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对话王江舟院士:5G应用没起来因当初“吹得太过”;6G核心是容量大、时延低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4-23 04:00:00 来源:搜狐科技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74期,对话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江舟。

嘉宾简介:王江舟,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肯特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开创性研究——在无线移动通信中的信号检测和多址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在全球通信行业中被广泛采用。

对话王江舟院士:5G应用没起来因当初“吹得太过”;6G核心是容量大、时延低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张雅婷

2024年4月16日至18日,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众多科学家、工程师分享了他们对于通信网络发展的洞察与见解。

自2019年5G正式商用以来,我国5G建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5G用户普及率超过60%。

与此同时,按照“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通信产业发展规律,6G的研究也被提上日程。从理论上来说,与5G相比,6G网络的传输速度要快100倍,而且网络延时也可以从毫秒降低到微秒级。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显示,6G将实现从服务于人、人与物,进一步拓展到支撑智能体高效联接,实现物理世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高效智能互联。

6G有哪些技术特点?又将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在全球6G技术大会期间,搜狐科技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展开了对话。

王江舟院士认为,6G的核心就是虚实结合,主要是增强现实相关的产业会受益。“6G的核心性能指标是容量非常大、时延非常小,可以支持真实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数字世界之间的紧密结合,并且应用会更具个性化。”

其实在此前5G的应用愿景中,不少行业人士也认为5G会推动VR\AR产业发展,但目前来看相关产业并没有因为5G实现爆发。

王江舟院士认为,5G很多应用没有实现和落地,是当时对5G寄予了太高的期望值。“5G吹得太过,好像5G什么都可以干。尽管5G的时延已经很低了,但仍然无法满足部分行业应用的时延要求。”

此外他还表示,5G网络设计并未考虑个性化,比如垂直行业和普通用户的业务需要完全不一样,所以在自动化、工业物联网等领域中的应用存在挑战。

王江舟指出,5G应用现存的问题有望在6G时代得到解决,但是能解决多少尚未可知,因为现在6G还是处于研究阶段,标准化还没开始,很多事情得一步一步来。

回望5G发展,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是显著的特点,尤其是能耗问题引发了外界关注。在5G商用之后,不少人发现,运营商在夜间部分时段休眠会关闭部分5G基站,以此来降低电费成本。

王江舟认为,外界对5G能耗比较高存在一定误解,因为与几年前相比数据量发生了成倍的增长。从每比特的能耗角度来看,其能耗其实不是很高,能耗效率还是不错的。“但需要注意的是,6G网络整体耗能可能更大,所以必须提升能耗效率。”

他强调,6G可能要从网络结构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比如6G网络可能不再是蜂窝的结构,无线接口的接入点跟终端用户很近,而能耗主要发生在无线部分,这样总耗能就会减少。”

以下为对话实录:

搜狐科技:与5.5G相比的话,6G的特点是什么?未来给普通人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王江舟:以我的理解来看,6G的核心就是虚实结合,主要是增强现实相关的产业会受益。现在4G、5G应用都比较单一,6G的核心性能指标是容量非常大、时延非常小,可以支持真实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数字世界紧密结合,并且应用会更具个性化。

搜狐科技:其实之前5G的时候也提过虚实结合,但其实没有推动VR、AR的发展?

王江舟:5G很多应用没有实现和落地,就是当时对5G的寄予了太高的期望。5G吹得太过,好像5G什么都可以干。

而在设计的时候,并未考虑个性化,比如工业垂直行业和普通用户的业务需求完全不一样,通用的5G设计无法有效满足部分行业应用的要求。

到5G后期的时候,比如5.5G希望有一些应用能够实现,但是目前来讲5G应用是有一点令人失望的,我的个人理解是5G技术指标还满足不了行业应用的要求,尤其是自动化、工业物联网这些领域,对延迟要求非常高,而且也要求稳定,然而现有5G端到端的延迟现在还太大了并且存在抖动。

所以我们希望6G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能解决多少尚未可知,现在还是处于6G的研究阶段,标准化还没开始,很多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来。

搜狐科技:最近5G-A也正式商用了,您觉得5G-A与6G是什么关系?

