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泰州日报
“双联”机制成社会发展助推器
兴化人大紧盯烦事难事办出实事好事
本报讯(通讯员 赵斌 陆琳 特约记者 顾日升)施肥机在麦田里前行,撒着冬肥;簇新的硬质机耕道上,农用电动车来来往往。新年伊始,兴化市中堡镇中堡村郯家圩呈现出一幅新的“农耕图”。
“郯家圩农田新貌,源自农田高标准改造。”中堡村党总支书记张长建说。郯家圩有1050亩农田,沟多、河多、田块碎片化,机械作业靠船运,耕种很不方便。
2023年6月,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将郯家圩列入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原先一家一户小块田拆除了埂、渠,变成50亩左右的大块田,不但村集体获得了11.4万元土地流转服务费,农户也坐享每亩每年1000元租金收入。
郯家圩高标准农田改造,是兴化市人大推行市镇两级联动的“双联”工作机制产生实效的一个缩影。
2022年2月,兴化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建立市镇两级联动的“双联”工作机制:45名兴化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其选举产生的乡镇(街道)各固定联系1名村居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负责人代表;445名兴化市人大代表每人各固定联系1户低收入家庭、留守儿童、养殖户群众,及时了解基层情况,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022年10月,兴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沙顺喜回千垛镇黄邳选区,“双联”对象黄邳村干部杨旭贵向他建议,将基础设施较差的黄三责任区400亩农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沙顺喜实地察看后认为,兴化这类“边角地”不在少数,于是从兴化面上提出了“边角地”改造的议案。这一议案受到兴化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列入“三年改造计划”,作为“边角地”盲区黄邳村黄三责任区的400亩农田率先成为高标准农田改造“示范”,并于2023年6月完成高标准改造。
“双联”工作的开展,解决了群众的不少烦事、难事。“但双联工作更要关注共性的难事。”沙顺喜介绍,通过走访调研,梳理出农田“边角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优化营商环境三大亟需补齐短板的难事。“我们还形成了调查报告,为兴化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支撑。”
据了解,2022年以来,兴化市启动“边角地”高标准农田改造示范工作,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解决了种地成本高、收益不稳定的问题;出台《兴化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等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化文件,真正打通困境留守等重点儿童关爱保护“最后一米”;出台《兴化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双联”工作机制成为兴化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06: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