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根根小银针 指尖写传奇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04 07:4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市人民医院青年名中医张发——

根根小银针 指尖写传奇

文/图记者 纪枫波

他双眼微闭,三根手指搭在患者手腕上,中间手指不时轻轻弹动。几分钟后,他眉头舒展,语调轻缓而坚定:“耳鸣,背痛,胃部反酸,体内有湿热。”

患者未开口,张发已洞悉一切。把完脉,张发拿出银针,在患者手足挑选了几处穴位,缓缓扎入,很快,患者多年的疼痛得以舒缓……这是5月29日上午9点,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里发生的一幕。

张发今年36岁,是十堰市人民医院最年轻的科室负责人。每天找他扎针的患者“门庭若市”,从内科疑难病症,到各种肿瘤疾病、肾病、生殖系统疾病、肠胃疾病,被治愈或改善的例子不胜枚举。

实习医生一“针”成名

张发出生于竹溪县向坝乡一个中医世家。在药香中长大的张发,每天放学最开心的事就是跟着父亲学把脉、抓中药,逐渐成长为“张氏72绝针”第三代传人。

2010年,从中医学院毕业的张发来到市人民医院实习。当时,医院收治了一名70多岁的严重呃逆(打嗝)患者。据患者自述,他在其他医院通过多种常规疗法治疗,并未见效。

大家正为治疗方案惆怅时,在一旁观察许久的张发拉了拉科室主任衣角:“能否让我试试?”

科室主任听罢,有些不敢相信,略带质疑地问:“你能行?”

当时张发22岁,刚到医院,在硕士博士如云的三甲医院,无论资历还是学历,的确有些差距。

张发不气馁:“我用针灸,风险可控……”

科室主任考虑再三,决定让张发试试。张发拿出银针,在患者身上只扎了三针,老人的呃逆马上缓解,这让在场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连连称奇。

更神奇的不止于此。入职第一年,张发曾一“针”成名。

家住十堰城区朝阳路的李华(化名)年过七旬,因脑出血导致偏瘫多年,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每天要吃20多粒药,平时只能拄拐出行。

接到其家人求助后,张发和同事来到李华家楼下,现场治疗。

听说有医生为李华治疗,现场一下围满了人。

“偏瘫这么多年,还能治?”很多围观者质疑。张发不紧不慢,开始针灸。9针后,李华感觉到一股热流充满双腿,他尝试丢掉拐杖,慢慢走了起来。

“真是神了!”围观群众惊呼。

“失眠、头晕、头痛、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癌、甲状腺癌等病症都可以找市人民医院张发医生看,别看他年轻,扎针堪称一绝……”一传十、十传百,慕名而来的患者与日俱增。

“所谓神奇,多是因为不了解。”张发说,中医讲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重中庸之道,调整阴阳、正治反治、扶正祛邪。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情志有衡”,方能健康常伴。

银针妙手享誉四方

张发,别名张灵龟。许多上门求诊的患者,都会被张发的别名所吸引。

张发介绍,灵龟一词来源于他家的祖传绝技“灵龟八法”,也正是目前他行针灸所融汇的中医理念,又称为“八法神针”。因此“灵龟”二字既是招牌,又是传承。

“我在为患者把脉时,会请对方先不要说话,等我把完脉说出患者有何病症,再请对方验证我说的是否准确。”凭借精湛的把脉功夫和针灸技艺,张发的名气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55岁的李先生现居住于北京。两年前,他患高血压引发丘脑出血,左上肢、下肢瘫痪。两年来,他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均收效甚微,渐渐失去了治疗信心。得知张发有过治愈偏瘫患者的先例,两个月前,在家人护送下,他专程从北京赶到十堰。

经过把脉,张发诊断李先生气虚血瘀、经脉不通,为其开具补气活血的中药汤剂,再通过全经针刺法疏通全身经脉。7次针灸治疗后,李先生竟然可以缓慢独立行走。

经过20多天的治疗,李先生的情况越来越好。近日,复诊完毕的李先生,眼含热泪欲行跪谢礼,被张发急忙搀住。

来自深圳的曲女士今年55岁,21岁时她患上神经性头痛。据她描述,发作时每一根脑神经就像被“充了气”,连听声音都会引发剧痛,后来还出现反酸水、干呕等应激反应,甚至患上焦虑症。几十年来,在多家医院都没有治“断根”。

