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中经评论:ChatGPT来了 谁该担忧“饭碗不保”?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2-09 11:2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人工智能只能“忠实”地执行指令,而人则有说“不”的权利。这种质疑的态度和精神,恰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的“进化”能力而不至于成为科技的“附庸品”。

最近,两个人工智能系统“火出了圈”。一个是电影《流量地球2》中的“幕后主角”MOSS,另一个是现实中众多资本力捧下的“全能网友”ChatGPT。前者满足了不少影迷的“科幻好奇心”,而后者则真切地走入了人类生活。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过去几年热炒的“元宇宙”好多人还没弄明白,如今关于ChatGPT的报道和“测评”已铺天盖地袭来。据说,这款“智能聊天机器人”能够较为精准地识别提问者意图,可以做算法题写代码,甚至还会撰写小说大纲,等等。太阳底下没新鲜事,与此前每次的技术升级一样,ChatGPT在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担忧“饭碗不保”,还有一些人因此唱衰教育、新闻媒体等行业。

说得直白点儿,就是一些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或职业岗位,有被 ChatGPT 替代的可能。那么,这真值得让人“茶不思饭不想”吗?恐怕得“让子弹飞一会儿”再看。这款应用程序才上线两个多月,俗话说“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这不就有消息称,北京时间2月7日22:49,记者登录ChatGPT官方网站发现,该网站首页提示称其“已经满负荷了”。ChatGPT官网表示,许多人在“最近一小时内蜂拥而至我们的网站,但我们的(网络)资源是有限制的。”

当然,人工智能本就是人类智慧的产物,ChatGPT所谓的“回答”更多依赖于制作者的“投喂”,它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不久前“AI绘画”引发热议,一阵喧嚣之后人们发现,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生产而已。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只能“忠实”地执行指令,而人则有说“不”的权利。这种质疑的态度和精神,恰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的“进化”能力而不至于成为科技的“附庸品”。

纵观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进步,一些职业工种总在“破旧立新”,与之相匹配的是对劳动者更高的知识和素养要求。可以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单一技能、单一技术的简单岗位会相应减少,而新的多技能、多技术复合型岗位将快速产生。这些新职业岗位的产生速度,甚至可能会超过传统简单岗位的消失速度。可以说,ChatGPT引发的这一轮人工智能热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这也提示很多职场人和年轻求职者,既需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不妨努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从而尽可能地让自己“不可替代”。

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从田间到餐桌、从工厂到商场,人工智能已全方位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前进的脚步不可阻挡。即便ChatGPT不出现,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岗位也会迟早被其他技术进步所替代。而那些散发着人性光芒的思想和智慧,恐怕是技术永远无法触达的。

未来,面对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我们理应多一些自信和底气,快一些思考如何让新技术更好地帮助人类创造美好的未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ChatGPT“出圈”,值得期待

ChatGPT爆火,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人工智能只能“忠实”地执行指令,而人则有说“不”的权利。这种质疑的态度和精神,恰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的“进化”能力而不至于成为科技的“附庸品”。

最近,两个人工智能系统“火出了圈”。一个是电影《流量地球2》中的“幕后主角”MOSS,另一个是现实中众多资本力捧下的“全能网友”ChatGPT。前者满足了不少影迷的“科幻好奇心”,而后者则真切地走入了人类生活。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过去几年热炒的“元宇宙”好多人还没弄明白,如今关于ChatGPT的报道和“测评”已铺天盖地袭来。据说,这款“智能聊天机器人”能够较为精准地识别提问者意图,可以做算法题写代码,甚至还会撰写小说大纲,等等。太阳底下没新鲜事,与此前每次的技术升级一样,ChatGPT在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担忧“饭碗不保”,还有一些人因此唱衰教育、新闻媒体等行业。

说得直白点儿,就是一些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或职业岗位,有被 ChatGPT 替代的可能。那么,这真值得让人“茶不思饭不想”吗?恐怕得“让子弹飞一会儿”再看。这款应用程序才上线两个多月,俗话说“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这不就有消息称,北京时间2月7日22:49,记者登录ChatGPT官方网站发现,该网站首页提示称其“已经满负荷了”。ChatGPT官网表示,许多人在“最近一小时内蜂拥而至我们的网站,但我们的(网络)资源是有限制的。”

当然,人工智能本就是人类智慧的产物,ChatGPT所谓的“回答”更多依赖于制作者的“投喂”,它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不久前“AI绘画”引发热议,一阵喧嚣之后人们发现,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生产而已。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只能“忠实”地执行指令,而人则有说“不”的权利。这种质疑的态度和精神,恰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的“进化”能力而不至于成为科技的“附庸品”。

纵观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进步,一些职业工种总在“破旧立新”,与之相匹配的是对劳动者更高的知识和素养要求。可以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单一技能、单一技术的简单岗位会相应减少,而新的多技能、多技术复合型岗位将快速产生。这些新职业岗位的产生速度,甚至可能会超过传统简单岗位的消失速度。可以说,ChatGPT引发的这一轮人工智能热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这也提示很多职场人和年轻求职者,既需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不妨努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从而尽可能地让自己“不可替代”。

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从田间到餐桌、从工厂到商场,人工智能已全方位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前进的脚步不可阻挡。即便ChatGPT不出现,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岗位也会迟早被其他技术进步所替代。而那些散发着人性光芒的思想和智慧,恐怕是技术永远无法触达的。

