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佩戴了追踪设备的野生鸟类。该设备可防水、抗强紫外线,适应零下40摄氏度至70摄氏度的超宽温工作,基本适用于所有鸟类。
▲团队成员正在查看相关数据。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王昊昊 通讯员李谌涵)每年4月至5月初,全国各地陆续迎来“爱鸟周”。鸟儿的季节迁徙,是地球上的生命史诗。最近10年来,湖南城市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一个科研团队,专注于野生动物卫星追踪技术研发、大数据服务和产品定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野生动物追踪大数据中心,填补了我国在野生动物追踪技术领域的空白。
此前,国内野生动物卫星追踪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高、问题多,严重制约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对我国生物资源数据及敏感地理位置安全构成威胁。
为此,2014年,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周立波、黄田等成立了科技企业,推动校企合作,探索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该团队开发的产品具有北斗定位、生命体征监测、视频和图片拍摄、声音录制等功能,可通过北斗、GSM、VHF、5G物联网、小卫星、自组网等方式进行信息传输,采用太阳能+蓄电池能源供应方案,续航时间可达5年以上。
周立波介绍,团队研制的野生动物卫星追踪设备最轻的只有1克多,最重的70克。设备可防水、抗强紫外线,适应零下40摄氏度至70摄氏度的超宽温工作,基本适用于所有鸟类。
除了鸟类外,团队还为海、陆、空野生动物卫星追踪提供了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开发定型了50多款产品,占据了国内80%的市场。他们研发的追踪大数据平台实现了鸟类经度、纬度、高度、时间、气象五维迁徙通道的精准监测,已监测300多个野生动物物种、2万多个野生动物个体。
根据监测平台实时数据,他们发现,目前连续飞行最长的物种是斑尾塍鹬,11天连续飞行距离达1.1万多公里;迁徙路线最远的是大杜鹃,一年飞行超3.36万公里;迁徙速度最快的是红嘴鸥,在我国南海借助气流飞行的时速超过230公里。
目前,该团队获得40多项野生动物卫星追踪核心技术知识产权、3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为候鸟迁徙通道精准定位以及动物源性疫病的研究和预警提供了数据支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0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