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沉寂”了20年的光盘,能否迎来下一个“春天”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2-22 16:24:00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沉寂”了20年的光盘,能否迎来下一个“春天”

当下,我们正处于大数据爆炸时代。大科学装置的观测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各种数据呈指数级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将产生175ZB的数据。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最为熟悉的可能是GB,1GB数据大约相当于5小时的移动网页浏览,而1TB=1024GB,1PB=1024TB,1EB=1024PB,1ZB=1024EB。

这带来一个问题,如何存储海量数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与上海理工大学等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一张光盘达1.6Pb(1B=8b)的超分辨三维数据存储,是普通蓝光光盘容量的1万倍。这对于我国在信息存储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月22日凌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这带来一个思考,“沉寂”了20年的光盘,能否迎来产业化的下一个“春天”?

【全国数据中心一年耗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约3%】

2022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到2700亿千瓦时,为同期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的两倍以上,占全社会用电量约3%。事实上,由于耗电量巨大,我国新建的数据中心一般建在西部寒冷地区,而美国的一些数据中心甚至建在海底或北极地区。

访问频率高的为热数据,访问频率低的为冷数据,经过一段时间,80%的数据会变为冷数据。半导体适合存储热数据,但价格偏高、寿命短;磁存储需要恒温恒湿,且经常需要重新导入,而光存储具有绿色节能、长期保存的特性,特别适合冷数据的存储,但光学衍射极限是该技术一直难以突破的瓶颈。

正是由于衍射极限,导致光盘上的信息点无法进一步缩小,从而单盘容量难以突破500GB。在2021年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布的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中,衍射极限仍为物理学首要难题。

在相关科学的探索中,有过两次重要突破。德国的斯特凡·W·赫尔教授,开发了受激辐射损耗显微技术,并因此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2012年,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顾敏团队,实现最小线宽可达9纳米的激光直写光刻实验,但其材料是液态的,难以用于实际存储。

十多年来,科学界一直在苦苦探寻可进行双光束光存储的材料。

【神奇光盘什么样?仅仅20克,看上去透明轻薄】

“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 很多课题组都不愿意碰。也正是因为太难,早期有家合作的公司也撤资了,研究差点难以为继。”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上海光机所阮昊研究员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幸亏这一前瞻性研究在论文的另一位通讯作者顾敏院士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上海市科委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

“沉寂”了20年的光盘,能否迎来下一个“春天”

阮昊研究员在展示光盘

论文第一作者之一、上海光机所博士后赵苗坦言,当连续做了三四年都没有什么眉目时,他曾气馁过,所幸导师阮昊研究员一直鼓励,此外还得到了上海理工大学文静教授(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钟羽武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甘棕松教授等多位老师的倾囊相授,也亲身体验到各个科研团队之间毫无保留的合作与共享。

上海光机所既研究光读写技术、也研究存储材料,这在国内比较少见,是我国最重要的信息存储材料与技术研究基地之一。研究团队利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分辨光存储技术,找到了一种发光存储新材料,从而在信息写入和读出均突破了衍射极限的限制。

一张光盘由多个信息点组成,信息点越多,存储容量就越大。过去,由于信息点之间的距离(道间距)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因此有320纳米之多,信息点的尺寸也大到150纳米,且一张光盘单面最多只能刻写3层。

如今,在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长顾敏教授和文静教授等科研人员合作下,研究团队“七年磨一剑”,实现了信息点尺寸为54纳米、道间距为70纳米的超分辨数据存储,并完成了多达100层的刻写记录,单个光盘等效容量约1.6Pb。经老化加速测试,光盘介质寿命大于40年,加速重复读取后荧光对比度仍高达20.5:1。要知道,当光盘的信息对比度达到3:1时就可重复读取。

