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大爷窒息休克 咽喉处取出一颗杨梅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4 01:5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大爷窒息休克 咽喉处取出一颗杨梅

杨梅季,这些安全要点要牢记

台传媒记者张梦祥

眼下,鲜甜多汁的杨梅已大量上市,天台的王大爷却因进食杨梅不小心造成窒息,送到医院急救。医生提醒,杨梅季,食用、采摘杨梅都需当心。

食用杨梅有讲究

60多岁的王大爷患有脑梗病史,牙齿也所剩无几,但不影响吃饭生活。6月11日上午,家人给了他3颗杨梅,一眨眼就被吃完。

没想到,待最后一颗杨梅下肚,王大爷竟双眼紧闭,整个人没了反应。家人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医生到达现场后触摸患者颈动脉、查看呼吸,发现患者无自主呼吸、心跳,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并送往医院。

“送医途中,急救人员便对其做了心肺复苏,但抵达医院时,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心跳,面色发绀,我们根据患者提供病史考虑窒息导致的呼吸心跳停止,当即插管抢救,在打开气道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咽喉部有一颗杨梅,钳夹取出。”天台县人民医院急救科主任谭明明介绍,经过一系列急救,医护人员及时为老人取出了异物。目前,王大爷已恢复意识,生命体征已平稳。

谭明明说,老人和小孩需要格外当心,尤其是进食花生、年糕、小个水果、果冻等食物时,特别容易出现卡喉窒息的情况。

对于异物卡喉导致窒息的情况,谭明明建议,若身边有人,他人先给予患者海姆立克法抢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若无人时,窒息人员健康时,可采用自救法,可用自己的手或椅背、桌边、扶手栏杆等顶住上腹部,弯腰,快速而猛烈地向上推挤。

杨梅好吃,但也不宜多吃。谭明明提醒,杨梅中的酸性物质能够和胃酸一起对胃黏膜产生较大刺激,如果是本身有胃酸过多、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患者不宜多吃杨梅。虽然杨梅的含糖量不算特别高,但糖尿病患者同样要少吃慎吃。

结伴采摘更安全

“除了因食用杨梅不当造成的意外,每年因采摘杨梅发生意外的案例也不少见。”谭明明说,杨梅树“外强中干”,杨梅树看着粗壮其实韧性极差,容易断裂。杨梅树多种在陡峭的山坡上,有一定危险性,采摘期又值梅雨季节,地面和树干湿滑,增加了安全隐患。

“采摘杨梅时应尽量选择晴天,早上也不要随意爬树采摘,因为树干树枝有露水,发生湿滑意外的几率会更高。”她提醒市民,切不可在无保护设备的情况下自行爬树采摘,尤其是运动协调能力较差的中老年人群和儿童。爬树时要先判断所踩枝桠能否承受人体重量,不要为了摘到高处的果实发生意外。市民应尽量采取树下工具采摘或使用“人”字梯辅助采摘,攀爬高枝时做好安全措施。

谭明明强调,外出采摘杨梅时尽量结伴而行,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不要选择去无人的山上采摘,上树采摘要量力而行。

