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白唇鹿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12 00:53:00 来源:穿搭小达人

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青海的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庆民带来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上百头白唇鹿昂首在冰冻的黄河河面上行进,白色冰雪上留下它们密密的蹄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白唇鹿,为何会浩浩荡荡地集体行进?许庆民又为何要带来这张照片?

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白唇鹿

保护政策的落实和爱护生态的意识共同促成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就在两会召开前夕,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生态管护员拍摄到了40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在黄河冰面上整齐行进的震撼画面。许庆民介绍,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各种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效落实,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各类濒危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通过长期以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逐步恢复,草地、湿地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支撑起众多野生动物的生存和觅食。同时也说明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已经形成了爱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生态环境意识,真正让生态文明思想在三江源地区扎根、发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白唇鹿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生活着雪豹、藏羚羊、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物。长期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的许庆民对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感触很深。他表示,特别是今年,在野外开展监测的同事能看到成群的白唇鹿在草原上觅食、散步。青海省比较典型的白唇鹿的数量,已经增长到25000只。以往出现的攻击、追击等影响它们生存的事件已经越来越少,甚至基本没有。

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白唇鹿

来自青藏高原的珍稀动物落户北京动物园白唇鹿因其口吻周围有白色斑块而得名,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它既可以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草原上活动,也会出现在海拔低于3000米的低山林缘地区,是栖息海拔最高的鹿类之一。2018年,4只来自青海的白唇鹿落户北京动物园。2021年8月,白唇鹿在北京动物园首次成功繁育,顺利生下两只鹿宝宝。2022年再次成功繁育一只雌性白唇鹿。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观看,有游客表示,发现白唇鹿很可爱,感觉它被照顾得很好。

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白唇鹿

6年来,在北京安家的白唇鹿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白唇鹿的家乡——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许庆民回忆道,曾经在火车上遇到去拉萨、玉树的游客,他们说特别向往山清、水秀、天蓝的纯生态景观,并且带着孩子来接受生态教育,“小朋友知道青海有藏羚羊、雪豹,特别是他刚从北京动物园看了白唇鹿,非常感兴趣,也希望更进一步去了解玉树,去了解三江源。”

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白唇鹿

以系统化思维看待环境保护用数字化技术拉近人与环境的距离从野生动植物保护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环境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环境保护一直是青海代表关注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董全民介绍,以草地为例,它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涉及到土、草、畜、人等整体因素,不论是管理、合理利用、退化后修复,都要用系统的思维进行恢复。在青海,草原面积占到省域面积的一半以上。过去一年,青海启动实施“中华水塔”保护行动,“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完善,河湖长制和林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河道治理中心主任蒋志刚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在河湖管理当中经常讲到的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以及水污染防治等工作,需要跟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今年两会,许庆民也带上了相关建议。他认为现在提倡的大生态环境保护,其中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据是由各个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的监测机构来共同实施的,这个数据还没有真正地形成数据流。如果能够建立起定期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应该有利于给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靶向焦点,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的效率。

