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04 07:47:00 来源:交汇点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如果你不了解历史,那你就像一片叶子,却不知道自己是树的一部分。”在扬州著名的“鱼骨巷”——仁丰里的巷子中段,有一家扬州老照片馆,4年前,馆长慕相中在这里为自己10年来辛苦搜集的3万多张扬州老照片找到了落脚点。每天上午,他都会在馆里小心翼翼地梳理这座古城百年历史的细节,“就像拿着放大镜在城市的历史中漫步”。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识读城市变迁史

在慕相中电脑里上千个照片文件夹中,有很多是“打卡”不同年代同一地点的系列。

建筑是历史文脉的承载者,更是城市记忆的见证者。文昌阁可以说是扬州市中心最大的“显眼包”。“一个城市中心怎么会有一个孤独的阁”引起很多游客的好奇。

慕相中恰好藏有一张摄于1937年的文昌阁照片,下面当年是一条叫汶河的河流,文昌阁不过是汶河上的一座建筑。汶河是贯通扬州旧城南北的一条官河,明代中叶在河西侧建扬州府学,在河上建了文津桥,寓意考生一帆风顺、金榜题名。万历十三年,文津桥上始增建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新中国成立前,汶河淤塞严重,已经成了条臭水沟。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从1952年开始,填平汶河工程列入城建计划。到1959年,曾经的汶河全线填平,成了今天的汶河路,并对文昌阁进行了修缮。正是在这次施工中,文昌阁南、北面各增开一拱门,与东、西两侧拱门一致,才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四面设门的格局。

商圈的演变是城市的一部发展史。一张拍摄于扬州辕门桥的照片留下了70年前城市核心商圈的面貌:店铺林立,200多米的街道中,排列着元裕商店、大英药房、恒源祥绸缎庄、开泰帽庄等商铺,都是那时响当当的名号。随着文昌阁东西向道路的打通,与南北向的汶河路在文昌阁汇集成十字交会点,“文昌商圈”初具雏形,逐渐成为扬州商业中心,曾经叱咤风云的辕门桥商圈由此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横跨于瘦西湖上的五亭桥,是扬州城的另一张城市名片。在还是黑白胶片的年代,瘦西湖不仅充当着“貌美如花”的角色,还要负责“赚钱养家”。摄于1978年的一张老渔民照片清晰记录了当时瘦西湖附近的农民靠打鱼维持生计的场面。当年的五亭桥下,烧饼摊、茶食摊一应俱全。隔着泛黄的照片,今天的我们仿佛都能听到桥下的阵阵叫卖声,感受到升腾的烟火气。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因为杜甫的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同属瘦西湖风景区的二十四桥也是游客追捧的景点之一。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一座叫“二十四桥”的桥,学术界一直有很大争议。慕相中无意间得到一张古桥照片,桥身上赫然就有“二十四桥”的名字。但此桥却不在瘦西湖风景区内,而是埋在了扬子江路的地下,所处位置就在今天的念四桥旁。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尽管慕相中并不确定这座“二十四桥”是杜诗的歪打正着还是后人牵强附会,但扬州渡江桥的前世今生他却如亲眼目睹般如数家珍。新中国成立前,古运河城区段还没有桥,过河只能靠摆渡,很不方便,后来人们便将若干渡船并排连在一块,形成了一座浮桥。因为人流量大、浮桥摇晃等缺点,1948年,扬州古运河上出现了第一座由个人捐资并命名的桥——大荣桥。1953年,大荣桥彻底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渡江桥取代。曾担任渡江桥建桥负责人的朱懋伟,现已96岁高龄。据他回忆,“当时扬州城市建设的资金十分匮乏。桥要建、钱要省,既要保证质量,又要考虑成本。从测量打桩到搭建脚手架,从运送建材到施工建设,基本上靠人力。”2005年,渡江桥重新翻新,新桥沿用了扬州特色的亭桥模式,成为扬州城区又一座廊桥。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说起新时代的城市变化,如今的扬州绝不能不提“三湾”。在慕相中的一个文件夹里存着两三百张照片,详细记录了三湾地块的蝶变跃迁。“古运河在这里形成独特的‘三湾景观’,既是古代重要的运河水工遗迹,也向世人展示了扬州人的治水智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位于扬州城南的三湾被规划为城市工业区,聚集了农药厂、制药厂、染化厂等80多家化工企业,翻看三湾当年的照片,黑烟、垃圾、污水是“主角”,与现在“青山绿影水迢迢”的江南韵味大相径庭。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如今,扬州按照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将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城市花园。2021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落户三湾,“三塔映三湾”的绝妙景象为扬州再添一处“文化打卡地”。从当年人人引以为傲的工业园区到掩面而“弃”的生态洼地再到现今的“城市绿肺”,三湾见证的时代主题,恰恰也是几代人的不同命运和使命。

