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8月4日讯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近日,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遗韵风华 牵丝续华”实践队赴莱西木偶艺术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实践队队员们在莱西木偶艺术馆馆长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木偶藏品展区、非遗传承工作室和木偶戏表演厅。在藏品展区,队员们近距离观赏了西汉时期的杖头木偶、提线木偶等不同类型的木偶珍品,这些木偶造型精美,服饰华丽,部分木偶的关节还能灵活转动,展现出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 图:刘凯)
随后,队员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姜玉涛的指导下,亲身参与了木偶制作的全过程。从选材到制作——队员们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姜玉涛学习辨别适合雕刻木偶的木料,感受不同木材的纹理与硬度对木偶质感的影响,同时结合机械设计专业对材料性能的研究,经过多次测试,最终选用质地坚韧且密度仅为传统木料1/3的轻木作为主体材料,在源头解决传统木偶整体重量偏大的问题;进入雕刻环节,队员们手持刻刀小心翼翼地勾勒木偶的面部轮廓、肢体线条,从眉眼的神态到服饰的褶皱,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既体会着传统工艺中“以形传神”的精髓,也为后续融入机械结构、优化关节活动范围预留了精准的尺寸空间,让传统制作技艺与现代专业知识在木头上完成了巧妙融合。
( 图:刘凯)
演出环节,队员们将木偶戏与崂山非遗故事相融合,深入挖掘崂山民间传说中“八仙过海”“崂山道士”等经典桥段,将木偶的动作设计与故事场景紧密结合,通过巧妙控制木偶的肢体摆动幅度与节奏,配合背景幕布的光影变化,让木偶在舞台上呈现出“月下嫦娥”的奇幻效果,既保留了非遗故事的原汁原味,又借助木偶戏的生动表现力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 图:刘凯)
最后,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遗韵风华,牵丝续华实践队”与莱西木偶艺术馆工作人员进行合影留念。
莱西木偶作为地方传统艺术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胶东地区的民俗记忆与人文精神。通过近距离学习其制作技艺与表演精髓,实践队员们得以深入理解非遗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引导青年群体以实际行动参与非遗保护,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路径,为这门古老艺术的保护与传播注入青年力量。
此次参观学习,不仅让队员们深度触摸到莱西木偶艺术的历史温度与工艺厚度,更通过“传统技艺+现代科技”的融合探索,为非遗传承开辟了新思路。未来,队员们也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深耕“非遗+科技”创新路径,把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通过更多技术赋能让木偶艺术焕发新活力,让非遗在年轻一代的创造性实践中“牵丝续华”,生生不息。(通讯员 张翌菲)
责任编辑:刘亮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