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昨日,国网浙江电科院自主研发的“挂点金具红外图像发热缺陷智能识别算法模块”,在国网浙江公司无人机自主巡检平台完成试运行并转入业务化运行,正式形成完整的“红外大脑”,标志着浙江全境输电线路五大类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发热缺陷AI智能识别,“能源生命线”的安全守护迈入智慧新征程。
据悉,输电线路的无人机巡检每日产生1.2万张红外图像,传统人工分析模式需3名技术人员连续奋战20天才能完成分析。“通过五大专业算法,完成相同数量的红外图像分析仅需1小时。发热缺陷检出率达81%以上,误报率控制在行业最低水平,有效推进输电无人机红外巡检分析‘算法代人’。”国网浙江电科院红外算法研发负责人李特介绍,“相当于给每个基杆塔配备了24小时在线的‘全科医生’,也意味着全省输电线路可避免更多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意外停电事故。”
据悉,“红外大脑”已在浙江全省超高压输电线路中应用,先后发现五大类关键部件37起发热缺陷,并支撑运维单位完成消缺。此外,国网浙江电科院还将“红外大脑”小型化,形成了边缘算力检测装置,后续还将实现红外无人机巡检“边飞边识别”,现场发现缺陷、现场复测复核,进一步提高巡检效率。
下一步,国网浙江电科院将继续推进基于大模型的输电线路发热缺陷智能识别算法研发,推动电力运维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为新型电力运维建设提供浙江方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5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