钩沉寻常“人世间”

随着从收到藏渐成体系,慕相中渐渐觉得在“共享”的时代,总要做点什么,让这些泛黄的记忆从照片上“跳出来”。于是,他决定定期开设一些有特定主题的照片展,不承想,每次开展都能迎来特别的客人。

在鸾凤和鸣——扬州婚俗影像实物展上,一张上世纪40年代的结婚照令访客任芳甦惊喜不已。指着面前那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她激动地说道,“没想到在这儿,竟然见着了自己父母的结婚照。时间好像一个圈,兜兜转转把我拉到了这里。”这张诞生于1941年的相片,距今已有82年。望着照片里二老年轻的模样,任芳甦情不自禁眼含热泪,见此情形,慕相中便复制了一张相片送给她。方寸之地,充满温情的小藏馆也暖到了人的心坎上。

从老照片馆里发现惊喜的远不止任芳甦一人,扬州市民万钧意外地在这里与40多年前的自己“邂逅”。照片中的万钧,二十来岁,正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之时,而现在的他已是白发老人。万钧回忆道,那个年代,年轻男孩流行烫头,追求时髦的他也去尝试了一番新发型,前往当时位于广陵路的上海照相馆拍了照。10年后,路过上海照相馆的朋友告诉万钧,照相馆把他的照片做成了“店招”。工作繁忙的万钧,也未将此事存于心上。几经辗转,这张证件照如今居然流落到了慕相中手中。“当时是从千张照片里一眼相中的,觉得光影、构图、人物形象都很棒,没想到一展览居然迎来了照片真主人。”在历史的交互中,慕相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喜悦。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今年6月,慕相中再一次筹备了“光影留痕——扬州电影百年影像史料展”。30多幅老照片、60多件相关实物记录了扬州城的电影发展史。“用一种影像方式记录另一种影像历史。”二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铺,吸引了不少“老扬州”来一睹为快。

来的第一个客人叫王立。他是民国时期唯一的扬州电影院——南京大戏院员工王炳坤的儿子。王立从小跟随父亲在戏院长大,听闻要办展,他立马拿来了一把当年戏院大门的门锁。看着老照片里的大门和现实中的锁,历史的脉络一下子在这个小小的照片馆被重新“链接”在一起。对戏院了如指掌的王立看着几十年前的合影照,幼时的记忆迅速被唤醒:“这是那谁,洪泰山,是位‘跑片员’。”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王立口中的“跑片员”是上个世纪电影院的正式岗位,他们甚至比如今的“跑腿小哥”还要拼。一部电影往往有多盘胶片,一盘胶片放完,就需要跑片员立即送往下家影院。甭管风吹日晒,还是刮风下雨,跑片员都得玩命地在路上狂奔。意外时有发生,对于观众来说,银幕上出现“影片未到”的字样已见怪不怪了。

曾经从事扬剧工作的尹文看完展览立刻勾起了对青春岁月的回忆,“当时的电影院大都是白天放电影,晚上唱戏。这次展出的瓜洲电影院、高邮电影院、邵伯电影院都是我随剧团跑码头的地方,因为我们住在后台,在戏曲演出候场的时候,我就在后台看银幕反面的电影。”

“我本来就喜欢旧物件,总觉得不应让它们孤零零躺在历史长河之中。”这是慕相中开设老照片馆的最初念头。10年间,他通过网购、捐赠、拍卖、回收等方式搜集了3万多张老照片。“其中一大部分来源于废品收购者,扬州人称这些人叫‘别宝猴子’。老照片馆开门后,很多人主动上门请我回收。”善于研究加上收藏经验丰富,慕相中练就一双“慧眼”,总能从众多货品中解读出特定年代的历史密码,挑到心仪的好物,“它们让我既能触摸城市变迁,又能体味寻常人间。”

放大共享“朋友圈”

1982年,扬州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当时的《人民中国》杂志社摄影记者刘世昭骑着自行车沿着运河南下,一路报道沿线城市。“我陪着他骑着单车在大街小巷、园林景点跑了好几天,只可惜后来一直没有看到他的大作。”扬州文化学者曹永森的遗憾很快在慕相中的老照相馆里得到了弥补。原来,慕相中居然辗转联系到了刘世昭,刘世昭慷慨地把当年拍的一百多张扬州城市老照片扫描给了他。“2022年是扬州跻身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对扬州来说,这是礼物,也是纪念。对我来说,是钩沉,更是欣喜。”

