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丁涛 王晶晶
5月25日,周六,樊城区牛首镇花园村襄西月季苑游客如织。记者在现场看到,房车营地,有人搭起烧烤架,露营野炊;果蔬大棚内,游客正采摘西红柿、黄瓜;池塘边,游客排成一列悠闲垂钓……
大棚旁的一间冻库,村民正从库里搬出一箱箱装着黄瓜的保温箱。“这是今早村民刚采摘的黄瓜,至少有1000斤,我运到竹叶山批发市场,有多少他们收多少。”大棚负责人谢先生一边计着数,一边跟记者说。
正在搬运的村民张阿姨边忙着手中的活儿,边跟记者说:“我在花园村二组居住,从家走过来不用十分钟。在这工作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挣钱贴补家用。”
行走在花园村的乡间小道,鳞次栉比的房屋沿路而建,路边的花坛里开满鲜花,让人心旷神怡。
很难想象的是,十多年前的花园村,还是个矛盾纠纷多、群众上访多、集体负债多,干群关系紧张的“软弱涣散重点整治村”。
2012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接过重担。“我们接手时,村集体欠了不少外债,这样不仅工作开展不了,更不要谈带领村民致富,所以发展集体经济是我们考虑的头等大事。”花园村党总支书记林伟说,当时村里考虑发展产业,召集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干部开会,商议如何将撂荒地利用起来。
大家一致商定,将土地流转给村里,由村里经营管理。2013年,花园村在流转的土地上发展蓝莓、莲藕、花卉和有机农作物种植,并利用荒地发展养虾。
渐渐地,村里的撂荒地和剩余劳动力问题得到解决,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这里采摘蓝莓,体验农家生活。
“如今游客如织的襄西月季苑,两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林伟说,襄西月季苑是乡贤能人王强建设的一家农家乐,2013年由村委会引进,曾获得不错的收益,也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由于王强经营重心转移,2020年左右,襄西月季苑经营效益下滑,果园荒芜,杂草丛生。王强主动提出,由于个人精力有限,愿意将襄西月季苑的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村委会,由村委会统筹管理。
2022年国庆假期间,村“两委”召集村民举行5场屋场会,村民们围绕襄西月季苑的改造各抒己见。
“襄西月季苑紧邻一号公路,区位优势明显,关停太可惜了,要结合乡村旅游搞好配套建设”“那里面还有我家的土地,我不要租金了,等农家乐赚钱了,土地算入股”……村民们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村委会将意见建议梳理成8个具体项目,并积极与樊城区政府、区农业农村局等对接,报送审批项目。村民们自发来到襄西月季苑,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树木。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如今的襄西月季苑,空场地内停着6台不同装修风格的房车,集垂钓、采摘、露营、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已具规模。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精神世界也要‘丰富’起来。”林伟说,村里先后投入50余万元新建2700平方米的灯光文化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建86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全村党员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让村里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房前屋后做到砖瓦成一色、柴火码整齐。
“我们通过推广‘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以襄西月季苑为龙头,流转土地2400亩建立的苗木花卉、金蝉养殖、稻虾共作、蔬菜大棚月季观赏等基地已有收益并逐年递增,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50万元。随着前几年种植的葡萄等进入挂果期,我们的集体经营收入今年肯定还会增长,‘梦中花园’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林伟信心满满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8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