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用写书的方式实现了人生价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4 11:08: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八月二十五日,张岱出生于浙江山阴县。张家有座寿芝楼,墙上挂着一支笔,取下来写字,写啥都应验。没孩子写生孩子,病了写吃啥药。张岱母亲写了想生孩子,神笔让她去某地取颗仙丹,吃了,便生下张岱。张岱初生便患了痰疾(指痰热所致癫狂),吃了好几筐牛黄丸才好。

五岁,元宵节,张岱跟着父亲去龙山看灯,笙歌管弦,沉沉昧旦。正月十六,父亲请织造太监上山顶星宿阁吃饭,走到山底,看到朝廷贴的禁条,太监赶紧笑着说,“遵他,遵他,咱们遵他”。嘴里说着“遵他”,身体却很诚实,一帮人乘轿上山,举目四顾,手可摘星。

六岁,一日,舅舅出一对子,画里仙桃摘不下,张岱对曰,笔中花朵梦将来。舅舅说,你就是咱家的江淹(南朝文学家)。又一日,客来,见池中荷花,出一对子,荷叶如盘难贮水,张岱对曰,榴花似火不生烟。举座击节赞赏良久。

十岁,祖父罢官回家,郁郁寡欢,为了排解胸中郁气,便蓄了很多声妓,诸如可餐班,苏小小班等等。可餐班最好,因班中有人名叫王可餐,故名。苏小小班因班中有人名叫潘小妃,马小卿。

十五岁,祖母去世,祖父遣散诸姬,潜心向学。拥书万卷,诗文日进。

十六岁,张岱陷入彷徨,不知前途何在。此时外公已经死在内阁首辅任上,祖父罢官回家,朝中无人,张岱非常迷茫,遂往会稽山下南镇庙祈神,问前途功名。

二十六岁,张岱于龙山下设斗鸡社,仿唐朝诗人王勃写了《斗鸡赋》,一帮浮浪子弟每天跟他斗鸡,张岱屡屡获胜,赢得古董字画无数。一日读野史,见唐明皇李隆基跟他一样也属鸡,也喜欢斗鸡,结果差点把大唐江山斗没了,遂戒绝此戏。

二十七岁,编纂《徐文长逸稿》。徐文长是嘉靖年间大文豪,放浪形骸,才华绝世,一直是张岱偶像。徐文长一生著述颇丰,张岱祖父说,整理徐文长逸稿“如拾孔雀翎,自当取其金翠,弃其羽毛”。意即徐文长写的文章有好的,也有坏的,要去粗取精,弃劣选优。张岱遂请祖父把关,整理出一部“徐文长精品文”来。

二十九岁,祖父去世。当时张岱正在苏州游玩,祖父有三万卷藏书,上面写满张家几代人批注,可惜都被张岱叔父兄弟和门客奴婢趁乱取走,“三世藏书,一日尽失”。

三十二岁,编纂《古今义列传》,从西周开始,到大明崇祯元年,一共辑录了五百多名“忠义之士”。张岱回忆,小时候读水浒,见宋江这个土匪头子“少有挫折,就为之扼腕叹息”,生怕官兵们把梁山好汉抓了。等到征方腊,梁山好汉死的七零八落,遂“惨然悲悼,不忍终卷”。之所以这么喜欢宋江,便是出于”忠义“二字。有感于此,他编纂了此书。

三十四岁,张岱最喜欢的伶人父亲死了,张岱典当一件貂裘,埋葬其父。

三十六岁,家乡大旱,张岱重金聘请一帮人扮成水浒里三十六好汉祈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郊外找,去山间找,去邻县州府找,终于凑齐,个个皆如书中描述,有九分相似。祈雨时观者如堵,万人空巷。当时义军四起,人心不an,有人问,你弄一帮土匪祈雨,到底几个意思。张岱一脸懵逼,我只是觉得好玩,没想那么多意思啊。可是又不能说没意思,略一寻思,说,梁山这帮好汉,最后都招an了,成为大宋忠义之士,为首者便是“及时雨”。我用他们祈雨,便是想让上天降一场“及时雨”啊。人们听了,哄笑而去。

当年晚冬,张岱住在西湖附近,大雪三日,湖中人鸟俱寂,月明星稀,张岱独乘小舟去湖心亭赏雪,烤着火炉,品着小酒。

没过几天,其父去世。其父也是豪横之人,少年时与朋友拼饭量,先吃一只十斤重肥鹅,后用老鹅汤煮了十大碗冷淘面,朋友甘拜下风。

三十八岁,中秋之夜,聚集一帮好友优伶声妓,一共七百多人,在苏州虎丘寺喝酒唱曲,声如潮涌,山如雷动。半夜饿了,让和尚们煮饭吃,和尚们用大木桶挑饭,供应不迭。众人四更方散,月光如水泼地,人在月中,宛若出浴。

