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
本报讯 (通讯员 祁露露 文/图) “形式伞状,色泽饱满,菌丝柔美……”时下,正是榆黄菇上市的大好时节。在陇川县勐约乡广瓦村榆黄菇种植基地里,嫩黄的簇簇“小伞”开满了整个菇棚,煞是惹人喜爱。
榆黄菇又叫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黄金菇,因为菌盖为鲜黄色而得名,当地人又叫鸡油菌,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既有食用价值,又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
“不用出远门,有时间就来做,只要食用菌产业能在村里发展下去,一年四季总需要工人。”广瓦村村民谭勒邦说,从招工以来,他从没有一天耽误过,每天只要有活干,他都要到食用菌基地里务工,如今在家门口每天能挣100元钱,还能照管家庭。
基地里像谭勒邦一样的采菇工人还有5人,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采摘榆黄菇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愿望。
据基地负责人魏武介绍,当地空气湿度相对比较高,适合榆黄菇生长,昼夜温差、海拔等条件非常适宜。榆黄菇从发芽到采摘需要3至5天,一棚每天可以采摘300至500斤,比平菇营养价值高,效益也更好。
据了解,勐约乡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模式,与德宏州宏鹏食用菌有限公司合作,2022年开始引进榆黄菇产业作为广瓦村的集体经济,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向当地农户低价出售榆黄菇棒并负责种植指导和成品回收,保障农民收益。
截至目前,基地共种植7万棒菌种,预计产出鲜菇7万公斤,产值35万元,用小小的榆黄菇为当地群众撑起了乡村振兴富民“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