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17 06:5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遏制论文“挂名”乱象须从评价改革入手

樊秀娣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眼下,各种因学术论文“挂名”而起的“乱象”明里暗里众多。按理,学者在独立或参与完成的论文上按规则署名,是对自身工作的尊重和个人权利,署名还有文责自负的含义,这再正常不过了。然而,由于论文署名中掺杂了功利目的,导致某些对论文无实质学术贡献者的名字也出现在论文署名中,即所谓的论文“挂名”现象。

论文“挂名”异化了科研目的,产生的乱象影响了科教事业发展和学术生态建设。所以,要关注论文“挂名”问题,把科研活动牢牢定位在求真、务实的正轨上。

论文“挂名”乱象本质上是有人想从学术“公器”中获得不正当的个人私利。此问题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学者主动让领导、“大牛”等权威人物“挂名”。当下不少学者把傍上权威人物视为学术道路上的首要大事。相应的,如果能让这些人物“挂名”自己的学术论文,自然求之不得——这既能“借光”发表论文,又可能日后得到额外“关照”。

二是权威人物明知自己无实质贡献却依然“挂名”。有的权威人物主要精力不在科研岗位上,或者本身学术造诣一般。因而,他们需要这种“挂名”论文为其学术资历作“背书”。当然,也有的权威人物就是喜欢论文多多益善,哪怕是“挂名”论文。

三是学者间的论文互相“挂名”。这种做法可以让学者各自增加业绩,在学术共同体内获得更多利益。但这种以利益互送为基础的“小圈子”很容易破裂,搞不好还会反目成仇。

论文“挂名”违反了学术道德和规范,负面影响极大。

比如,会激发学者间的矛盾。有不少研究生对导师“挂名”其论文不满,但他们不敢或不愿与导师当面理论,而当双方利益冲突严重时,就会爆发大矛盾;权威人物习惯了论文“挂名”,自然“青睐”相应作者,而那些没有“挂名”价值的学生、同行便可能受到轻视或冷落。此外,学者间因为各种“挂名”问题而产生“明争暗斗”的情况也不少。

再如,会破坏公平公正的竞争。在学界“名人”效应还较严重的态势下,权威人物通过“挂名”论文强化了其学术“资本”,进而占据更多学术资源,而那些傍上权威人物的学者可能也因此沾光。相应的,“无名小辈”的论文得不到公平公正对待,“坐冷板凳”学者难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又如,会滋生大量学术不端。国内学术论文因造假被撤稿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不乏学术“大牛”的论文,其中许多造假论文中的“大牛”署名仅是“挂名”。如果“大牛”用点心思,关心一下相关研究和论文撰写,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纰漏。

论文“挂名”乱象的深层原因是学术评价问题。为此,要从评价改革入手,从源头上堵住“挂名”问题。

首先,不以论文数量计算学术贡献。论文仅是科研成果载体,不能简单与学术成果画等号。在破除论文数量至上评价标准的同时,更要关注论文的实际水平和贡献。如此,不仅让依靠“挂名”论文增加数量失去意义,还能引导学者用心投入研究工作。事实上,那些“挂名”论文千百篇却没有核心成果的“大牛”,并不能得到同行发自内心的认可。

其次,抵制不科学的学术排行榜。一些排行榜组织专门针对国人“定制”各种学术排行榜,其中很多既未顾及教学情况,也未关注科研质量,但为吸引眼球故意说成是大学或学科排名。这种实际仅靠几个论文指标决定的排行榜,严重误导国人盲目追求论文数量,也是促使论文“挂名”的始作俑者,实质是在变相鼓励学者相互论文“挂名”。

再者,强调领导干部、学术“大牛”要做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表率。在学术团体中,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成员的人生理想和学术追求。在论文“挂名”问题上,只要领导干部、学术“大牛”以身作则,杜绝此类行为,其他人自然就会自觉自律。任何时候,领导干部、学术“大牛”都要立德树人,弘扬科学家精神。

真正的学者一定会珍视学术羽毛。他们不会要求在他人论文上“挂名”,也不会同意在他人论文上被“挂名”。

最后,严惩论文造假者,尤其要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动真格的”。论文“挂名”是学术不端行为,但大多数情况下,相关署名人员属于利益同盟军,他们不太会相互揭露。但也正因是“挂名”论文,相关人员重利益、轻责任,还有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因此,对于被曝光的造假论文,要对其作者依法追责,以此倒逼论文“挂名”行为收敛。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相关人员凭“挂名”论文可以拿到职称、“帽子”、课题和奖励等,而一旦事发,处罚却不触及要害,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可能只是“蜻蜓点水”。在笔者看来,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毁坏国家科研根基,实在不该姑息。

(本文为2022年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实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0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刘益东科研产出是评价科技人才、评估科研机构的依据,但科研产出中存在量大质次的论文,不仅浪费巨额科研经费、干扰人才评价和项目评审,而且败坏学风、劣币驱逐良币。
2023-02-09 06:17:00
倒查5年论文!学术不端治理风暴来了?重点查谁?
...子》,当前的科研诚信问题,一定程度来自不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通知,要求针对“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简称“四唯”)问题进行集中清理。“然
2023-06-19 09:55:00
...力反而增加了”。王传毅谈到,清华大学出台了创新成果评价办法,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要求更加严格。例如,有的院系细化了对学生创新成果的审查,重点关注选题报告、资格考试与最终学术报
2023-10-24 06:59:00
把破“五唯”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突破口
...断思考的问题。近日,厦门大学等10家单位入选首批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共建单位。“我们将破‘五唯’作为高校推进综合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正在设法营造一个更好的小环境,让全校师生对教
2024-04-16 06:37:00
举荐制、卫生等行业不将论文作为主要指标…...北京职称新规重“评”不重考
人才评价苦“四唯”久矣。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才评价都深陷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职称的“四唯”怪圈,其中职称评定又格外依赖另外三项。但这一现象近年来开始逐步改变,北京也走在了改革
2023-06-14 22:26:00
打破知网学术评价垄断权|长江评论
...当天公布的1.5万字的处罚决定书看,还需要打破知网学术评价垄断权。此次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到最终被处罚、整改,“导火线”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九旬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维权成功后,
2022-12-29 11:18:00
...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笔者看来,这是一则闻之则喜的利好消息。1986年印发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提出:教师要“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
2023-01-17 03:52:00
...涛声依旧”,“有没有论文”“有几篇论文”仍然是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甚至是决定性依据。严打涉论文诈骗、铲除论文造假黑色产业链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更需要相关部门不断改革完善人才
2023-02-12 02:07:00
...知网”,此类数据库包含的文献数量较多,各学科专业的论文都会有所收录,因此搜索出来的文献结果与关键词的匹配度不是特别精准,适合初涉某一研究领域、需要大量查找和阅读文献的同学使用
2023-09-14 04:26: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