这样的神奇光盘长什么样?仅仅20克,看上去透明轻薄

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Pb量级的超大容量光存储,得到了论文审稿人的高度评价:“与现有其他技术相比,该技术在性能方面提供了最高的光存储面密度”“研究成果可能会带来数据中心档案数据存储的突破,解决大容量和节能的存储技术难题”。

【这一“突破性创新”,是否能复制商业传奇】

采访时,阮昊津津乐道一个故事:诺奖得主赫尔教授,后来与德国著名光学公司莱卡成立了合资公司,推动了超分辨光学显微镜的产业化,最贵的设备能卖到300万欧元,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纵观人类文明和存储的关系,一部人类文明史堪称人类社会信息存储发展历史。未来,存算一体更是趋势所在。

放眼全球,2022年半导体存储市场约1392亿美元,机械硬盘市场约183亿美元,磁带存储市场约47亿美元,存储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光盘存储市场“沉寂”了20年,但此次被论文审稿人誉为“突破性创新”的研究进展,是否也能复制赫尔教授的商业传奇?

一张实现了超分辨三维数据存储的光盘,相当于一万张普通蓝光光盘,这意味着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即使刻写了100层,信号也几乎没有衰减,原始误码率仅为0.33%,这意味着具有实用化的潜力;未来加保护层后,如今预计超过40年的光盘介质,寿命还将延长。

“当科研进入‘深水区’,应着眼于某个领域的长期发展,才会有从0到1的突破,接下来我们要解决从1到10的问题。”上海光机所科技综合处处长于飞说。据悉,上海光机所已经申请了技术专利,研究团队正在考虑推进产业化,对于科技或风投公司的合作都表示欢迎。

“虽然我们在国际上第一个完成了原理和实验验证,但未来在产业化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阮昊说,乐观预计,再过5年初步实现产业化。

