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承载着厚重考古史和音乐史的东方古老乐器,为观众勾勒出了穿越时空的文化轨迹。
如果说音乐是文明的密码,那乐器就是凝固的文化。走进武汉各大博物馆,种类丰富的古代音乐文物正静候知音,成为中国辉煌音乐文明的最佳见证者。
无愧为“八音之首”
在音乐文物领域,曾侯乙编钟无疑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纪录片《国乐的侧脸》中的《和鸣》篇,便从曾侯乙墓及叶家山墓地出土的编钟入手,深入分析它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八音之首”。
参与该集节目录制的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编钟理论家李幼平告诉极目新闻记者,2018年是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创作团队当年多次来到武汉音乐学院,为《和鸣》篇筹备拍摄素材,最终在今年推出完整节目,“四年磨一片,给节目打上了鲜明的荆楚烙印。”
作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曾侯乙编钟可谓是湖北人最熟悉的“国宝”。据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介绍,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早期。钟架长7.48米、高2.65米,钟体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名副其实的编钟之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7 11: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