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脱的大明将军,最后却死于内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15:11: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1644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大举进攻四川成都。和当时成都参将杨展率领的三千精兵相比,这数十万大军的汹涌来犯,简直要对三千精兵视若无物。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起义大军一至,成都三千守军很快溃不成军,一败涂地,虽然骁勇善战的杨展,以一人之力,直接斩杀二十余人,仍然改变不了成都府被起义军很快攻克占领的事实。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脱的大明将军,最后却死于内斗

起义军占领成都后,开始以成都为西京,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定位大西,改元大顺,这一年就被定为大顺元年。

大西政权宣布成立后,身为俘虏的杨展、曹勋等人,被张献忠下令押赴江边刑场处决。从战场到刑场,这从生到死的一路杀伐纷争,杨展甚至都没来及脱下这一身铮铮铁甲,就这样甲胄在身地被押往断头台。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脱的大明将军,最后却死于内斗

已抱定为国捐躯必死决心的杨展,在被押至高高断头台上时,他耳听滔滔江水,迎面吹来浩浩江风,呜呜咽咽,一似英雄失意之悲,正独自悲叹之际,忽然瞥见其中一个彪形大汉的刽子手正目不转睛看着他这一身鲜妍夺目的甲胄,眼睛里流露出的全是贪婪,蓦然计上心来,悄悄将上半身向刽子手微微斜倚过来,又向那刽子手悄声说道:“壮士,黄泉路上,当为轻装,我死之后,这一身甲胄便送予壮士,权当纪念。只是可惜,这鲜妍甲胄,即将被血色玷污!”

说罢,杨展再次望一眼身上的甲胄,悄然长叹一声。这一声长叹,正戳中了刽子手的心痛处,他也觉得这甲胄被血色玷污,甚是可惜,又想在这断头台上,重重把守,前有大江,后有利刃,料想他也难逃生天,遂自作主张道:“这个好办,待我将你的甲胄先行卸下。”

杨展听罢,微微一笑,应声将双臂向刽子手伸展开来。就在刽子手帮杨展松绑之际,说时迟那时快,杨展迅速夺过刽子手的利刃,一刀将其毙命。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第二个刽子手还未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被杨展手起刀落,也一刀毙命了。然后,杨展忽从高高的断头台纵身一跃,跳入滚滚岷江之中。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脱的大明将军,最后却死于内斗

在重重设防,利刃遍布的断头台,竟有刽子手贪图犯人甲胄,私自偷偷给犯人松绑,犯人一把刀立时毙命两个刽子手,又迅速跳入滚滚波涛之中,这一系列前无古人或许也后无来者的惊人操作,让断头台上的一众刽子手和官差,一时之间,全都不知所措。待他们集体反应过来时,杨展早已凭借自身的膂力过人,勇猛异常,从岷江迅速游至对岸新津地界,成功逃脱。杨展也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命的犯人。

杨展能够从断头台成功逃脱,除了机缘巧合,更是和他个人的胆识过人密不可分。身为崇祯十年的武进士,身长七尺有余,英姿勃发的杨展,曾在京城的考场上,以一人之力,徒手制服一匹以铁链为缰绳的悍马,并泰然安坐马上,绕考场数圈后,在马上开弓射箭,九发九中,赢得一片叫好之声。杨展这才在马上朗声自报家门:吾乃四川杨展也。

在京城一考成名的杨展,后被授官游击将军、川镇中军参将,跟随杨嗣昌大军来至四川,这才有了后来与张献忠起义军的正面交锋。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脱的大明将军,最后却死于内斗

如今且说杨展自从在岷江侥幸逃脱,又顺岷江而下,得遇幸存的旧日部属,于是结伴行至犍为县地界,忽见一处船舸连缀成片,岸边旌旗招展,暗地里派人一打听,竟是一处劫匪的巢穴,杨展当机立断,带领几个剽悍属下,直抵劫匪巢穴,杀其匪首,火并劫匪武装人马,渐渐拉起了一支有一定战斗力的队伍。

