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激发动力,下好创新这一“先手棋”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30 23:04:00 来源:东南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事关“国之大者”。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指出,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

经过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福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引擎,越来越多的闽企将创新视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创新驱动增添动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人才战略支撑,推动民营经济成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

抓创新不问“出身”。

位于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福建省力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在我省民营企业中规模不算拔尖,但其产品进入国家重点工程的供应链体系: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场馆等等。应用场景属于全国顶尖,被评为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在东山,一道新能源科技(漳州)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及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0%,已获授权专利200多项,申请中的专利近400项,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生态光伏、城市光伏、海上光伏三大系列场景。

近年来,福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4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45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达33家、居全国第三位。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六年居全球第一,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成为锂电行业首个获奖企业,其与福建高速集团共同建设的全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换电绿色物流专线于8月24日启动,助力打造重卡电动化、货运物流零碳化的福建模式和全国标杆。

福耀玻璃,世界第一大汽车玻璃生产商,打破多领域的国际垄断和行业壁垒,全球专利申请量超2000件,成功解决一批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

圣农集团,用10多年时间培育出第一代国产白羽肉鸡种鸡,打破国外垄断,实现种业的自主研发。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多次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最终取决于科技创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作为民营经济最早的发轫地之一,福建在这出创新大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持以创新驱动增添动能,推动民营经济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将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动力,另一方面也为自身长远发展打开宽广通道。

“创新”一词,首现于《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

创新,顾名思义,既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也指“首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今天谈论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广义上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理论思维创新等等,狭义上通常用其来代指科技创新。

历史上,我们品尝过科技创新的甜头,也承受过科技落后的痛苦。

这些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新时代,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重要主体地位愈加突出,创新动能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推动福建向民营经济强省跨越突破,须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

8月19日,位于邵武的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迎来喜讯——年产4.4万吨纳米二氧化硅生产线正式投产。至此,该公司纳米二氧化硅年产能达10万吨,行业细分“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董事长王承辉说,经过近17年的技术积累,远翔新材相继啃下好几个硬骨头,自主创新优势不断提高,目前已有36种纳米二氧化硅定制化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创新、拼搏,是许许多多福建民营企业成为“龙头”的秘诀。

九牧集团,首创智能马桶“灯塔工厂”,每年可生产450万套智能马桶,品质合格率达99%,工厂机器人占比50%,预计2030年实现工厂机器人占比80%。

安踏集团,与全球6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全球700名设计师密切合作,成立国内首家运动科学实验室和目前运动鞋服行业唯一的院士工作站,研发投入累计超过50亿元,是拥有专利最多的中国运动品牌。

乾照光电,顶着技术压制,追学赶超,造出光电转换效率31%的砷化镓膜太阳能电池,领先世界。

……

福建的民营企业处在市场最前沿,对经济的脉动尤为敏感,对创新的国家、社会和市场需求有精准深刻的把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省民营经济这片森林中,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价值的一大体现在于实用性,并且其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息息相关,生命力十分强劲。

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急功近利要不得,毕其功于一役也不现实。

尽管参天大树是少数,但我省却能够诞生数百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十分可喜。经验告诉我们,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坚持以产业升级优化结构,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切忌好高骛远、盲目跟风追热点。

在龙岩新罗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福建逢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已成立21年。响应“双碳”战略,公司推向市场的空气环保柜,在填充气体方面通过技术创新用清洁空气替代含硫气体,电气设备订单交付期已经排到9月底。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对我们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说,优势就体现在专业化、特色化、智能化。”逢兴机电设备总经理苏太育说,“新时代的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更要成为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技能型人才。”

的确,公司要想有竞争力,必须保持创新的热情与激情。

与此同时,要强化人才战略支撑,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创新的比拼本质上拼的是人才。苏太育本人就是“省双百计划—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3人,2人是省高层次人才。

从2009年起,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设立研发中心,逐渐建立起一支40余人的研发团队,该研发中心后来被认定为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创新是一场远行,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福建中裕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落户仙游县经济开发区。近三年,该公司市场份额稳居福建省细分领域前三位、国内行业前五位,成为国内技术领先的PU合成革制造企业。“我们和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依托浙江禾欣控股有限公司的相关科研装备,同中科院物构所跨学科领域横向联合,增强了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中裕新材料常务副总经理黄则鸿说。

这,不是个案。福建民营企业有这样的传统——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多方联合组建研发团队,就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开展集中攻关,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和土地、环境、碳排放、能耗等发展硬约束加大的特殊省情,民营企业唯有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当前,我省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号角已然吹响,时代赋予了广大民营企业新的历史机遇。加速锻造科技创新这一发展引擎,必将驱动福建民营经济强省建设行稳致远。

(执笔:本报记者 林清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1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中国质量报下好“先手棋” 打好“服务牌”福建厦门市质检院前瞻性布局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陈永 本报记者 江岱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以下简称“厦门市质
2023-06-16 08:35:00
【科创之声】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引起各界热烈反响,科技创新再度成为热词。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国际形势正经历深刻复杂的演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
2023-03-19 17:08:00
...保持着高度紧迫感,以标杆企业的先进技术为目标,深耕科技创新,获得超大载片量石英舟、高压深刻蚀石英盖板等25项实用新型专利。2020年,企业迈出自主研发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步伐,积
2023-12-27 01:04:00
多地推动提升传统制造业“含绿量”
...质生产力发展“路线图”。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主要围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布局,促进产业焕“新”提“质”,经济“含绿量”显著提升。科技研发创“新”提“质”各地在
2024-05-22 11:03:00
...计算机“悟空”即将面世。推动安徽跨越式发展,关键在科技创新。安徽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1年迈入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从全国第10位跃升至
2023-02-12 07:28:00
...项“黑科技”让人目不暇接。透过这一“窗口”,安徽省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尽收眼底。走出安徽创新馆,科技元素、创新元素无处不在。科学大道、创新大道、科学岛路等路名彰显城市气质,悟空
2023-06-01 03:25:00
习近平改革方法论|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地方还是在中央推进改革开放工作中,习近平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视为“先手棋”,多次就下好科技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进行部署。2007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正面临转型,学术界认
2023-12-23 16:25:00
蓄势未来 产业布局向“新”而行
...罩衣等。同时,公司也结合厦门文旅创意产业优势,探索科技创新与文创产品的融合,推动公司产品在鞋服、玩具等领域的应用。放眼厦门,像当盛新材料一样掌握独门绝技的新兴产业“弄潮儿”已
2023-10-20 07:30:00
下好创新“先手棋” 走稳“科技强市”路
... 者 杨正文通讯员 王亚夫 吴子洵 王瑞2月26日下午,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合肥召开。大会表彰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员和组织,我市共有13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
2024-02-28 03:2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