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探秘国家公园丨大熊猫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种群不断壮大背后的生态故事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27 11:08:00 来源:杭州网

探秘国家公园丨大熊猫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种群不断壮大背后的生态故事

新华社成都7月26日电(记者余里、胥冰洁)“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成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并打通了13个大熊猫区域的种群生态廊道。”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日前在介绍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时说。

探秘国家公园丨大熊猫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种群不断壮大背后的生态故事

“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左)与时任“五一棚”监测站负责人王鹏彦(右)一起分析大熊猫粪团,寻找它们的活动踪迹,以准确地投放补充饲料。新华社记者 金勖琪 摄

1978年,“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牵头在四川卧龙建立全球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测站“五一棚”。经过一代代“熊猫人”的不懈努力,截至2013年底,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

野外调查表明,原本广袤的大熊猫栖息地因人类活动等因素被分割成一个个“熊猫孤岛”。栖息地“破碎化”导致大熊猫野外种群之间交流被阻断,形成33个局域种群,其中24个种群存在灭绝风险。

探秘国家公园丨大熊猫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种群不断壮大背后的生态故事

5月15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荥经县管护总站科研检测负责人付明霞在翻看红外相机里拍摄到的小熊猫画面。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地跨川陕甘三省,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我们保护大熊猫不仅是为了保护这一个物种,更是保护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处二级调研员张倩说。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红外相机监测体系与自然保护地网络,为大熊猫走廊带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已完成9条大熊猫走廊带和7处野生动物通道建设,恢复植被128.5平方千米,为大熊猫相互隔离的小种群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村民偶遇大熊猫半夜出山”“游客偶遇野生大熊猫上树”“野生大熊猫做客村民院子”等新闻频频登上网络热搜。

“我们在一些区域开展的大熊猫DNA个体识别表明,区域内的个体数量都在增加,随着增加个体的扩散,使得野生大熊猫活动范围也在扩展,这是可遇见率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探秘国家公园丨大熊猫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种群不断壮大背后的生态故事

5月1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的工作人员在野外监测栖息地修复情况。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为建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清退片区内的多宗矿业权,退出百余座小水电站,有序搬迁公园核心区居民。

雅安市荥经县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野外种群的重要栖息地,全县48.7%的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筹集资金近10亿元,关闭了140多个矿山、小水电站和小木材、小石材加工厂。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在深山密林中追寻野生大熊猫的足迹,不断探索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模式。

