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年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多次拍到大熊猫母子外出觅食的珍贵画面,毛茸茸的大熊猫宛如一个个软萌的“糯米糍”,在静谧的大自然中雪地觅食、玩闹嬉戏,呈现出自然、闲适的生活状态。
回溯过去,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野生大熊猫 资料图
如今,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迎来成立三周年,值得注意的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以下简称《科考报告》)正式发布。其中显示,成都片区植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极具保护价值,有高等植物种类4227种(含栽培种);片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1种,如大熊猫、雪豹、中华扭角羚等。同时,本次调查中,灌县韭、米贝母等物种发现了一些新的分布点,峨眉髭蟾、平武齿突蟾等动物也在成都这片土地上,有了新纪录。
珍稀野生动物频繁“造访”的背后,蕴藏着成都对生物多样性的守护,也是大自然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成效的回应。一个数据是,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成都片区常年活动着73只野生大熊猫,而随着新生命的诞生,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成都片区都江堰 作者 廖东
“新分布”物种来了,还有峨眉髭蟾等“新纪录”
远看成都,群山葱郁,鸟语花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成都的自然绿色生态屏障。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成立。作为新建保护地,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生态本底资源如何?孕育了哪些动植物物种?
为解答这些问题,2022年6月,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代表的生物资源各类调查人员,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展开深入的本底资源调查。如今,《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正式发布,涉及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等多个领域。
在成都,我们还有哪些自然“好友”?
《科考报告》显示,成都片区植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极具保护价值,有高等植物种类4227种(含栽培种);丰富的植物和生境多样性进一步孕育了动物的多样性,片区内脊椎动物共有5纲561种,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物种有17目131科765属1132种。值得注意的是,片区内还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1种,如大熊猫、雪豹、中华扭角羚、林麝、中华小熊猫等。同时,本次调查中,灌县韭、米贝母等物种发现了一些新的分布点,峨眉髭蟾、平武齿突蟾等动物也在成都这片土地上,有了新纪录。
▲峨眉髭蟾
其实,调查队观察到的这些自然“好友”,已经与我们多次相见——今年1月24日凌晨,大雪纷飞,一头体格健硕的四川羚牛在红外相机前利落地抖掉身上的积雪;2月11日,一只呆萌的大熊猫翘起圆圆的屁股,把体液蹭到树上留下气味,宣示“领地”范围……它们的身影,都被红外相机悄悄记录,留下了或帅气或可爱的瞬间。
部分物种的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有扩大趋势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地形复杂,地势陡峭,垂直海拔高差近4000米。过去两年,生物资源调查人员在其中展开了系统性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而这一过程并不容易。
“野外调查难度很大,可通达性差。”四川大学教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本底资源调查项目总负责人冉江洪回忆,地势复杂、险峻的高山,往往带来很多未知的风险。“为保障工作顺利完成,我们按照大中型兽类、小型兽类、鸟类等生物类群组织野外调查队伍。同时,针对种类和类型较多的植物和植被,我们组织了3个调查队进行分县调查。”
▲成都片区崇州绵延的群山 作者 王磊
在看不见的崇山峻岭中,野生“圆滚滚”的“生活质量”如何?
“总体而言,成都片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有所提升,大熊猫的分布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结果基本相同。”冉江洪提到,从调查结果来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工作较为有效,“我们观察到,在成都片区,部分物种的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有扩大的趋势,比如水鹿、扭角羚等大型有蹄类,也有松鼠类等小型动物。”
林多了、水清了,越来越多的物种在成都“安家落户”,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但生物多样性仍然面临着一些威胁,高山区放牧活动等带来的人类其它干扰、旅游开发和活动扩展、人兽冲突的矛盾等仍然存在。
在冉江洪看来,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公众可以从“旁观者”变为“守护者”,“我们每个人都能作出一份努力,在野外不采摘植物、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捕捉野生动物等。”他也期待,未来,大熊猫国家公园能够进一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为建设好美丽中国奠定生态根基。
▲成都片区大蒜坪保护站
三年来,24277人次参与成都片区巡护
如今,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1.94%,三年累计修复栖息地面积22.0295万亩,36座小水电、31处矿业权退出,实现了还水于河、还林于自然。
这片土地,山野葱茏、万物竞发,亮眼的数据背后,离不开大熊猫国家公园持续数年的努力。
在巡护监测方面,为了守护大熊猫家园的和谐美好,成都片区共安排645位巡护员“寻迹追猫”。春来秋往,他们在73条巡护样线中走过了一遍又一遍。2021年至2024年,共有24277人次参与巡护,平均每月巡护2000公里,监测到了30余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开展巡护工作 资料图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成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手段亦与时俱进。为及时获取森林中的一手动态,成都片区在山野间设置了661台红外相机、50余个视频监控点位,并通过148台实时传输设备,与大熊猫打上了“视频电话”。
园区还设置403个界桩界牌,870个禁止性、288个警示性标识标牌等,勘定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边界范围。同时建设40余家自然教育基地,设计了20余条自然教育路线,每年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约40次,约2万人直接参与。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这三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长。接下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还将一步步扎实向前,做好自然生态的守护工作,助力成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吕佳羽 图据受访者
编辑 于曼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3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