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豫让侍奉过中行氏与范氏,为何不顾一切为智伯报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21 11:0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豫让是春秋与战国过渡时期的四大刺客之一,别以为只有荆轲才是刺客,豫让的名声仅次于荆轲,他还为中国历史创造了一个著名的典故。

春秋时期的晋国实行三军六卿制,每军配一名正卿及一名副卿,三军就是六卿,卿就是诸侯之下世袭的大夫,晋国国君一旦昏庸,朝政就由六卿把控,到了春秋晚期,晋国的韩、赵、魏、智四卿联合起来打败并赶走了中行氏与范氏两卿。

豫让在赵国中行氏与范氏当过家臣,但是不受重用,中行氏与范氏出走赵国之后,豫让投靠了智氏,成为其家臣,智氏由于实力强大,成为晋国实力最强的卿。

智伯

智伯就是当时智氏家族的族长,也是晋国执政的正卿,为了继续扩大权势,智伯要求韩、赵、魏三家分别割让一个万户城邑,韩、魏两家同意了,但赵氏不同意,智伯于是联合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氏。

当时赵氏的族长是赵襄子,赵襄子退守晋阳城,依靠坚固的城墙来抵抗智伯,智伯与韩氏、魏氏围攻了晋阳一年有余,仍然没有攻下,最后智伯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借山洪爆发,掘开晋水汾河的堤坝,将水灌入晋阳,晋阳城肯定会被攻破。

智伯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韩氏与魏氏,正巧赵襄子派出谋臣来劝说韩氏与魏氏,如果晋阳被攻破,下一个被灭的就是韩氏与魏氏,利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氏与魏氏背叛了智伯。

赵襄子与智伯

然后韩、赵、魏三家联合杀死了智伯,灭亡他的家族,并吞并伯氏的领土,为了表达对智伯的恨,赵襄子还把智伯的头盖骨制作成饮酒的器具。

智伯去世后,他的家臣豫让为智伯报仇,为了能够接近赵襄子,豫让更改姓名,伪装成受过刑的人,他带着匕首到赵襄子的家中修整厕所,结果没能成功,豫让被赵襄子的手下俘虏,赵襄子问豫让:你为何要行刺我?

豫让回答:我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的手下想要杀死豫让,赵襄子阻止了,并说道:这个人是义士,我只要小心谨慎避让就是了,智伯死后没有后人,而他的家臣却肯为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

豫让与智伯

赵襄子放走了豫让,但豫让并不领情,仍然要继续行刺,为了能够成功,豫让把油漆涂在自己的身上,使得皮肤溃烂,又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嘶哑,还剃掉了自己的胡子与眉毛,伪装成乞丐的样子,就连他的妻子和朋友都认不出来。

千万不要小看豫让这种行为,以古人的观念来看,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是不可以更改的,古人一生都不会剃掉胡子与眉毛,除非是罪犯,更不可能残酷对待自己的身份,这是无法想象的,而豫让为了一个已经去世的智伯,不惜抛弃一切,并且自残,也要为其报仇。

这说明豫让的心中有一股信念,他不顾一切地残害自己的身体,也要为智伯报仇,这就是豫让的信念,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豫让报仇的信念,除非豫让死了,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信念,赵襄子也是一个喜欢英雄人才的人物,正因为豫让如此,他才会放了豫让。

豫让

豫让做好这一切后,又在寻找机会行刺赵襄子,他摸清了赵襄子每天行进的路线,特意埋伏在赤桥的下面,等到赵襄子经过的时候,马受了惊,赵襄子猜到有人要行刺他,就派人四处打探,结果又抓住了豫让。

赵襄子看到完全不一样的豫让时,非常吃惊,他再次问道,你豫让不是侍奉过中行氏与范氏吗,智伯消灭了他们,你为什么不替他们报仇,反而一心要为智伯报仇?

豫让回答道: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豫让的意思是:我侍奉中行氏与范氏,他们把我当成普通人看待,所以我也像普通人一样报答他们,不会帮他们报仇,但是智伯他把我当成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一定要为他报仇。

这个故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士为知己者死

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就是:士人会为自己的知己而死,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你是如何对待别人的,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你对他人的行为,影响着他人对你的行为。

这就是待人处事中的一个典故,人生得一知己很难得,一旦得到了相知的知己,就要好好对待,这样的知己是值得你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的。

比如荆轲刺秦王,荆轲明明知道自己是去受死,为何欣然领命呢?这同样是士为知己者死,因为燕国的太子丹厚待荆轲,待荆轲如国士,荆轲不得不去死,还有荆轲与高渐离,两个也是知己,当荆轲被杀后,高渐离想方设法接近秦王,以便行刺秦王,实现荆轲当年的梦想人,但是经过荆轲刺秦,秦王早有准备,高渐离行刺失败,秦王把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了。