待这支队伍苦战数月,成功拿下起义军占领的叙州府时,杨展的队伍愈加壮大,开始计划攻打嘉定。

就在这时,大明灭亡的不幸消息,从遥远的北京城传到川蜀大地。当此际,兵临嘉定城的杨展队伍,在明朝遗民和明军旧部的拥护下,顺利占领该地,陆续前来归附杨展的明军至数万人。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脱的大明将军,最后却死于内斗

在嘉定站稳脚跟后,杨展开始让士兵在当地开垦荒田,又给农民们发放耕牛和种子,让他们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给来蜀灾民发放救济金。这样,嘉定的社会经济竟迅速发展起来,嘉定也由此成为南明小朝廷唯一一个能实现自给自足的地方政府。于是嘉定之属,城有夜市,街见醉人,民以为乐土焉。——《明季蜀记·列传一·杨展》

自收复嘉定后,杨展又陆续收复邛州、眉州、雅州等地,一时兵强马壮,实力雄厚。面对杨展日益壮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明军对起义军的不时袭扰,还有川北清军的虎视眈眈,张献忠最终决定沿青神江而下,出川入楚。

得知张献忠的十余万大军,200余艘战船即将出川,杨展立即带领军队在起义军必经之地的彭山江口设下埋伏,又命令数十艘装载有火药的小船,在张献忠的船队途经彭山江口时,突然以极快速度直直窜入起义军船队中间。一霎时,起义军的船队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脱的大明将军,最后却死于内斗

起义军不习水战,又突遇火船,两岸火箭与火铳齐发,士兵们只顾狼狈逃命,毫无招架之力。携带大量金银财宝的船只,在大火与混战中,陆续沉入滚滚江水之中,这便是被后世无数人惦记,直至近四百年后的2005年,才在岷江附近的老虎滩被大量发现的江口沉银。

被杨展火烧连营计挫败的起义军队伍,在江口的连天大火中,近乎全军覆没。后来,张献忠侥幸逃出,狼狈逃往川北,后被清军在凤凰山射杀。

经此一役,杨展威名大振,各路明军残部,纷纷投其麾下。杨展复带领明军,与清军在资阳、简州等地作战,大败清军,进一步巩固扩大南明在蜀地的地盘,南明隆武朝廷更是封其为华阳伯、锦江侯。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脱的大明将军,最后却死于内斗

且说在投奔杨展麾下的明朝小军阀中,有两人,一个叫武大定,一个叫袁韬,原先都是在富顺县一带混的,后来在川北巡抚李乾德的建议游说下,都一齐归到杨展的麾下。乾德赴嘉定说展曰:“大定与韬愿归将军帐下。”(欧阳直《蜀乱》)

杨展安排他俩一守犍为,一守青神,又给他们拨付军粮钱款,慷慨无私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还和二人歃血为盟,誓同生死。展恩视二人如亲弟,恣其所欲,悉应给。(欧阳直《蜀乱》)

岂料,升米恩,斗米仇,这二人在蜀地日久,开始觊觎嘉定的富庶繁华,竟欲取而代之。李乾德见状,趁机挑唆二人道:“地方钱粮,供朝廷之公物也,岂展所私而以布惠于僚友?且展据有西南,终当尾大不掉。公等皆人杰,仰畀于若人耶?——(欧阳直《蜀乱》)

经李乾德极力挑拨怂恿,利欲熏心的武大定、袁韬二人遂决定恩将仇报,伏杀杨展。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脱的大明将军,最后却死于内斗

这年七月二十六日是袁韬生日,二人便以生日为名,邀请杨展赴犍为贺寿。杨展之子杨璟新和杨展部下,都怀疑此中有诈,纷纷劝说杨展不要前往,可是,一世光明磊落的杨展,认为自己对二人有大恩,此去一定平安归来。

临行那日,杨展所乘白马,数度回首咬啮杨展战袍,杨展仍不为所动,执意前往赴约。

在这天的生日宴会上,杨展大醉,至日暮时分,在袁韬帐内,沉沉睡去。杨展虽沉酣至此,双目仍炯炯射人,以至于武大定、袁韬二人迟迟不敢下手,又念及杨展大恩,数度举刀,又数度放下。李乾德见状,厉声对二人道:“缚虎易制,走虎难测也。如今情势,开弓岂有回头之箭?”