共享的含义绝不止于分享。伴随着研读和整理的深入,慕相中深知靠一己之力无法深耕历史,便着手与本土摄影师周超英、陈建新、季建国等人进行合作,寻找记录扬州的“老物件”和新变化,创作新时代的“老照片”。每位摄影师擅长拍什么,慕相中心中都有一本“谱”。“老周喜欢在老城里兜圈子,寻觅古宅门,定格瞬间;‘老扬州’老季家住北城根东巷,酷爱追寻古井踪迹;老陈对桥情有独钟,‘桥中见桥’的视角别有一番滋味……”几人每每有空时,都会上慕相中的馆里碰个头,聊聊近期的选题,顺便给自己充充电。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仪征十二圩,曾称“盐都”,积淀了厚重的淮盐运销文化。除了现有的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外,怎样将当年十二圩的辉煌呈现到世人面前?今年,仪征十二圩旅游开发负责人循着线索找到慕相中,希望他能搜集当地部分老照片,并在十二圩老照片馆进行集中展示。头一次的跨区合作,也让慕相中感觉行走的路上并不孤单。

如何充分发挥老照片的史料价值?开馆之后,这颗种子便在慕相中心中发了芽。时常会有一茬一茬的人走进老照片馆,向慕相中讲述着记忆中的扬州故事。“照片是实物史料,亲历人的口述则是有意义的补充,‘拿着照片说故事’在当下更显珍贵。”于是,慕相中发起了“老照片口述史”项目。

北护城河畔的红园“蜕变史”也被他纳入了工作计划之中。曾在红园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林凤书受慕相中邀请,特意带着不同时期的照片与点位设计图展开了长达3小时的口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林凤书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跨越60多年的红园历史。红园何时创建而成?红园生产的盆景和金鱼、鸟类等为什么能走向国际市场?众多问题能在这段口述史中找到答案。