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白唇鹿

△许庆民在会场分享白唇鹿照片与此同时,在白唇鹿的老家,青海大学的科研团队正在构建“数字化白唇鹿”,模拟白唇鹿的形态和习性,未来还能够和网友进行互动。团队希望通过科普动画、网络互动等数字化技术,加大白唇鹿等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宣传力度。青海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刘志强表示,数字化保护对于青藏高原上比较稀有的物种——白唇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人们更加近距离的,比如通过网络,这种无障碍的方式,更好地去了解它,喜欢它,关注它,从而让大家更多的来关注白唇鹿的家乡,关注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2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白唇鹿的混合种群
...物,作为栖息地海拔最高的鹿科鹿属动物,白唇鹿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海拔3500米至5100米的山地灌丛及高山草甸地带。
2024-02-28 20:19:00
山西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门限石林场发现珍贵影像
...足觅食,十分惬意。白唇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海拔3500米至5100米的地带。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白唇鹿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重庆云
2024-11-19 00:43:00
大女主电影,主线剧情竟是带娃
...自1100万年前豹从猫科分化,又过了400万年,雪豹出现在青藏高原。当猛犸象、披毛犀、锯齿虎等大型动物,在地球的第四纪大冰期相继灭绝,雪豹早已走遍高原和中亚山地。人类文明的全
2023-08-05 10:21:00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科技守护三江源高原精灵
...片辽阔壮美的土地,正是我身边的藏羚羊的栖息地,也是青藏高原第二大藏羚羊产仔地。每年这个时节,都是它们为繁衍后代而集聚、进行迁徙的关键时刻。像这样刚出生的小羊仅有3公斤重,50
2025-08-20 21:33:00
...感慨。而在极端条件下的拍摄,除了耐心更需要意志。在青藏高原海拔5400米的高处行走拍摄白唇鹿觅食行为,为了防止镜头抖动,摄像师于昆屏住呼吸、手持拍摄,不料却造成缺氧性高原反应
2024-10-10 05:34:00
...唐古拉山迁徙穿梭……作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敏感区,是亚洲重要江河的源头区、保护区。西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区国土总
2023-10-13 03:51:00
...护者,他们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青藏高原,不断为“红色索加”“可可西里坚守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如今的索加被当地群众称为“红色索加”,索加的“红”不同于广
2023-04-30 17:07:00
金名片 展示大美青海形象
...,让西宁更具影响力。西宁,以自信、开放的态度矗立在青藏高原,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 以赛为媒 掀起全民健身热潮22载风雨兼程,环湖赛形成了以全民健身、大众参与
2023-07-08 03:05:00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高原之王”昂赛大峡谷
...护色。在稳定的生态链中,每头雪豹要对应上百只岩羊、白唇鹿等食草动物,它们都是雪豹的美食。除了雪豹,金钱豹也高居食物链顶端。昂赛是少数发现了金钱豹与雪豹共存的区域,它们同时出现
2023-07-14 20:4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高铁上孕妇突然临盆 多方联动救援母子平安
大皖新闻讯 “谢谢列车长,是个男孩,母子平安!”近日,一通报喜电话让G7263次列车长张露及全车工作人员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2025-11-14 12:38:00
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用科学治疗与人文关怀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在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的走廊里,一幅温馨的画面正在上演:一位身着棕色背心、蓝色内搭和灰色运动鞋的七旬老人,正手持拐杖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练习独立行走
2025-11-14 12:09:00
就诊患者医院停车被收费 院方回应:收费由三方公司负责,会积极协调
鲁网11月14日讯近日,淄博市张店区的张先生向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反映,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看病停车时被收费
2025-11-14 12:05:00
广州“铜钱大厦”一拍流拍,起拍价13.6亿元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阿里资产拍卖平台看到,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以13.6亿元起拍,但因无人报名出价
2025-11-14 12:04:00
微光成炬!从“记错时间”到“紧急救援”:荣成白衣天使书写新时代医者答卷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李佳怿 李金翰 通讯员 李甜)在一个普通的周六午后,本计划奔赴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的三位医务人员
2025-11-14 10: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杨飞“青春没有售价,轮椅直达拉萨”“家人们谁懂啊,坐电动轮椅通勤太香了”……近来,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年轻人坐着电动轮椅出行的视频刷爆网络
2025-11-14 10:32: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实探江城芜湖:科创赋能产业,算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大皖新闻讯 长江之畔,创新潮涌。11月13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芜湖
2025-11-14 10:52:00
大皖新闻讯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13日发布数据,2025年10月份,安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
2025-11-14 10:54:00
从“看破”到“戳破” 高校联合58同城推出反诈互动课
“坐进骗局的桌子里,看看你能不能识破身边的骗子。”11月12日,在广州南方学院的多功能教室,一场名为“对号入座”的沉浸式反诈课堂火热上演
2025-11-14 10:57:00
守望精神家园:农村老物件何以成为时代“新教材”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王玉龙)那些被岁月包浆的犁铧、砚台、煤油灯,正以沉默诉说民族的集体记忆。近日,潍坊知名文化学者张崇高先生主编的《青少年研学——探秘农村老物件》出版发行
2025-11-14 10:58: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2日,“离婚证后面有囍字”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烈讨论。视频中,有网友手持离婚证,在灯光下轻轻晃动
2025-11-14 11:02:00
奇妙气压现真知 动手探索育新人——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开展“神奇压水机”科学实验课程
鲁网11月13日讯“老师,快看!水喷出来了!”“太神奇了,原来空气真的有力量!”近日,在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的科学实验教室里
2025-11-14 10:22:00
玉米脱粒机致手指离断 博爱医护8小时精准修复
鲁网11月14日讯“多亏了周医生团队的妙手仁心,让我母亲的手指失而复得!”11月12日,62岁患者杜女士的家属专程将两面锦旗送到菏泽博爱医院显微骨科医护人员手中
2025-11-14 10:19:00
“婷宝”:菏泽鲁西新区程婷日常工作中的助人为乐点滴情
鲁网11月14日讯“婷宝,我这降压药吃完了,你能帮我买一下吗?”“婷宝,我家老伴儿行动不便,能帮我看看怎么申请轮椅吗?”在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程海社区和颐美康养院
2025-11-14 10:19:00
从“傻妮子”到“婷宝”: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程婷十余年助人为乐书写孝老篇章
鲁网11月14日讯在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37岁的程婷有两个充满温情的称呼:乡亲们疼惜地叫她“傻妮子”,颐美康养院120多位老人则亲昵地唤她“婷宝”
2025-11-14 1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