不慎摔伤怎么办?谭明明说,如果从树上摔下,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刻拨打120。若无法动弹,非专业医学人士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伤者,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伤者落地时头部、腹部、胸部三个部位先着地,极易引起内出血,必须立刻送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眼下,鲜甜多汁的杨梅已大量上市,可宁波的王阿婆却因进食杨梅时速度过快,造成窒息,差点酿成大祸。王阿婆住在养老机构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她,平时很少说话,反应能力也较差。那天,看其
2023-06-27 10:07:00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又到一年杨梅上市季,不少市民开启了杨梅“采摘乐”,但杨梅树树枝脆弱,攀爬采摘有风险,意外摔伤也不容忽视。近一周以来,无锡市发生多起因采摘杨梅不慎坠地摔伤事故,无
2023-06-21 02:07:00
都市快报讯 吃杨梅,你吐杨梅核吗?6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紧急送来两名肠梗阻患者。一人来自衢州,一人来自丽水都因不吐杨梅核出事了家住衢州江山的李伯今年73岁,
2023-06-25 12:25:00
商报讯 每年杨梅上市的季节又到了,一颗颗饱满多汁的杨梅,已经陆陆续续出现在各家水果店的货柜上,当下刚刚上市的杨梅行情如何?记者为您实地探访。在文晖果品市场,杨梅已经摆上了多家商户
2025-05-14 08:52:00
介绍杨梅汁的作用和功效
每一年六月是新鮮杨梅酒很多发售的情况下,这时候大家都喜爱选购杨梅酒自身制作甜酸可口的杨梅汁。搞好之后添加适量的冰块儿随后立即食用会觉得非常舒适。实际上杨梅汁不仅味儿诱惑,它的健康
2023-03-07 16:22:00
年年提醒 年年有人中招 吃杨梅不吐核易导致肠梗阻
吃杨梅不吐核能清肠?答案是可能“断肠”。每年杨梅季,医院里都会接诊到因吃杨梅不吐核导致肠梗阻的患者。随着杨梅大批量上市,记者联系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了解情况。一提到吃杨梅不
2025-06-10 13:21:00
...,两位老人均腿脚不便,需要轮椅行动,53岁的住家保姆杨梅红照料二老的生活起居。12月12日上午9时50分,正在收拾厨房的杨梅红突然听到家中传出“砰砰”的响声!“像有人在放鞭炮
2024-12-24 10:53:00
博白县举办杨梅美食节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庞革平“我今天卖了上千斤杨梅,采摘过来的都不够卖!”4月14日,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龙城村杨梅种植户黄大爷高兴地说。4月14日至15日,博白县凤山镇、黄
2024-04-17 03:50:00
宁波女子痛不欲生!肠道里全是密密麻麻的……医生提醒
最近水果届的“顶流”是谁?杨梅当仁不让。不过,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人因杨梅进医院。吃杨梅不吐核只为“排毒”宁波阿姨痛到进医院就在几天前,神色焦急、表情痛苦的王阿姨(化姓)急匆匆步
2024-06-18 14:2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贵州老年大学教务处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2025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结果,贵州老年大学教务处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2025-11-15 19:18:00
从“咳咳咳”到“深呼吸”:儿童呼吸道的“守护指南”
儿童呼吸道健康是家长日常关注的重点,从轻微咳嗽到反复感染,这些“小毛病”常让家庭感到困扰。呼吸道作为人体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防线
2025-11-15 05:22:00
魔术师刘谦公开抗癌秘诀,全靠做好这件事!
大河网讯 11月11日,知名魔术师刘谦在节目中谈及自己的肺腺癌发生和治疗经历:中间抽空得了一次癌症,再抽空把它治好了。这话听着云淡风轻
2025-11-14 11:23:00
别让“甜蜜”成为负担,来看这份抗“糖”指南
大河网讯 如今,“控糖”已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健康话题,相关话题讨论度与互动量十分可观,从低糖饮食分享到控糖生活日记,各种内容刷屏社交平台
2025-11-14 14:58:00
66万吨!138%!粤海饲料前三季度战绩斐然,虾蟹料增长超20%!
在刚刚过去的10月,粤海饲料以优异的经营成绩,和“华东三角+东南亚枢纽”战略格局的成功构建,在水产饲料行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11-14 15:08:00
中国中医科学院检测报告:CD4艾立克片——免疫提升的科学力证
在免疫调节领域,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始终是探索热点。其中,CD4艾立克片作为一款以传统药食同源成分为根基、现代细胞免疫技术为支撑的创新产品
2025-11-14 15:08:00
关节痛和老年痛不再是难题!关舒宝-复方塞隆胶囊的疗效揭秘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疼痛、腰腿酸痛等问题逐渐困扰着很多中老年朋友。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关节痛、活动受限、麻木僵硬,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25-11-14 15:10:00
拒绝干燥和过敏!这份科学过冬手册请收好 扫码阅读手机版
摄影记者 吴涛秋冬一到,天干物燥,加上室内取暖供暖设备加持,很多小伙伴表示最近常觉得口干舌燥、莫名烦躁。那么在供暖季,有哪些事项需要我们注意呢
2025-11-14 15:54:00
主治医师何耀辉:融中西治糖尿病,仁心仁术解沉疴
在当代医学格局下,中西医结合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成都双流甄养堂互联网医院的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何耀辉
2025-11-14 16:58:00
只要防得好,幸福跑不了——津力达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41%
糖这个词乍一看就让人觉得幸福甜蜜,但当它组词成“糖尿病”时,却瞬间成为“健康公敌”、唯恐避之不及。2025年11月14 日
2025-11-14 16:59:00
深圳永福医院:血栓痔该如何预防
血栓痔属于外痔的一种,多因过食辛辣刺激食物、便秘、排便时用力过度、剧烈活动或用力咳嗽,抬举重物、粪便等而引发。临床症状表现为肛门肿胀
2025-11-14 21:21:00
久咳不愈,如何从根上调理?中医儿科有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鲁网11月14日讯为啥娃的咳嗽总反复?咳嗽起来老不好?如何才能从根上调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小儿咳嗽门诊,以“温和辨证
2025-11-14 17:33: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醒脑开窍”特色疗法治疗耳眩晕
耳眩晕:因内耳病变引发的眩晕。核心症状:旋转性眩晕,常伴随听力、平衡及自主神经相关表现。发作时多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沿某一方向旋转
2025-11-14 11:28: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雷秀珍:夜晚为何多梦?揭秘梦境背后的健康暗示
深夜,有些人却总是在睡梦中辗转反侧,梦境连连。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整晚的梦境仿佛播放了一部长篇电影,醒来时疲惫不堪
2025-11-14 10:57:00
东城中医医院刘玉荣医生:通鼻窍、健脾胃、扶正气,助您安稳度秋冬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气温骤降时,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让防御功能减弱。特别是过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面临复发的可能
2025-11-14 10: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