王江舟:5G-A是一个过渡,是5G的后几年,技术指标比5G本身是要高不少。

搜狐科技:现在手机厂商把大模型和终端进行结合,您怎么看端侧大模型的趋势?

王江舟:端侧大模型应该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不用到云端去做运算,端侧就可以做但面临的问题是有限的算力资源,因此要考虑怎么对端、边、云进行优化和协作。

比如对于延迟很敏感的任务就放在端侧,对于算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放在云上,可以做联合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搜狐科技:5G投入成本大、周期比较长,包括能耗问题也引发了关注,到了6G这些问题会不会更加突出?

王江舟:我觉得5G能耗比较高存在一定的误解,因为现在数据量比几年前发生了成倍的增长,视频业务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如果考虑每一个比特的耗能,那么能耗效率还是不错的。虽然总的耗能增加,每比特的耗能实际在减少。

所以技术还是在往前快速进步,只是还不是那么满足我们的期望。6G的总耗能可能更大,可能我们生活在元宇宙和虚拟世界,所以必须大大提升能耗效率。

比如到时候网络有可能不再是蜂窝的结构,无线接口的接入点跟终端用户很近,因为耗电主要是无线部分,这样总耗能就会减少。

6G可能要从网络结构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搜狐科技:6G提出了空天地一体化,您觉得我国在卫星通信发展这一块有什么挑战和机遇?

王江舟:6G标准化现在还没开始,是否能最终实现和落地尚未可知, 5G当时也提出了空天地一体化,卫星跟地面网络的融合,最后也没有落地。

因为要把这几个网络连在一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尽管我们地面通信很发达,但客观来讲,卫星通信没有欧美那么发达,毕竟我们起步比较晚,比如GPS欧美比我们提早发展了几十年,而且人家火箭、卫星发射和回收成本也更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坊巷话数字 一起学“热词”
...三坊七巷,“有福之州·对话未来”系列活动继续举行,院士专家、政府部门、业界代表聚焦新兴技术、前沿应用和未来产业展开高端对话。对话围绕金融行业数智融合、数字化助力政府采购、拥抱
2023-04-28 08:04:00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江苏高校6人当选 ——胸怀“国之大者”,他们是新时代闪耀明星□ 本报记者 叶真 程晓琳 杨频萍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
2023-11-23 05:45:00
重大突破!新一代绿色类脑智能计算系统在横琴全球首发
...以“重塑智能算力 链接绿色未来”为主题。论坛邀请了院士、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等,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等相关领导代表以及组织单位领导出席论坛开幕仪式,
2024-01-02 14:07:00
“超级光盘”是这样诞生的
...普通硬盘上百倍的“超级光盘”诞生了。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长顾敏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研究员阮昊、上海理工大学光电
2024-03-14 06:41:00
产业攀高,“绿色增长”逐劲浪
...再加挂任何港口,全程只需33小时;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院士集群又有新成员,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将在浦口建立炭基材料及产品研发中心,攻坚生物炭产业技术。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2024-05-20 04:42:00
...导电缆梦终圆上海。20年打造“科研铁军”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电缆研究所专家黄崇祺介绍,超导输电是当今电力行业最具革命性的前沿技术之一。在-196℃的液氮环境中,利用超导材料
2023-11-10 06:28:00
为美丽中国增绿添彩 能源领域节能降碳“施工图”明确
...断提高,但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仍在80%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表示,推动全社会能效提升和碳排放下降,要推进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
2024-06-02 09:32:00
用低能耗解决续航焦虑,还有云辇的比亚迪宋L,完胜特斯拉?
...新能源SUV市场,带来哪些冲击呢?价格贵不贵,只看电池容量?我们先得解除一些消费者心中的误会,因为“宋L”这个命名与22万元起的预售价,容易让人先入为主的产生误判。其实比亚迪
2023-11-05 23:01:00
...要来源于人工结构而不是材料组分。”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济介绍了超材料的概念及其应用情况。周济表示,作为意义深远的科学突破,超材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材料构
2023-09-07 02:0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