三十九岁,张岱第一次参加省试,因格式不符合规定而落榜。落第后抑郁不平,虚拟了一篇小品文,以二人对话形式讽刺考官有眼无珠,看不懂自己写的文章,不能选拔良才。当然这是所有自诩才子的通病。大明考试形式是八股文,起承转合,非常严格。这也是为了能够有个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否则人人剑走偏锋,这个用文言文写,那个用翻译体写,还有用甲骨文写,“文无第一”,让考官怎么判卷子。没有统一标准的考试,便会显失公平。所以张岱落第一点不冤。不按套路出牌,自然风险很大。

四十三岁,八月十三,明月当空,张岱乘坐夜航船和朋友在西湖饮酒,怅然若失,如此好月,难道就这么抱被而眠?话音刚落,岸上一妙龄女子问道,可以载我一程吗。一帮老色鬼当然应允,女子上了船,婉媚可人,一个喝得有点醉的朋友出言调戏,姑娘豪爽如红拂,能跟虬髯客喝一杯吗。女子欣然应允,夜半三更,朋友问,姑娘家住何处。女子笑而不答,上岸而去。

四十六岁,张岱在南京秦淮河见到娈童阿宝,阿宝妖冶如女,而娇痴无赖,张岱大喜道,你就是西方迦陵鸟(此鸟音声清婉,和雅微妙,为一切鸟声所不能及)。意即阿宝唱歌声音好听,宛若天籁之音。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我的朋友有书画癖,有蹴鞠癖,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

四十八岁,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吊死煤山,清军入关,顺治皇帝继位,江山易鼎,大明亡了。

四十九岁,张岱为避兵乱,隐居剡山,所藏三万余册图书尽毁。二十年前,其祖所藏三万余册图书尽毁,张岱感叹道,这就是我家“书运”啊。

五十岁,张岱穷困潦倒,九月重阳,“午炊不继”,写下《和贫士七首》,其一曰:秋成皆有望,秋萤独无依。空中自明灭,草际留微晖。霏霏山雨湿,翼重不能飞。山隈故盘礴,倚徙复何归。清飙当晚至,岂不寒与饥?悄然思故苑,禾黍忽生悲。

五十一岁,张岱避乱山中,奴仆全都作鸟兽散,抛下他孤凉一身,唯一陪伴他的,便是鬼火一样的残灯和散落一地的残卷,他很想一死了之,又觉得还有啥事没做完,内心非常煎熬。

五十二岁,隐居快园,潜心著述。搭了一座茅草屋,种菜养鱼,抚琴自娱,写下《快园十章》。其一曰:厥蔬维何?冬菘夏瓠。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藿食莼羹,以an吾素。日买菜乎,求益则那。又曰:有何可乐?南面书城。开卷独得,闭户自精。明窗净几,蔬水曲肱。沉沉秋壑,夜半一灯。再曰:空山无人,读书深柳。聊用养和,赖此红友。子美掀髯,浮白在手。博浪一椎,取以下酒。

以前张岱读书,必须“红袖添香”,现在读书,只有“红烛为伴”,其中凄凉,不足为外人道。

张岱中年丧偶,年轻漂亮的美妾早已转投他人怀抱,只留下两个“如猿”老妾,干些汲水洗衣烧火劈柴的粗活,一睁眼就跟他要饭吃,“呼米又呼柴,日作狮子吼”。张岱“寒暑一蔽衣,捉襟露其肘。嗫嚅遇人言,自觉面皮厚”。他的好多朋友都做了清朝的官,依然锦衣玉食,妻妾成群。如果张岱出山侍奉新朝,这些富贵荣华唾然可得。但他“恐丧所守,宁使断炊”。宁愿吃不开饭,也不丧失气节,只好“忍看朋辈成新贵,黯居陋室觅小诗”(这两句我写的,有才吧)。

四个儿子各有所谋。老大在外打工,勉强糊口。老二醉心功名,想考进士。这点遭到张岱反对,张岱身为大明忠臣,学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不当清朝的官,但是二儿子根本不听他叨逼叨。你饭都吃不开了装啥清高。老三出去混了游侠(流氓),“性命在朋友”,只有老四陪在老爸身边种地种菜,过生日能给老爸端碗粗酿拜寿。还有两个未成年女儿,每天牵着他的衣角,哇哇大哭,要吃菱藕。