在紧邻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的落衣沟村,当地建立“社区滚动发展基金”反哺村民,先后组建社区经济联合社、养蜂专业合作社和水果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发展符合保护要求的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晟认为,从碎片化栖息地到整体的国家公园,大熊猫的保护是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经典成功案例,折射出我国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7 15: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国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增加 “熊丁兴旺”的背后原因有哪些?
...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增、栖息地质量不断改善。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2021年10月,我国设立了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保
2024-08-13 19:15:00
“蓉宝”背后的故事——中国保护大熊猫之路
...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市开幕,以大熊猫“芝麻”为原型的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火出了圈”。这是在成都大运会成都博物馆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内拍摄的“蓉宝
2023-07-29 10:19:00
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揭牌 下一步如何更好守护“国宝”?
大熊猫国家公园已经正式设立两年,在占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80%以上的四川,正在打破不同种群间的“孤岛”现象,推进大熊猫栖息地连通成片,进一步加强大熊猫保护。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揭
2023-11-18 10:59:00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三周年!
今年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多次拍到大熊猫母子外出觅食的珍贵画面,毛茸茸的大熊猫宛如一个个软萌的“糯米糍”,在静谧的大自然中雪地觅食、玩闹嬉戏,呈现出自然、闲适的生活状态。回溯过去,
2024-10-13 11:34:00
三年前的今天,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5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三年来,5个国家
2024-10-12 11:06:00
连续6年监测 四川卧龙雪豹种群数量超46只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雪豹影像。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供图人民网成都10月23日电 (记者朱虹)今日是第11个国际雪豹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对外发布最新雪豹保护成果。据介
2023-10-23 17:26:00
多样的生物 多样的精彩|大熊猫:从濒危到易危 物种保护的中国范例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大熊猫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标志性物种,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得益于几十年来的生态修复与科学保护,一度曾经濒危,甚至遭到野外种群灭绝风险
2022-12-08 11:42:00
我国对旅外大熊猫状况评估实现全覆盖 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增长至近1900只
国家林草局昨天(25日)发布,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至现在的近1900只。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增长至近1900只通过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等有效保
2024-01-26 10:19:00
日前,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木岭附近,德阳市小木岭国有林保护处工作人员拍摄到百余只川金丝猴种群活动的影像。这是近年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境内,首次拍摄到大种群川金丝猴活动踪迹。该保护
2023-05-11 09:3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以信为媒,笔墨书香架起豫哈文化连心桥
大河网讯 墨香氤氲,情谊绵长。8月8日,在郑州市图书馆内,人们见证了一场以笔墨书信为纽带跨越千里的文化交流,这场深度联结河南与新疆哈密两地的“豫哈领读人 同享书墨香”活动当日圆满闭幕
2025-08-10 20:43:00
被贵州美景美食折服,北京爷爷旅居贵州晴隆不想走了!
“庭院式的住宿环境,美得让人心醉,气候更是凉爽宜人,我在这里的旅居时长马上就要打破我从2023年旅居以来保持的45天纪录了
2025-08-10 20:17:00
市水利和湖泊局:打好提前量 守住关键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针对本轮强降雨,十堰市水利和湖泊局聚焦落雨区,打好提前量,守住关键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08-10 20:17:00
为应对夏季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提升市民健康防护意识,8月10日,太原公交二公司组织志愿者,走上公交站台、深入车厢,开展“防蚊灭蚊
2025-08-10 22:07:00
户外劳动者的夏日“清凉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乃彰 通讯员 夏丽萍冰淇淋在手里撑不过五分钟,鞋底踩着路面会发烫,入伏后的威海街头,连风都带了温度
2025-08-10 20:10:00
海外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严冰)从交通运输部获悉,8月10日中午,随着省道S104线兴隆段最后一个断点难点打通,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因山洪灾害受损的51条国省干线及农村道路全部抢通
2025-08-10 18:24:00
眼下正值升学季、招生季,一些不法分子瞄准家长和学生的“升学焦虑”,通过虚假宣传、违规承诺等手段设置“招生陷阱”,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2025-08-10 18:30:00
每周25班!支支串飞打卡贵州美景
贵州的“空中旅行网”又上新了。8月10日起,贵阳往返兴义航线每周再增7班,加密后达到25班,相当于每天平均3-4班,两地往来更灵活
2025-08-10 19:14:00
江苏移动“爱家小屋”扬州亮相 科技赋能智慧家
8月9日,在千年运河的潋滟波光与现代光影交织的扬州运河大剧院,“爱家·爱音乐”——江苏移动2025爱家小屋环省行第三站如约启程
2025-08-10 17:52:00
来贵州,一“浪”接一“浪”
这个暑假,贵州正以23℃的平均气温,把欢腾藏进了山野与溶洞,以及市井的烟火气中,将独属多彩贵州的“浪”演绎得淋漓尽致。黔东南施秉县杉木河漂流贵州的“浪”
2025-08-10 18:12:00
鲁网8月10日讯为切实提升防汛应急处置能力,8月7日,莒南县道口镇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抢险及群众转移演练活动,以实战化训练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2025-08-10 11:26: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名单公布,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创排的黄梅戏《太阳山上》入选
2025-08-10 11:50:00
消防员张一:冰冷江水中的生死大营救
【抢险救灾 先锋力量】连续数小时浸泡在冰冷的激流中,体温一度降至34.7℃,29岁的黔西市消防救援大队金凤大道消防救援站三级消防士张一冷得浑身发抖
2025-08-10 13:30:00
8月10日上午,津沽文化学者、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甄光俊先生在新华社区学院为观众作了《70年回顾与思辨:我的津沽文艺之路》的主题讲座
2025-08-10 14:53:00
在人工智能都能写论文、验真伪的2025年,一位自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却大摇大摆走进全国中小学、医院和企业。荒诞的是
2025-08-10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