未来,面对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我们理应多一些自信和底气,快一些思考如何让新技术更好地帮助人类创造美好的未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ChatGPT“出圈”,值得期待

ChatGPT爆火,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9 14: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无限潜能。今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站上风口,展示了人工智能定义社会、改变社会的可能性,加速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不过,AI应用越来越懂人、越来越像人
2023-08-31 15:26:00
...意义。创新驱动让供需精准匹配成为可能,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正在为更多新型消费场景和模式嵌入“智慧”内核,也在不断优化年货等商品的供给结构,让年货充分“
2023-01-23 09:16:00
这条视频的评论区炸锅了!人的创造力真的很强吗?
...论里分享的一位大西洋月刊》科技记者的经历:因为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给杂志画插图,直接绕开了插画师,让很多艺术家感到不愉快,在社交媒体上被各种吐槽。我看了一下留言区,评论很多,主
2023-01-26 16:00: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发,落脚在“加快战略性
2022-12-24 08:20:00
...和复杂决策力,仍难完全替代平地一声雷。个把月之间,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从线上火到线下,由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俨然改变了现实生活。放眼一看,你我身边兴许已有了“新
2025-02-25 07:41:00
AI开始“抢饭碗” 翻译配音行业受冲击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是否担心人工智能(AI)“抢饭碗”?近来,翻译和配音员正对此越发担忧。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出版界的翻译人员和配音员正遭遇大幅“工作降级”,人工智能似乎一夜之间
2024-06-01 14:45:00
...去年持续了上百天的好莱坞大罢工,然后自问自答道:“人工智能可以为《变形金刚7》编剧吗?当然可以。”吉米的言下之意很清楚:AI时代,在座编剧的饭碗怕是危险了。其实,这句话多少有
2024-03-15 06:13:00
...技创新是大国竞争的焦点,哪个国家能够率先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中确立竞争优势,哪个国家就能抢占科技创新高地,在
2023-01-27 07:11:00
...和智能诊疗小助手“康康”之间。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AI)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日,记者走进郑州阿帕斯科技有限公司,体验AI技术的神
2024-06-12 11:4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全国首个万兆家庭云电竞PC在济南交付 开启云端游戏新场景
鲁网10月16日讯2025年10月13日,山东济南中铁逸都小区迎来全国通信与云游戏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山东联通产互、济南联通联合华为完成全国首台万兆家庭云电竞PC的正式交付与开通
2025-10-16 11:5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近期,金融机构2026年度秋季校园招聘大幕(以下简称秋招)开启。当前,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
2025-10-16 07:38:00
南报网讯(通讯员宁数轩记者马道军)10月15日,记者从市数据局了解到,由南京大数据集团牵头建设运营的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宁数服”近日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数据产业公共示范平台”名单
2025-10-16 07:39: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国俊)10月13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官宣eSIM手机商用试验获批。昨天记者从南京相关运营商获悉
2025-10-16 07:39:00
千米产线“擀面皮” 火红钢坯变钢卷
以 “高智绿” 三重发力筑牢南京钢铁产业根基,探访梅钢热轧厂——千米产线“擀面皮” 火红钢坯变钢卷梅钢热轧产线厂房外景
2025-10-15 08:08:00
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通讯员汪维)近日,栖霞区人工智能产业链新联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市首家聚焦于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新联会,旨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
2025-10-15 08:08: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10月16日—19日,2025厦门国际时尚周将在厦门中山路、鼓浪屿等文旅地标举行。本届时尚周以“自在发生”为主题
2025-10-15 08:21: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10月14日,为期3天的2025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全国赛在雄安会展中心开赛
2025-10-15 08:24:00
“正大杯”2025年全球大学生就业创业实战大赛全国总决赛首轮赛事圆满收官
10月11日至13日,"正大杯"2025年全球大学生就业创业实战大赛全国总决赛首轮赛事在北京圆满举办。本届大赛以"创未来
2025-10-15 09:08:00
兴业银行“消保大模型智审平台”获评AIIA“2025年度人工智能金融专项优秀案例”
东南网龙岩10月14日讯(通讯员 肖夏玲)近日,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AIIA)、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
2025-10-15 09:40:00
京东11.11开场, 海外用户大件也包邮,收货更快更省
10月14日,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在京举行。身处海外的华人用户,只需通过京东 APP 进入全球售平台,即可同步享受 “又好又便宜” 的购物体验
2025-10-15 09:45:00
锐志机械圆满收官PACK EXPO拉斯维加斯:聚焦纸袋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锐志机械圆满完成于9月29日至10月1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 PACK EXPO 参展工作。作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包装行业盛会之一
2025-10-15 10:08:00
百世软件推AI商品智能管理功能:一键上架,助力卖家高效出海
10月14日,百世集团旗下百世软件正式宣布,其面向海外市场的核心产品千易软件全新上线AI商品智能管理功能。该功能深度融合AI技术
2025-10-15 10:39:00
政府点单 企业接单 郑州航空港发布首批45个招商场景清单
大河网讯 近日,郑州航空港正式发布《郑州航空港区2025年第一批招商场景清单》,围绕十大产业集群系统性开放45个具体发展场景
2025-10-15 11:02:00
中国移动咪咕多部短剧获奖,闪耀2025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
2025年10月14日,“2025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在湖南圆满落幕。此次活动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湖南省广播电视局
2025-10-15 1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