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新华社成都7月26日电(记者余里、胥冰洁)“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成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并打通了13个大熊猫区域的种群生态廊道。”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日前在介绍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时说。
“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左)与时任“五一棚”监测站负责人王鹏彦(右)一起分析大熊猫粪团,寻找它们的活动踪迹,以准确地投放补充饲料。新华社记者 金勖琪 摄
1978年,“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牵头在四川卧龙建立全球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测站“五一棚”。经过一代代“熊猫人”的不懈努力,截至2013年底,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
野外调查表明,原本广袤的大熊猫栖息地因人类活动等因素被分割成一个个“熊猫孤岛”。栖息地“破碎化”导致大熊猫野外种群之间交流被阻断,形成33个局域种群,其中24个种群存在灭绝风险。
5月15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荥经县管护总站科研检测负责人付明霞在翻看红外相机里拍摄到的小熊猫画面。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地跨川陕甘三省,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我们保护大熊猫不仅是为了保护这一个物种,更是保护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处二级调研员张倩说。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红外相机监测体系与自然保护地网络,为大熊猫走廊带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已完成9条大熊猫走廊带和7处野生动物通道建设,恢复植被128.5平方千米,为大熊猫相互隔离的小种群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村民偶遇大熊猫半夜出山”“游客偶遇野生大熊猫上树”“野生大熊猫做客村民院子”等新闻频频登上网络热搜。
“我们在一些区域开展的大熊猫DNA个体识别表明,区域内的个体数量都在增加,随着增加个体的扩散,使得野生大熊猫活动范围也在扩展,这是可遇见率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5月1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的工作人员在野外监测栖息地修复情况。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为建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清退片区内的多宗矿业权,退出百余座小水电站,有序搬迁公园核心区居民。
雅安市荥经县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野外种群的重要栖息地,全县48.7%的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筹集资金近10亿元,关闭了140多个矿山、小水电站和小木材、小石材加工厂。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在深山密林中追寻野生大熊猫的足迹,不断探索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模式。
在紧邻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的落衣沟村,当地建立“社区滚动发展基金”反哺村民,先后组建社区经济联合社、养蜂专业合作社和水果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发展符合保护要求的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晟认为,从碎片化栖息地到整体的国家公园,大熊猫的保护是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经典成功案例,折射出我国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7 15: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