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长蘑菇的苹果”有后代了!暂不具备苹果味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8-15 13:54:00 来源:上观新闻

还记得那朵从苹果上长出、后又送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果菌王”吗?最近,通过分离培养的“果菌王”已有了第一批“后代”。

“果菌王”大名裂褶菌,也常被称为白参,是东南亚一带著名的食用菌。

上回讲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收到从浙江德清寄来的苹果蘑菇后,对其开展了系列研究。分离培养的“果菌王”还和科研人员从青藏高原收集来的白参、“太空白参”,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实验室内进行了菌丝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对比。

欲知详情如何?记者再次联系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琪。

“长蘑菇的苹果”有后代了!暂不具备苹果味

通过分离培养的“果菌王”已有了第一批“后代”

目前收获20斤左右“果菌王2.0”

“相比青藏高原的白参和从太空回来的白参,‘果菌王’的长势并不是很整齐,经历20多天的培养,目前只收获了20斤左右白参。一般白参20天左右就可出菇。”赵琪说,在本次对比实验中,三种白参都选用了阔叶木屑作为栽培基质,前两者为经历多轮选育的品种,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纯野生的“果菌王”。

“如果用开花程度来形容双方长势,青藏高原白参和‘太空白参’已经完全‘绽放’,但‘果菌王’还处于‘花骨朵’的状态,只有部分可采摘。”赵琪说。

对于这批率先“出炉”的“果菌王”后代,赵琪团队打算先给当初慷慨赠送“果菌王”的浙江德清邓女士,寄去一两斤“果菌王”后代尝尝鲜;剩余白参则主要用于团队开展营养成分分析,还有小部分打算留着团队一起品尝。

当初往昆明寄送“果菌王”的德清邓女士告诉记者,上个月下旬,赵老师团队便已联系过她,说等出菇后,便给她寄点“果菌王2.0”作为回馈。如今这么快便有了下文,让她感觉既惊喜又有些感动。

“我一直跟他们说,没关系的,别一直挂在心上,没想到这么点举手之劳,他们竟然一直记着。”邓女士说,对于接下来即将收到的白参,自己已有了些小小的期待。

“长蘑菇的苹果”有后代了!暂不具备苹果味

图为科研人员从青藏高原收集来的白参

首批“果菌王”后代应该暂不具备苹果味

那么,这批“果菌王2.0”会是什么滋味?

赵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果菌王”还处于驯化阶段,且栽培基质用的也是常见材料,因此,他估计此次的白参并不会有特别的味道。

而此前被众多“吃货”网友寄予厚望、接种在苹果上的白参,同样也显得有些“娇气”,目前长势欠佳,大多数子实体刚刚“冒芽”。

值得一提的是,白参是为数不多的人工栽培比野生要好吃的食用菌。赵琪说,接下来,团队将通过选基质、设定培养条件等方式,对“果菌王”开展进一步的品种选育。相信通过多轮选育,“果菌王”可以逐渐适应新环境,在产量和口感上,都将有更大提升;同时,这项研究也将为团队的后期育种工作提供更优良、更丰富的种质资源。

“育种是一项周期性很长的工作,许多品种都要经历多轮选育,才能获得更优良的性状。我们对‘果菌王’品种驯化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赵琪说。