去年12月,她慕名来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张发经过把脉及面诊断定,曲女士属于肝淤郁滞,经络不通。施针一次后,曲女士的头痛症状立刻得到缓解。

一周后她的前额还存在胀痛情况,又接受了一次针灸。

又过了三天,曲女士表示还有一点点轻微的痛感,第三次针灸过后,她的痛感消失。此后,曲女士返回深圳,至今头痛再没复发。

“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体系指引下,我们会系统性地拟定针灸+药物调理的系统性治疗思路,化瘀通脉、辨病施治,这正是神奇疗效的原理所在,也是中医传承千年的独特魅力。”张发表示。

张发擅长运用针灸、中药、点穴等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坐诊时,常常门庭若市。去年11月1日,由张发领衔的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正式开科。患者凌晨4点开始排队,张发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为了方便病人,目前,张发每天限诊120人。

凭借小小的银针和一颗仁心,张发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针尖上的纤毫艺术。

勤学苦练终成大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超技能非一日之功。35岁成为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创始人、十大医疗技术能手的张发,能有这样的成就,绝非偶然。

“以前,农村条件艰苦,农民生病都是找中医,看着服几把草药、扎几下银针就能治好病,感觉很神奇。”9岁起,张发开始跟随祖父学习中医中药知识。入门的第一步,便是背诵《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

当时的书籍是竖排繁体,张发看不懂,便每天跟着爷爷背诵一小段,几年间居然背完全部中医入门经典。

除了熟读熟背中医学经典,他还学习了种植、辨别、采集、炮制药材。张发家有一个药园,种植各类药材数十种,可以补充野生药材的不足。向坝乡山大林深,是中药材天然宝库,儿童时期的张发大部分时间在药园和山野里度过。至今,张发仍保持着进山采药的习惯。

此外,张发还要练习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梅花桩等功法。

“练习的时候不能吃饭,连一口水都不能喝。”练功是中医一种传统疗法,可强身健体。传统中医常常需要搬运病人,力气小了可不行。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张发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后来他进入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习,对传统中医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

“中医人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张发说,中医一定要师承,师傅一定是手把手相传,很多中医从业者照本宣科,以为只要将《临床常用中药手册》往口袋里一放,就可按方拿药照抄无误,其实是错误的。

为了弄清医理和药理,了解中药煎煮细节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张发常常以身试药。“有时治疗疑难杂症必须要使用剧毒药物,但现代临床基本无人敢用,为了保证安全性,我经常自己先尝药。中医治病是利用中药的药性,升降沉浮,四气五味,性味归经,不能用化学成分去解释它。每天早晨,我还要去公园、绿地练习功法,聚力蓄气。”张发说。

“中医药学犹如浩瀚大海,我只是海中一小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发扬老一辈中医人悬壶济世的品德,为守护百姓健康贡献力量。”在采访的最后,张发表示,他将永远扎根临床一线,身体力行传播中医文化。

