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叮铃铃......”8月26日7:58,乳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电话骤响:5名急重症患者接连涌入神经外科,其中3名患者需立即手术,2名重症患者暂不具备手术条件,需要立即急救。科室内还有一台择期手术已经准备好。科室即刻启动“红色应急”流程,医护人员兵分多路,战斗从 8:00 一直持续到 20:38,整整 12 小时 38 分钟,无一人离岗、休班。
第一台 9:15+第二台 11:15——“脑卒中绿色通道”
刘大叔突发意识障碍伴失语,于8:50被送达急诊,神志恍惚,左侧肢体全瘫,双眼向右侧凝视,病情瞬息万变。神经外科许伟东副主任医师带领卒中团队在急诊抢救室完成 CT 后,立即将其送往介入手术室:脑血管造影确认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支架一次成功开通血流;紧接着,颅内压飙升,团队于11:55无缝切换至手术室行右侧去骨瓣减压术,为大脑“松绑”。15:42,患者瞳孔回缩至3mm,生命体征平稳。
第三台 10:50——“双侧血肿生死时速”
于大姨因车祸致重度脑挫伤,入院即深昏迷,9:30到达科室时血氧仅76%,麻醉科3分钟完成气管插管,医护迅速备术。术中发现右侧硬膜外血肿20 mL、双侧硬膜下血肿(右侧硬膜下血肿量约180ml,左侧硬膜下血肿量约150ml)、广泛脑挫裂伤,颅内压升高。主刀医生丛涛主治医师双侧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一气呵成。17:05,患者右侧瞳孔形状不规则转为圆形,对光反射出现,四肢可屈曲,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第四台 11:25——“连环开台”
在第三名患者准备过程中,刘大姨因车祸致重度脑挫伤,处于昏迷状态,9:50到达科室。陈晓主任医师查看患者后,立即通知行右侧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中考虑脑组织挫伤范围广,挫伤较重,给予去除骨瓣减压,颅内压有效缓解。14:30,头部引流管通畅,引出淡红色液体,去骨瓣处略膨隆,压力不高,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间实行“滚动接力”:一组医生下台即刻消毒、铺巾,另一组麻醉、护理团队同步准备器械、备血。手术护士“不是在奔跑,就是在冲刺”。
第五台 16:00——“不急,里面有人比我更需要他们”
史大姨的手术原定于8月26日上午8:00的“择期”——脑血管造影+左侧椎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因为急诊手术接连不断,时间被一推再推。“不急,里面有人比我更需要他们。”史大姨摆摆手,笑着让护士先去忙。16:35,手术35分钟顺利结束。急与不急之间,是医生连续12小时的奔跑,也是患者不动声色地等待。
第六台 19:25——“最后一班岗”
当大多数人准备结束一天工作时,第六台左基底节出血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在全麻下行神经导航导引下左侧脑内出血穿刺引流术。术中颅脑CT提示血肿较前未见明显增多,血肿腔内可见高密度引流管,穿刺道未见出血。20:38,随着最后一针缝合完成,六台手术全部安全收官。
数字背后是看不见的战斗
“神经外科的病情特点就是急、变、重,病情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可在秒级跳跃,每一秒都在与死神拔河,但只要患者有一线生机,我们就会百分百努力。”神经外科主任陈晓在8月27日晨交班时说,“昨天的 12 小时,只是平常工作一天的缩影,我们没有人离岗,没有人坐下,没有把患者交给下一班,更没有人抱怨一句,谢谢你们,把团队两个字写成了事实。”(孙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