(上观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2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超级光盘”是这样诞生的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存储容量是普通光盘上万倍“超级光盘”是这样诞生的“超级光盘”实物图。上海光机所供图■本报记者 冯丽妃 见习记者 江庆龄存储容量是普通光盘上万倍、普通硬盘上百倍
2024-03-14 06:41:00
突破!超分辨光盘研制成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Pb量级光存储
...本存储海量数据。然而,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商用光盘的最大容量仅在100GB量级。在信息量日益增长的大数据时代,突破衍射极限、缩小信息点尺寸、提高单盘存储容量,一直是光存储
2024-02-22 11:57:00
一张顶一百万张!我国科学家造出超级光盘,单张可存168万GB数据
可能大家都对光盘比较陌生了,那一张张闪烁着七彩光曾经是很多人的记忆,它曾经是影视作品的主要载体,也是电脑数据拷贝的主要载体,通常一张光盘的数据存储量在0.3~2GB之间。虽然现在
2024-02-23 11:07:00
...技术可以让单张盘容量高达Pb级,相当于至少一万张蓝光光盘的容量。相关研究表明,以50年为使用周期估算,光存储技术的平均成本相较于硬盘可以减少两个数量级,达到“以一抵百”的效果
2024-02-23 02:22:00
光盘记录信息方式曝光,发现难得一见的现象!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光盘已经逐渐被取代,成为了旧物。然而,最近有一种光盘记录信息的方式却突然曝光,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和好奇。人们发现,这种光盘记录信息的方式中蕴藏着一种难得一见的现象
2024-01-05 10:08:00
全新技术加持!光盘存储有望王者归来
快科技10月27日消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CD和DVD等光盘存储似乎已成为过去式,流媒体和云存储成为主流。然而,近日一项由芝加哥大学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技术,通过
2024-10-27 11:59:00
中国光存储领域重大突破,网友却说:谁还用光盘?
...科学家在光存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出了一款“超级光盘”,这个创新将改变数据存储的方式和效率。虽然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网友们看来,这似乎已经过时了。文章将会从不同角
2024-03-18 10:47:00
全球首次!中国科研团队实现超大容量pb量级
...。这一成果相当于将庞大的数据中心机柜信息压缩至一张光盘之上,预示着数据存储技术的新篇章已经开启。该团队由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领衔,他们采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
2024-02-22 15:51:00
HDD硬盘、SSD硬盘、光盘、磁带,哪种存储容量大?保存时间最久
...明显优于机械硬盘,常用作个人电脑的系统盘使用。三、光盘除了企业级的系统光盘,主板的驱动软件等,基本上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光盘。个人电脑基本上已经在逐步取消光驱,这与光盘的容量、易
2022-12-15 02:0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联通客户日 暖冬送温情——福建联通VIP客户答谢会在三明圆满落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1月26日讯(通讯员 肖锦雯)近日,以“联通客户日 暖冬回馈季”为主题的福建联通VIP客户答谢会在三明市徐锦新城小区温馨启幕
2025-11-26 12:50:00
梦百合家居董事长倪张根亮相沈阳“梦粉见面会”,发布适老化智能床新品
近日,知名睡眠品牌MLILY 梦百合在沈阳京东MALL发布适老化智能床系列新品,并针对沈阳大东区社会福利院展开公益捐赠
2025-11-26 13:04:00
BORCHERS®亮相中国国际涂料展,以本地化创新与全球技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今天开幕的 2025 中国国际涂料展上,美利肯涂料添加剂品牌BORCHERS®于 W2.F21 展位(展馆 W2)再次携核心解决方案亮相
2025-11-26 13:37:00
国际大咖为“南京故事”国际传播支招在中国制作 向世界传播南报网讯(记者乔雅萱)11月22日上午,南京国际传播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2025-11-26 10:27:00
江苏南京:链接全球资本!宁企赴港上市热潮涌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今年以来,一股赴港上市浪潮正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奔涌。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境外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活跃度大幅回升
2025-11-26 10:27:00
江苏南京:一张购物小票,掘出一座“数据金山”
南京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壮大数据产业一张购物小票,掘出一座“数据金山”晓数通社区微数据中心。 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图数族科技
2025-11-26 10:27:00
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通讯员刘芳)深秋的南京,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正在发生。近日,2025中欧机器人产业合作(南京)对接会在栖霞区召开
2025-11-26 10:28:00
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对接会举办
近日,2025南京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对接会在高淳举办,高校、医院、企业等多方代表齐聚。活动搭建协同平台,助力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
2025-11-26 10:28:00
在长三角文博会上亮出“文化家底”和数字创新实力南京打造微短剧产业集聚高地□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近日,一场聚焦微短剧的产业合作交流活动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火热举办
2025-11-26 10:28:00
江苏南京:相约十年,让制造更聪明
相约十年,让制造更聪明——写在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实习生黄倩“作为南京智能制造产业的标杆力量
2025-11-26 10:28:00
智能工厂运营效率提升
近日,在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今年5月投产的天加洁净基地内,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正生产发泡板机、换热器等核心零部件。该生产基地建立了从客户需求到最终交付的“端到端”全流程数字化运营体系
2025-11-26 10:28:00
东南网11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记者从厦门大学获悉,日前,该校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吴德志教授团队在3D打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创“激光原位诱导直写打印”技术
2025-11-26 10:34: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吴冰冰)我市跨境电商生态再添新支点,日前,POD(按需定制)专卖孵化平台公司正式落户银城智谷海熹跨境电商产业园
2025-11-25 08:11:00
AI赋能千行百业一线故事(十七):这位“农事专家”,让种地更聪明
这位“农事专家”,让种地更聪明——AI赋能千行百业一线故事(十七)11月14日,雄安新区都市农业科技博览园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查看番茄长势
2025-11-25 08:41:00
荣耀加冕!锦程酒管多店荣登消费者喜爱榜-2025年中国高端酒店100强
2025 年 11 月 20 日-21日—— 在备受文旅与酒店行业瞩目的 “2025 迈点文旅节・第七届迈点酒店运营创新大会” 上
2025-11-25 0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