根根小银针 指尖写传奇

张发全神贯注为患儿施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十载银针磨一技 指下乾坤见真章——泰安市中医医院刘永医师的十年治未病之路
...斜铺进五个相连的治疗室。诊疗床、艾灸架、泛着冷光的银针盒整齐排列,这里是刘永耕耘了十余年的“战场”,也是无数患者重拾健康的起点。十年如一日的临床实践,让他将针灸推拿练成了一门
2025-06-18 17:04:00
...关键穴位,一个上午要治疗五六十个病人,扎下1000多根银针。谈起针灸医学,邹路侃侃而谈:“人体400来个穴位,只有熟练掌握了其功能,才能针到病除。”记者带着疑问,问他针灸能治
2025-08-01 18:05:00
银针化道:滇药故里,臻境化情
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的古巷深处,刘宏彬手持银针,指尖轻点患者腰阳关穴。诊室墙上的肌电监测屏上频谱骤然跃动,脊髓背角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与前额叶皮层的默认模式网络同步激活——这正
2025-05-13 16:54:00
赤水:山海银针连粤黔
...科主治医师何金敏凝神屏息,手指轻捻,一枚细如发丝的银针精准没入患者颊侧穴位。“何医生,我去年腰椎痛得喊天,听赤水朋友讲你扎得好,赶紧坐车跑来了。”来自四川的孙大哥趴在治疗床上
2025-06-10 21:52:00
银针传情,推拿筑梦——东方胶州医院康复科李世鹏的乡村医援之旅
...语讲解病情成因。首次针灸治疗,他手法娴熟地将一根根银针精准刺入穴位,随着捻转提插,王女士原本紧绷的面部逐渐舒缓,“感觉肩膀热乎乎的,一下子松快多了!”针灸推拿结束后,李世鹏又
2025-02-10 16:17:00
“这小小的中国银针太神奇了!”江苏企业建成非洲首个“中医针灸中心”
“一方橘井谱中津新篇,三寸银针传岐黄妙术”,这是张贴在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大门口的一副对联,笔法雄浑、遒劲有力。作为津巴布韦的首座中医针灸中心,也是在非洲大陆建设的第一个中
2023-10-16 22:43:00
走进“针灸故里”浙江衢州:小银针有大智慧
...治病过程中首先想到用杨继洲针灸来治疗。”在衢州,小银针的生命力和大智慧在患者身上有着具象化体现。当地年轻人“组团”前往中医院推拿、针灸已成为新风尚。“90后”姑娘王薇(化名)
2024-05-22 17:18:00
...推广中医特色治疗技术,造福藏族同胞——张忠诚:用小银针“串”起援藏情通讯员 王加运“没想到折磨我多年的腰痛病,张医生仅靠几根小小的银针就治好了,真是三根神针,一双妙手,手到病
2023-10-16 09:55:00
小小银针带来了新变化
...文转自:河北日报津石合作办院,百姓家门口看名医小小银针带来了新变化捻转、提插、开阖……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体征,一根根细小的银针在中医师的手中“神奇跳跃”:力度时强时弱、频率或
2023-12-25 07:0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健康科普 | 脑卒中“黄金4.5小时”:早期症状判断与紧急送医要点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2025-09-20 17:09:00
健康科普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疾病有何关联?改善睡眠习惯对心脏护理有帮助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藏在鼾声里的心脏危机当家人深夜被你震耳的鼾声惊醒,甚至发现你睡觉时突然停止呼吸十几秒,这绝不是简单的“睡得香”
2025-09-20 17:17:00
健康科普 | 不开刀也能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vs开颅夹闭术怎么选
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开颅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5-09-20 17:24:00
陕西举办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
9月19日,在我省“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之际,由省药监局主办、省医疗器械协会协办的全省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5-09-20 19:26:00
小叶医探 | “老掉牙”不用管?小心连锁反应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很多人认为,到了年纪后“老掉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25-09-20 14:01:00
芝麻大小的癌也会转移!这些高危信号你知道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
2025-09-20 10:00:00
享受奔跑的乐趣 健康完赛指南 助力安全冲线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
2025-09-20 07:24: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大夫:以银针为媒,重织失眠者的安眠锦缎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9-19 10:00:00
专利款儿童豆乳果蔬面上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零添加”
济南广御公司研制的专利产品儿童豆乳果蔬面正式上市,这是一款专为儿童匠心打造的美食,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孩子喜欢吃
2025-09-19 11:31:00
当 “暑光” 漫过屋檐:一座医院的人文坐标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巴中城的屋檐,巴中暑光医院的玻璃幕墙上便漾起温柔的光晕。这里不是冰冷的医疗空间,而是用专业与温度交织成的健康栖息地
2025-09-19 14:14:00
兴园社区开展健康讲座 关注老人认知健康
为提高老年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在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前夕,高新区兴园社区服务中心的朱新维医生于2025年9月17日
2025-09-19 14:14:00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5-09-19 14:43:00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2025-09-19 14:50:00
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
近日,贵阳市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局办公室宋丽以《办公室如何高效办文办会办事》为题进行分享
2025-09-19 15:13:00
农发行长顺县支行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为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近日,农发行长顺县支行组织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该行精准触达群众需求
2025-09-19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