来源:潮视频微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苹果上为啥长蘑菇?专家揭秘“果菌王”
...这个长蘑菇的苹果起名“果菌王”。这段视频同样引起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关注,在联系邓女士后,得到了这颗“果菌王”。专家称,这种现象在桃子、李子等水果上都有出现,
2024-08-16 10:53:0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培育的白参。 受访者供图前不久,德清的邓女士因家中苹果上长出白色蘑菇,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研究人员求购私信一事,引发网友
2024-07-18 19:58:00
...州德清的邓女士,家中苹果长出白色蘑菇。随后,她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研究人员求购私信,这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收到这朵被网友戏称“果菌王”的蘑菇
2024-08-17 15:42:00
网友晒苹果长出大蘑菇,中科院专家“千里求购”
...还有网友说,“感觉这苹果有研究价值。”7月6日晚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业人员联系了小邓姑娘,想购买这只长蘑菇的苹果。小邓姑娘很大方,“这个长蘑菇的苹果在我手里是没用
2024-07-12 13:45:00
苹果长出蘑菇,中科院博士求购!网友:这菇有苹果味吗
...,拍了照片发到社交媒体上,获得近3万点赞量,还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许容聚的私信,求购这只苹果做研究。邓女士网上发帖晒出长出蘑菇的苹果。受访者供图“感谢博主把苹
2024-07-12 13:53:00
...邓女士将长出白色蘑菇(白参)的苹果分享到网上,得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关注。苹果上长蘑菇很稀奇,也具有科研价值,该蘑菇因此被网友戏称为
2024-09-02 06:10:00
...还是好的,怎么会长出蘑菇呢?没过多久,邓女士就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的私信,称其想买下苹果做研究。后续邓女士按博士交代的,把苹果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到冰箱,第二天和
2024-07-20 08:13:00
...国际前沿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专题承办,
2023-08-29 18:06:00
不是动物也非植物,消失百年中国特有物种重现青藏高原
...分布状况如何?物种界定是否正确?……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地衣多样性与进化研究专题组从饼干衣属地衣入手,开展了深入研究。以韩马迪命名的云南特有种,汉氏饼干衣。
2023-06-06 14:3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临沂市人民医院急诊医生朱运锋:生死边缘的生命守护者
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总有一盏灯彻夜长明。这里是生命的“摆渡站”,也是与死神博弈的 “主战场”。作为临沂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
2025-09-13 13:35:00
罗永浩直播吐槽西贝一个馒头卖21元太缺德 西贝客服:早就不卖了
大皖新闻讯 近日,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关于预制菜的争议持续引发关注。9月12日晚,罗永浩在十多个平台进行近一小时的直播,再次回应此事
2025-09-13 12:51:00
合肥市发布“9·18”防空警报试鸣通告
大皖新闻讯 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9·18”防空警报试鸣的通告。通告称,为增强广大市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提高对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和认知度
2025-09-13 10:30:00
鲁菜智能体正式上线:科技赋能千年鲁韵,数字重构舌尖文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召旭 许昱洲9月12日,在德州市体育公园南广场启幕的2025齐鲁美食节暨跟着齐鲁超赛品美食活动上
2025-09-13 10:10:00
千年兵圣智慧点亮现代商战 滨州企业以《孙子兵法》缔造发展奇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9月12日,一场意义非凡的“孙子智慧”与“营商之道”对话会在山东滨州盛大举行。此次活动由滨州市政府精心主办
2025-09-13 07:49:00
山东滨州:沉痛送别!战友白伟,一路走好!
9月12日13时,滨州市殡仪馆内庄严肃穆,哀乐低沉,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三河湖派出所所长白伟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2025-09-13 07:49:00
上饶银行弋阳支行与弋阳县民营(个私)经济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月10日,上饶银行弋阳支行与弋阳县民营(个私)经济协会签署战略合作仪式。此次战略合作主要围绕两大核心方向展开:一是强化金融服务供给
2025-09-12 17:41:00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优化传统与智能化服务,让老年人在金融服务中更有获得感
2025-09-12 17:43:00
走进沂蒙“大先生”|临沂启航中学魏代玲: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篇章
【编者按】一万步卷帙浩繁的世界,最初,都由良师开卷。在沂蒙大地,一代代优秀教师将拳拳之心倾注教育事业,照亮莘莘学子筑梦之路
2025-09-12 17:44:00
最近,东营一家做外贸生意的企业负责人王经理总算松了口气。手里那笔等着用的外币回款,原本卡在入账环节,急得他嘴上起了好几个泡
2025-09-12 17:44:00
大众网记者 邓梦娇 梁红国 王雪 临沂报道
2025-09-12 17:48:00
全省首次!全国第二例!山东省二院完成新一代人工耳蜗“首秀”
在24岁小华(化名)的童年记忆里,声音是模糊而遥远的。3岁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听力下降,被诊断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2025-09-12 17:52:00
夏日炎炎,烈日炙烤下的柏油路面滚烫难耐。近日,在建设银行东营胜南支行附近市场摆摊卖桃的张阿姨,吆喝许久后嗓子干渴不已。想起环卫工人李大爷曾提及建行设有 “劳动者港湾” 可免费喝水
2025-09-12 17:52:00
“死亡线上救亲人,医术高超创奇迹”,近日,一面沉甸甸的锦旗被患者家属郑重送到济南医院内科一病区医护人员手中。红色锦缎上的鎏金大字
2025-09-12 1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