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王朝的南京六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0 14:56:00 来源:戏说三国

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通常只有一个中心。明朝却特立独行,在全国设立南京和北京两个中心,配置两套班子。

1368 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大明王朝。1402 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攻破南京,从侄子朱允炆手上抢走了大明江山,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

大明王朝的南京六部

(朱棣)

朱棣自1380 年就藩北平,在北平苦心经营 20 余年,是时北元残余势力也对大明北疆构成威胁。同时为了摆脱南京前朝势力的羁绊,朱棣继位后,即开始迁都事宜。 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从此大明王朝形成北京和南京的两京格局。

其实,两京制度并非明朝的原创,东汉的洛阳和西京长安,唐朝的长安和东都洛阳,北宋的开封和洛阳,均是两京并存。但明朝的诡异之处在于,不但有北京和南京两个中心,且在两地分设两套几乎一模一样的官僚机构。

那么,既然北京已经有一套政府机构,南京那套同样的政府机构,又干什么呢?

北京作为天子之地,官僚机构一应俱全,自不必说。南京除了人们熟悉的六部之外,还有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俨然一派小朝廷的气象,龙椅上只差一皇帝。

一般人认为,南京六部是大明王朝京师六部的备份。明亡时,南京六部这套备份的官僚系统,似乎也未起到力挽狂澜之作用,而常被人诟病,其实不然。

南京六部与北京六部是两套相互独立的官僚系统,互不干涉,品级和职责一致。二者的区别在于人员配备和地域管辖大小方面。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一般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以及员外郎等其他僚属。南京六部一般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兵部更无员外郎之职。在人员配备上,南京六部相对简练。在地域管辖上,南京六部一般管辖南直隶及附近区域,今江苏、安徽、上海及其周边,全国其他地方均属京师六部管辖。

大明王朝的南京六部

(明朝官员剧照)

在人员配备和地域管辖都较京师六部偏少偏小的情况下,南京六部是不是就是个闲职呢?

显然不是。

南京兵部执掌南京周边,南直隶诸州府下设 49 个卫所,会同南京守备勋臣,镇守太监一起负责南京周边防务安全。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就曾担任过南京兵部尚书,并在任上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宁王之乱。

卫所是明朝的军事编制体制,一卫为 5600 人,朱元璋时全国有 300 多个卫所,兵员约 180 万。据此推算,南京兵部所掌兵约 27万人。加之南直隶位于江海之间,虎踞龙盘之地,南京兵部的职责显然十分重要。

南京作为留都,其最高权力机关是由守备,内守备,参赞机务等组成的守备厅会议。南京兵部尚书一般兼任参赞机务,位居六部之首,这与通常意义上六吏部为六部之首,有所差异。

南京户部掌管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等省的钱粮征收,漕运及全国盐引勘合以及黄册的收藏与管理。

三国孙吴对江东进行经营以来,历经五胡时期的“衣冠南渡”,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至明时,江南赋税为全国之冠,南京户部所掌钱粮税收对大明王朝至关重要。

南京户部所掌钱粮税收除部分自用外,一般要转运至京师交由户部,这仿佛是南京户部隶属于京师户部,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大明王朝的南京六部

(明朝皇宫)

江南作为全国的财富中心,南粮北运是历朝历代必为之事。大运河的开凿除了沟通南北加强交流之外,将南方的钱粮赋税转运北方,也是其重要功能。南京户部钱粮转运至北京,是上缴国家和天子,京师户部代表天子和国家接收。

南京吏部负责南直隶地区大小官员的京察考功,王阳明的父亲就曾担任过南京吏部尚书。南京刑部负责南直隶诸司,公侯伯府及卫所的刑名事宜。

南京工部负责南京及南直隶地区的工程营建等事宜,协助户部征收税款,南京户部印刷盐引勘合的铜版,也由南京工部铸造。天子在北京,相关祭祀及庆贺大典等事宜,均由京师礼部负责,南京礼部的事情相对就少很多。

