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0月31日,出差5个月的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顺利返航,安全着陆。桂海潮出舱后表示,“圆满完成任务的感觉真幸福”,他期待再次到中国空间站出差,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桂海潮的家人和亲友通过电视观看了此次返回的实况直播。“没有过于担心,现在科学这么发达,我看他精神状态很好。”桂海潮的母亲说。桂海潮的同学告诉极目新闻(报料邮箱:jimu1701@163.com)记者,看到桂海潮安全着陆,圆满完成任务,“现在放心了,为他高兴”。
“圆满完成任务的感觉真幸福!”
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9时1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至此,航天员景海鹏圆满完成了第四次飞天旅程,累计在轨执行任务时间超过200天,是目前为止执行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我国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也圆满完成首飞之旅,标志着我国现有3种类型航天员均已完成飞行考核和实践检验,为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桂海潮(图源:央视新闻)
桂海潮,1986年出生于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的一个普通居民家庭,目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9月,他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他是我国首位戴眼镜的航天员,也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出舱后,桂海潮表示,在空间站进行的各项科学实验都很顺利,“圆满完成任务的感觉真幸福”。桂海潮介绍,在中国空间站里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美妙,他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又幸运地成为一名航天员,能够把科研工作搬到太空,源于党和人民的培养,源于全体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无论身处太空还是回到地面,我都会心怀宇宙、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航天员、一名教师的初心、使命,期待再次到中国空间站出差,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桂海潮说。
家乡亲友观看返回直播
“没有过于担心,现在科学这么发达,我看他精神状态很好。”31日上午,桂海潮的母亲观看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的直播后说。
桂海潮的小学同学赵银从7点多就守在电视机旁,期待着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凯旋。“看到桂海潮安全着陆,圆满完成了任务,我现在放心了,为他高兴。”赵银说。
家乡群众收看直播(图源:施甸县委宣传部)
姚关镇姚关社区组织群众观看了此次返回直播,姚关镇政府工作人员陈毕露向极目新闻记者透露,她和桂海潮是校友,都从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毕业,以前读书时就知道桂海潮,但从未见过面,没想到后来到姚关镇工作,正好遇到桂海潮入选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载荷专家。“他是姚关镇的荣耀,我也感到自豪。”陈毕露介绍,31日上午,她和姚关镇的几十位居民一同观看了此次返回直播,看到返回舱安全着陆,飞行乘组一个一个安全出舱,她悬着的心也落了地,“心里踏实了”。
“相当激动,从乖巧的小孩变成一名航天员,我心里相当高兴,相当激动。他从小就好学,勤奋,努力,所以才有今天,当然,这也离不开父母、老师和党的栽培。他为国家争光,为我们家乡争光。”施甸县姚关镇姚关社区十组村民杨金云高兴地说。
母校师生收看返回直播(图源:施甸县委宣传部)
桂海潮的母校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和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简称“施甸一中”)的师生们,也收看了此次直播。当神舟十六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尤其是航天员桂海潮出舱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我会像桂海潮一样,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他刻苦奋斗,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地勇攀高峰。”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高一学生李自平说道。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七年级285班学生朱飞杨看过返回直播后表示,作为乡亲和学弟,他无比自豪,他要以海潮学长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怕吃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1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