慕相中自发的行为,引起了扬州住建部门的注意,他们向慕相中抛来了“橄榄枝”。正是这个契机,慕相中的“朋友圈”再次被扩大。2021年9月26日,在扬州第五个“古城保护日”,老照片馆正式挂牌“扬州城建口述史工作坊”,成为助力城建历史整理的“正规军”。“一条路、一条河,都是一座城市的印记。”慕相中邀请专家、市民上门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邀请老城建工作者回忆当年城市建设的故事,只为将城市建设史料生动形象地保存下来。“记得‘782’大型人防工程建设,我们采用红砖砖混结构来进行砌筑,做成了拱形顶……”“听家中长辈说,文昌阁顶层屋面盖瓦是一坡到顶,而非现在所见的三段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口述史,一下就能把人拉回到那个特定年代。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有历史洁癖”是慕相中的一张标签。每每“冲浪”抑或是和人交流,对方讲述的情况与自己所了解的不一样,他就会立即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他直言,这不是较真,口述最怕以讹传讹。“市民来工作坊讲述和还原历史,我们还需要仔细去考证才会记录,希望能把真实的历史以最大的还原度保留下来。”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今年,由扬州老照片馆编辑刊印的《扬州老照片——二〇二二年度新发现老照片选辑》面世,第一时间入藏扬州市档案馆,而这也是该馆第三年编刊选辑。未来,慕相中希望3万多张照片能成为人人可共享的资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韦 汪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3万余张城市旧影里,“漫步”扬州城百年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生只为守好一座城
...事业。”谈起朱懋伟老人,扬州住建部门工作人员说。“文昌阁是扬州地标建筑,从扬州解放到改革开放之初,文昌阁周边进行过四次重大市政建设,分别是1952年填塞汶河和填埋文津桥、19
2024-03-01 08:20:00
盘一盘扬州古代『高考』那些事
...了状元巷,在扬州曾经还有一个三元巷。三元巷就是现在文昌阁东边的文昌路,以前是扬州的老街巷,后来扩建道路,叫“三元路”,以后城市进一步发展,这段道路便成为扬州目前最长的主干道文
2024-06-11 08:09:00
透过“扬马”看扬州,这里为何是一座“经得起审美”的城市?
...充满创新活力的广陵新城迈出步伐,途经东关古渡码头、文昌阁的晨光、汉陵苑的汉阙遗风、最终奔向明月湖畔的现代建筑群。不少“扬马”的忠实粉丝表示,“自己是为扬州的文化与美景而来”。
2025-03-31 07:26:00
2024扬州鉴真半马鸣枪开赛 3万名选手用脚步见证扬州的美
...整为文昌东路市民中心广场段,一路上,途经东关古渡、文昌阁、四望亭、宋夹城、汉陵苑、瘦西湖、鉴真广场、大明寺等历史文化地标,经过6座名胜古迹和6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跨过京杭大运
2024-03-31 10:33:00
城景 跑了一次马 爱上一座城
...的前世今生在对话,能够感受到现代与古代的交融,比如文昌阁,古代典雅的建筑,让我们体会到扬州历史的厚重。” “腿绷直,深呼吸……”在终点,见到一位跑友小腿抽筋,行动不便,来自福
2024-04-01 08:03:00
这些城建指标“走在前”
...博览城建设等61个古城保护利用项目,对贾氏盐商住宅、文昌阁、四望亭等41处、1.2万平方米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建成了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扬州家风展示馆等文化博览
2023-12-05 08:01:00
省媒聚焦:2025扬州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
...有19年历史的金标赛事将延续经典路线,串联东关古渡、文昌阁、瘦西湖等文化地标。经过激烈角逐,男子组比赛中,来自肯尼亚的选手亚历克斯·恩齐奥卡·马塔以59分31秒的成绩刷新赛会
2025-03-30 17:41:00
2024扬州鉴真半马赛事总规模将达3万人
...吾悦广场段。赛事路线从广陵新城启航,途经东关古渡、文昌阁、四望亭、宋夹城、汉陵苑、瘦西湖、鉴真广场、大明寺等历史文化地标,经过6座名胜古迹和6个A级景区,跨过京杭大运河和古运
2024-03-24 09:06:00
“五一”如何 花式“宠客”?志愿服务清单来了
...网红打卡点增设了10个全新的固定服务点。此外,还将在文昌阁公交站台、东圈门、趣园、广陵有盐等人流密集场所额外设置6个流动服务点。“五一”假期,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志愿者将在共计
2024-04-29 07:5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10月15日,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响起,太原站新建东站房工程正式开工。作为百年铁路枢纽,太原站此次将开启全面扩容与现代化改造
2025-10-17 07:56:00
10月16日,市城乡管理局对外发布消息称,新建路将于10月20日正式通车。新建路市政配套设施改造工程北起北沙河南沿岸,南至迎泽大街口
2025-10-17 07:56:00
10月16日,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
2025-10-17 07:59:00
谋发展 抓项目 开新局|世界首座!纬度最高“追日”电站即将焕能,就在白城大安
走进白城市大安市乐胜乡,19667面定日镜整齐列阵,精准追踪着太阳的轨迹;核心发电区内,技术人员正围着设备仔细调试参数
2025-10-17 06:39:00
南昌又添一大型公园
10月15日,南昌鱼目山公园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0月底全面完工。公园以“城绿相融、江河共生”为特色,登山步道串联绿意,登顶可赏城市与江河风光
2025-10-17 07:10:00
有人骑车进入市民公园步行栈道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志燕)“现在带老人孩子来,我都得时刻盯着周围,根本不敢放松。”近日,南昌市民李女士向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反映
2025-10-17 07:10:00
泰和县拟加装1160盏路灯改善照明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万礼妍)路灯照明,既是守护夜间出行安全的“眼睛”,也直接反映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实际效能。近日,泰和县城市管理局将“问计江西”网友关于改善夜间照明的建议正式纳入工作计划
2025-10-17 07:10:00
问政快报(2025.10.17)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5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208条,其中,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10-17 07:10:00
问政红黑榜(9月25日-10月9日)
金溪县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遂川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喜提红榜路面大量沙子导致骑行人员摔跤官方回复:已清理并道歉网友反映
2025-10-17 07:10:00
中国网10月17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6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粮食安全事关人类生存之本
2025-10-17 07:24: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冯阳)当前,我国北斗产业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阶段,“北斗+”融合创新正全力赋能千行百业
2025-10-17 07:40:00
一泓碧水绕城流
10月15日,无人机拍摄的石家庄市东南环城水系泊水公园。仲秋时节石家庄环城水系碧波荡漾这条49公里的生态廊道串联起16座公园有效提升了城市景观和防洪能力10月15日
2025-10-17 07:47:00
连续缴费保障待遇不断提高!青岛举行基本医保全民参保宣传月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刁明杰10月16日,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在青岛大学启动2025年青岛市全民参保集中宣传月活动。截至9月底
2025-10-16 18:08:00
历史首条!航程仅两天!“青岛—济州”集装箱航线在山东港口首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通讯员 代新兴10月16日,在中韩共同推动下,韩国济州历史上首条国际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青岛—济州”集装箱航线在青岛邮轮母港首航
2025-10-16 18:09:00
燕郊构建“双轨并行”协同机制 以文化赋能区域社会治理
河北新闻网讯(张旋旋)近日,燕郊高新区相继召开文化产业促进联盟第六次座谈会及中省直单位、高校联盟专题座谈会。两场会议旨在系统整合艺术区
2025-10-16 1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