三人遂合力将杨展缚而杀之,年仅45岁。可怜杨展一世英雄,为南明立下赫赫战功,不死于起义军之手,不死于清军之手,竟死于自己人之手,岂不哀哉?

杨展死后,武大定、袁韬二人将嘉定瓜分,杨展之子杨璟新逃出嘉定后,于穷途末路之际,被迫投降清军。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脱的大明将军,最后却死于内斗

公元1651年,张献忠余部孙可望从云南杀回川西南,武大定、袁韬不战而降。李乾德被活捉,后投水自尽,死前对其弟李升德言道:“今日亲见(杨展)入舟,冤孽相寻,夫复奚恨?”(钱海岳《南明史》中华书局1980年版)

小人恶人之死,死有余辜,何足道哉?只是,于英雄杨展而言,他的死,却让南明朝廷失去了一员大将,无疑加速了它的灭亡;于蜀地百姓,尤其是嘉定百姓而言,杨展之死,直让他们如丧考妣,因杨展对嘉定百姓有护境安民之大功,让身处乱世的蜀地百姓,得享数年安稳富足生活。

嘉定百姓在城北为杨展修建杨公祠,四时祭祀不绝,又为其置华阳伯牌位,尊称杨展为“忠义公”,更盛赞“明季蜀中诸将,展最为英雄也!”

一代名将逐浪花。历史长河带走的是无数英雄的音容笑貌,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带不走的是英雄的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还有那一颗护国安民、济世济民的大爱情怀与壮阔胸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蓝玉为何从明朝的大将军,沦为了阶下囚
...年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元朝末年出现了大量了起义军。受到战乱而迁到安徽定远,与父亲住在一起的蓝玉接触到了当时的由朱元璋率领的一部分起义军。在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当中有一位
2024-05-16 19:26:00
吴三桂的背叛与叛乱,对明朝、清朝和历史的影响
...局势的吴三桂非常清楚这一点,一直在明朝、清朝和农民起义军三方徘徊。崇祯17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势如破竹地向北京打来,万念俱灰之下,朱由检决定动用吴三桂这张最后的王牌,命关宁大军
2024-01-25 13:07:00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而最自信的就是几千年的汉人文化,所以为了进一步打击大明臣民的心理防线,多尔衮决定从文化上彻底征服汉族,而文化征服莫过于改变民众的服饰和发型,所以多尔衮以征服者和胜利者的角度出
2023-06-10 17:19:00
李成栋:从大顺到南明再到清朝,最终回归南明的传奇人生
...李成栋看好时机,准备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于是加入了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部队,直系领导是绰号\"翻山鹞\"的高杰,一开始两人干得可卖力了。后来高杰拐带了李自成的老婆离开大顺政权投降
2024-01-05 05:16:00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是清廷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另一方面,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并未消亡,依然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威胁。在这个敏感时期若是推行“剃发令”,无疑是将民间力量推向起义军的一边,这,也是下策。
2023-01-13 12:19:00
...,本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果不是遇到元末的农民起义军,他或许一辈子就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而改变丁普郎命运的人就是徐寿辉。元朝末年,韩山童在颍州发动黄河农民起义,顿时天
2024-04-23 21:02:00
李成栋一生5次易主,死后为何被追封为王
...成栋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他多次在明朝、农民起义军和清朝之间转换身份,每一次的选择都反映出他为了在乱世中生存而做出的努力。他的行为看似反复无常,但实际上可能是他在特定历
2024-05-06 17:13:00
1、没有一个皇帝是软骨头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275年,和亲、赔款、割地、屠民,天子弃国门,君王万里遁!如果去看明朝战
2023-08-19 11:03:00
周秀英为什么会起义?
...底层民众摊派赋税,从而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起义军遍布全国各地。沉重压迫下,起义风起云涌,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当属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受此影响,全国各地起义
2023-08-22 20: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