秦王以为这样高渐离就没法刺杀他了,结果高渐离把铅灌入筑中,再次行刺秦王,仍然没有成功,高渐离何尝不是跟豫让一样,都是为了士为知己者死这个信念,才能不顾自己的生死呢?他俩就是一路人。

豫让自杀而死

豫让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也感动了赵襄子,赵襄子知道如果再放了豫让,他也不会放弃报仇的信念,于是准备杀了豫让,豫让向赵襄子请求赐给他一件衣服,豫让拿起赵襄子的衣服用剑象征性地刺杀,并仰天大呼:我终于为智伯报仇了。

然后豫让自杀而死,豫让以刺杀赵襄子衣服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然后他就可以放心去死,豫让从来就不怕死,自残都不怕的人不会怕死,他活着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为智伯报价,这是豫让生存的信念,豫让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并由此创造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典故。

豫让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虽然他的信念有迂腐,但这种精神让人觉得佩服,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君,成为君子之交的一大典范,豫让以及像豫让这样的人在世间是极为少见的,这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典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古代以“士为知己者死”为信条的四大刺客
...物,仰天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随后伏剑自杀。荆轲——图穷匕见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游历到燕国时,被田光推荐给了燕国太子丹。公元前227年
2023-01-26 20:37:00
盘点春秋战国“四大义士”
...的活和悲壮的死,为“义”做了最令人敬仰的注解。四、荆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户晓,无需多说。后世之人常说,荆轲刺秦实乃螳螂挡车,自取灭亡,实在谈不上高明。是的,从历史发展的必然
2024-02-05 05:02:00
历史上做悲壮的刺客豫让,为谋刺赵襄子漆身吞炭
一说起古代的刺客,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荆轲,不仅因为荆轲刺秦是身赴国难,为世人所颂扬,更因为其“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更是世间少有,但历史上还有一人,为刺杀成功,
2023-05-21 14:51:00
四大刺客之首豫让的忠义传奇
...他们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感天动地的侠义之举。四大刺客中荆轲、专诸、聂政、豫让之中,荆轲名气最大,刺杀前又是吃饭,又是喝歌的,活脱脱就是现在的网红行为,都到秦王面前了,还为自己不敢
2023-12-18 15:02:00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刺客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携带燕国地图、樊於期首级出发前往秦国都城咸阳,临行前高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而,背负着巨大使命的荆轲没能完
2023-10-13 14:50:00
中国古代四大刺客,谁是刺客之王?
...桥旧址空,流水只如此。至今太行云,犹作剑锋气!四、荆轲荆轲之名,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度是中国古代刺客的代名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入秦宫刺杀秦王,报
2023-06-25 10:07:00
刺客列传:古代刺客的英勇与牺牲
...去,深藏身與名。」鮮明地刻畫了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荆轲:壮士一去不复还(刺杀秦始皇)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堪称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刺客之一,同时也是知名度最广的刺客之一。他的故事
2023-12-13 22:06:00
盘点春秋战国时期刺客的可敬故事
...生。若非有姊扬风烈,千古谁知壮士名。声名最广的刺客荆轲是卫国一名落寞的士人,祖先是齐国的大夫庆封,所以他真实的姓应该是庆。卫国人叫他庆卿,燕国人则叫他荆卿,或许是口音的原因吧
2024-01-12 06:34:00
樊於期第一次背叛秦国,他为什么没受处罚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荆轲的英雄气概固然令人动容,而故事中的配角英雄樊於期,为了让荆轲易于接近秦王,大义凛然,从容自刎,以头颅作礼物的慷慨之举更令人感慨。然而,真实的历
2023-02-12 11: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之“韬奋好书”暨“好书评”揭晓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北省两种出版物获评2025年“韬奋好书”
2025-11-19 08:36:00
10位无名烈士生前容貌被复原,26位烈士遗骸完成DNA鉴定,怀揣照片的烈士颅骨破坏严重,“可能战斗时就已经不存在了”(见习记者:边义婷 剪辑:刘响)
2025-11-18 17:18:00
《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出版发行
日前,由历史文化学者孙万勇创作的《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该书忠于史实
2025-11-18 17:23:00
傅山园里遇良师
中华傅山园牌坊重阳时节,我所在的三立书画院一行30余人,赴中华傅山园参加纪念傅山诞辰418周年的临摹画活动。见群中张喜淯老师等现场拍摄的精彩视频与照片
2025-11-18 18:27:00
趣玩山野!连江这个“宝藏营地”——元野营地焕新升级!
2025-11-18 13:01:00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