不过,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崇尚教育,全国一半以上的科举官员出自江南,主持考试也是南京礼部的重要职责。南京的皇陵祭祀以及由海上而来的外国朝贺使团的接待等事宜,也多由南京礼部负责。

两套班子也自有不变之处,明朝前几任皇帝也多有回迁南京之想法。

1421 年朱棣迁都北京,三年后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炽继位后,便着手迁都南京,并派太子朱瞻基回南京主持相关事宜。正在北京群臣热火朝天的准备,万事俱备之时,朱高炽却一命呜呼,回迁事宜便不得不放下。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也着力推动迁都南京。其时南京地震频发,皇帝群臣犹豫不决。直到明朝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才彻底决定留守北京。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北京沦陷。在此危急时刻,南京六部等官僚机构,似乎并没有亮眼的表现,展现其应有的价值。

明朝的衰败是政治、经济、社会、气候和世界格局综合作用的结果。本已存在的南北之争,外加文武之争,诸王之争,都极大地牵扯了南明残存的精力和资源,共同导致南明政权的迅速败亡。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0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京博物院藏明代文物展”来了!到安徽博物院赏日月光华
...愿的期待与信心。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在随后的276年里,将传统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推向了崭新的高潮。江苏与安徽两省在
2023-11-28 16:58:00
崇祯如果迁都,是不是就能救大明?
...周皇后、翰林学士李明睿等人的建议迁都南京,就还能救大明。那么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呢?放弃北方、迁都南京在客观上可以暂时跳出被李闯、满清两面夹击围死于北京的绝境。用空间换取时间,
2024-11-01 10:43:00
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他们谁更有眼光
...治力量,使他的政权更加稳定。于是,朱棣下达了命令,大明王朝开始了从南京至北京的迁都。当然,朝中不乏对此有所不满的人。但是,此时的朱棣已经有了足够的威信,朝臣们尽管心中不满,但
2024-07-07 21:33:00
明朝第一座皇帝先于皇后入葬的帝陵,有何特别之处
...前世今生除去削藩失败,最终身死国亡的建文帝朱允炆,大明王朝前两任皇帝朱元璋和朱棣寿命都比较长,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皇后死在了皇帝之前。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下旨
2024-05-21 10:10:00
朱棣迁都后,在南京留下后手,崇祯为何看不明白
大明朝建立之后,定都南京,将以前的元大都,改名为“北平”,由燕王驻地镇守。靖难之役后,燕王将北平改名“北京”,为迁都做准备。1420年,万事俱备之后,朱棣下令迁都北京,将南京作为
2024-06-25 15:12:00
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明朝能延续下来吗
...如若去了南方至少会让各位藩王团结起来,毕竟崇祯帝是大明王朝正统君主,完全有机会团结各方力量,让他们不至于成为一盘散沙,实际上有这种情况,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清王朝和李自成会
2023-06-10 17:23:00
三晋廉吏名片 | 周瑄:“善治狱”的大明侍郎
“守官廉,故乡至无田宅可归。”姓名:周瑄生卒年:1407-1484年字:廷玉号:葵轩祖籍:山西阳曲朝代:明朝职业:南京刑部尚书业绩:审理冤案,赈抚灾民为民着想,以赈灾为己任景泰八
2023-10-17 16:14:00
太子要去南京崇祯为何不同意
大明朝,是汉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可以说,它的建立,使中华大地的汉族人摆脱了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又一次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它的灭亡,又让汉族人成为了满洲贵族奴役压迫的对
2023-07-20 21:57:00
皇帝守国门,汉子女人永不外嫁,明朝的底气从何而来?
...边境,天子守国门。想想就令人热血沸腾,这个朝代就是大明王朝。很多人弱化了永乐迁都的历史功绩,而【史海密探】认为这个大事件,足以载入史册。元朝开国,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其其上下游
2023-01-13 13: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