顺治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张岱58岁生日,无酒无肉,连饭都没有,小儿子摘了些野菜,给他煮了碗菜汤。张岱凄然泪下,遂作《饿诗》,中有“翻恨偷生久,多余十一春”。十一年前清军入关,如果在那一年死了,就不会受这么多罪。又戏作《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

六十岁,参与编纂《明史纪事本末》。

六十七岁,张岱连续作《舂米》《担粪》《种鱼》《看蚕》等诗,已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了。辛苦干活的同时,不忘怀念一下“先前阔”。“余生钟鼎家,向不知稼穑。奴仆数十人,殷勤侍我侧。喜则各欣然,怒则长戚戚”。

六十九岁,自作《墓志铭》。“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茛,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恍若隔世”。

张岱自谓,“称之富贵人可,称之贫贱人亦可;称之智慧人可,称之愚蠢人亦可;称之强项人可,称之柔弱人亦可;称之卞急人可,称之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七十八岁,因编纂明史与査继佐(金庸先祖)交恶。

八十二岁除夕,独饮浊酒,作诗道:岁除无一事,默坐对寒林。剑失空弹铗,弦残无断琴。烧钱饯穷鬼,酹酒腊文心。拨尽松筠火,口占梁甫吟。

八十四岁,张岱写完最后一部书《琯郎乞巧录》,撒手人寰。在本书序言中,张岱写道,世界光明者为日月,人之光明者为智慧。吾生来愚拙,见人有智慧之事,智慧之言,心窃慕之,不能效法,故作此书。虽不能传灯钻锐,大展光明,若能囊萤映雪,微芒闪烁,幸矣。

著名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家章诒1和说,张岱文章既有傲世的锋芒,又有玩世的谑癖,乃“明清第一散文大家”。他以书写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终极价值。哪里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哪里肯定有张岱;曲终人散,风冷月残,有人吹出一缕悲箫,那听客肯定还是张岱。一个多么丰富、美好的男人。若生明清,只嫁张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至味人生》中的饮食书写
...然景象不是一一摘取,而是基于新异、审美、伦理、文化价值进行遴选。这意味着“人”的现实渊源总是选择内容的标准。在“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之后,关于“吃”的著作陡然增多,在古
2024-03-23 05:26:00
心若躁,浮生皆乱;心若静,举世皆安
...皆安。”人生过半,就会发现,安静才是立足世间最好的方式。01万千繁华,终归寂静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根是万物生命的来源,回归根才是静,能静才回归生命。万千繁
2023-06-06 17:47:00
借命而生结局:母子、兄弟和苦命鸳鸯太催泪,不及秦昊两幕戏悲凉
...一直是困在棋盘上的马,始终没有驰骋在梦想的草原上。他用20年追查真相,带着不屈的信念,却没能给心爱的女人尘世的幸福。“你说我这辈子是不是活得太窝囊,徐文国姚斌彬,跟这两人折腾
2025-04-23 20:06:00
只有13集的悬疑剧,《借命而生》为何给人一种史诗感?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伤痕,具有显著的现实洞察意义和警示价值。多重维度的”借命而生“一个是山里看守所的管教杜湘东,一个是城里六机厂的工人徐文国,看似不相干的两个人因为冤案交织在一起
2025-04-25 12:14:00
借命而生:徐文国兄弟案件主谋,并非唐尧鑫父子,而是这个家伙
...红的美貌,李超的坏,就成了刘广才手里的过河卒子,被他用来下了一盘大棋,目的是将唐伟民唐尧鑫爷俩的军。如果刘广才就是案件背后主谋的话,在姚斌彬枪里装子弹和撞针的,肯定是他;勒死
2025-04-21 19:50:00
...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兼具西湖历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次展览深入解读张岱笔下的西湖,带领观众再次感受明代西湖的魅力。展览共分为“湖山如画——山水之妙”“空灵晶映
2025-05-25 06:57:00
...物辩证法论战,发表了《论外界的实在》《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辩证法与生活》《相反与矛盾》《辩证法的一贯》《关于新唯物论》《科学的哲学与唯物辩证法》等文
2024-10-30 10:56:00
《借命而生》大结局:对不起秦昊,你不再是悬疑剧一哥
...比,看得人背后发凉,直接让“爬山梗”成为年度噩梦。他用“优雅的变态”颠覆了传统反派的脸谱化,让观众恐惧升级。《漫长的季节》龚彪,让观众差点没有认出秦昊,啤酒肚和酒糟鼻塑造出的
2025-04-23 20:43:00
张继、柳永、张岱: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与挑战者
...色的是《湖心亭看雪》,西湖冷夜,孤舟赏雪,抒发了对人生渺茫的感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景名句千古传诵。
2023-10-27 14: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