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这些城建指标“走在前”
姜传刚 摄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9平方米,列全省第一
城市易淹易涝片区实现动态“清零”
4个项目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高于省均5个百分点
由人居环境改善向全面振兴迈进
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记者从市住建局近日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了解到,我市坚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城市体检,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传承等重点工作,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记者 姜传刚
出行和公园建设
经过多年奋斗,扬州城市建设正由功能完善向品质提升迈进。
围绕构建“一核多组团”发展格局,近三年市区累计实施重大城建项目1031个,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的223平方公里扩大至当前的300平方公里,江广融合区、东南片区、三湾片区形象全面提升、功能日趋完善。
市区道路总里程超1800公里
路网密度达9.5公里/平方公里
全市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免费公园306个
市区建成区绿地率42.07%,列全省第三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9平方米,列全省第一
近三年全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49万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
市区年均增加公共停车泊位6500个左右
快速路通车总里程近80公里
名城特色
日益彰显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已由保护传承向彰显特色迈进。据了解,我市颁布了《扬州古城保护条例》,启动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8”行动,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街区更新利用、古城环境改造提升、名称解读和文化博览城建设等61个古城保护利用项目,对贾氏盐商住宅、文昌阁、四望亭等41处、1.2万平方米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建成了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扬州家风展示馆等文化博览场馆150余座,东关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南河下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皮市街片区保护更新等4个项目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公共基础设施由补齐短板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扬州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获奖补资金9亿元。
●从水源水到龙头水的全流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自来水深度处理比例达到100%。
●建成汤汪污水处理厂三期、北山污水处理厂一期,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突破100万吨/日。
●城市建成区40%以上面积基本建成“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4.45%。
●现有天然气管道8127公里,天然气年供应量7.034亿立方米,乡镇天然气通达率达98.4%。
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3.7平方米,高于省均5个百分点。
●近三年,实施棚户区改造2.51万套(户),近10万群众出棚进楼,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10个、763万平方米。
●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有27.4万户家庭通过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圆了“安居梦”,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21.82%,全市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新农村
建设
乡村建设由人居环境改善向全面振兴迈进。我市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积极探索由“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迈进的扬州乡村振兴之路,乡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近三年成功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省级传统村落67个、建筑组群39个。完成农房改善9767户,其中农村低收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479户。建成特色田园乡村省级47个、市级72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760个,建成了一批承载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5 09: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