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 近十年全国用水总量“零增长”,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11-07 22:04:00 来源:杭州网

人民日报客户端讯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用水方式连着发展观、生态观。

太行梯田,红苹果缀满枝头。河北邢台信都区浆水镇坡子峪村果农武立军算起账,“山上栽树,浇水是关键。今年苹果亩产2000多公斤,用上滴灌,省水一半。”

处理污水、泵站提水,再生水送到船坞、码头。前不久,上海市首个船舶制造业再生水利用项目通水,预计每年节水70万吨,相当于370个标准游泳池水量。

阡陌纵横的田野、机器轰鸣的车间、熙熙攘攘的城市,节水惜水,积微成著。据水利部公布的用水“账单”显示:2023年全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

时间轴向前延伸,近十年,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我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创造了全球18%以上的经济总量。

水是重要的生产要素。“零增长”意味着投入产出效率提高,体现发展方式转变。

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依靠大规模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行不通,这就要求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用更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

浙江绍兴柯桥区,“吃水大户”印染行业深度节水,全区再生水利用率达23%;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流程监管,每年节约用水近570万立方米……以水观之,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近年,国家用水定额基本覆盖农业、工业和生活服务业,各行各业用水有了“指挥棒”。工业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降本增效更有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倒逼高效节水,与2014年相比,2023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零增长”意味着节水能力更强,体现水资源利用方式变革。

我国“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水资源不等式,决定了发展全过程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看农业,推广应用节水良种、滴灌喷灌等,粮食连年丰收前提下,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看工业,工艺流程创新,一水多用、循环用水,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93%。看日常生活,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节水型城市、节水型高校不断涌现,2023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以内。合力拧紧水龙头,水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坚持节水优先,用水少了、效率高了,曾经被生产生活挤占的水资源归还给了大自然,地下水位回升,河湖恢复生机……这启示我们,必须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水是珍贵的公共产品。“零增长”意味着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体现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成效。

水治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责。积极落实《节约用水条例》,加强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制度网越织越密,水资源管理更科学更精细。

市场“无形之手”充分发力。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将于12月1日起全面实施;积极培育节水重点企业,到2027年节水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完善用水权制度体系……节水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节约用水逐渐成为全社会自发行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等,这些聚焦的都是治水大文章。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节水措施仍有待完善,必须加快补上短板弱项,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以改革之力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再上新台阶。

汩汩清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管好用好水资源,促进“人水和谐”,为子孙后代守好绿水青山,久久为功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5月10日电 国新办10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围绕“聚焦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
2024-05-10 12:19:00
谁是长三角下一座“GDP万亿之城”?
...会议开幕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说:“2023年,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这是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至此,常州成为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之后江苏省第五座
2024-01-16 01:25:00
找准着力点,奋力挑大梁
...何真正挑大梁?找准着力点,尤为关键。筑牢产业基底。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制造业;广州兴家当家,也靠制造业。可以说,制造业就是广州领跑全省、全国,角力高质量发展赛道的根基。为此,一
2024-01-24 04:05:00
借助区位政策叠加优势 持续稳住外贸基本盘
...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新洪结合长期调研和观察,解读广东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分析广东经济发展为何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并为广东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建言献策。●南方日报记者
2024-02-03 06:41:00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 延续较快增势
...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国上下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D经费总量和基础研究投入双双迈上新台阶。“下阶段,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R&D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
2023-09-18 14:17:00
超120万亿元!从关键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
...师朱超平说:“我们会看到整个国家的增长重点转向一个高质量增长,转向国内产业链的完善。那么很多外资也会看到这方面的机遇。在制造业这块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外资流入。另外,对于金融服
2023-01-17 22:06:00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长三角外贸数字化转型,跨境电商成关键
...》已经完成制定。数字长三角建设现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2024年2月发布的《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3)》,2022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全国
2024-03-04 17:57:00
跃居中西部工业第一省,安徽何以跨越
...上的位次,发生标志性跃升。安徽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历史性跨越。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达到5087
2024-02-04 07:41:00
...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促进共同富裕,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南通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2
2023-08-04 22:35: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