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04 18:50:00 来源:新周刊

今天,当我们在谈论母职困境的时候,很难想象18、19世纪欧洲产妇们所面临的生产危险。

在现代医学已经有所发展的时期,产妇们却总在生下孩子后莫名发烧,不久后便离开人世。这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产褥热,它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当时的消毒液却极具腐蚀性,在杀菌的过程中也损伤人体。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如何让病床上的产妇免遭厄运?终于,在1933年,一个叫作威廉·科尔布鲁克·雷诺的细菌学家在实验室反复测试,最终在人类与细菌大战中撕开了一个口子……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它既是人类科学的发展,也是科技发展对生命的永恒关怀。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威廉·科尔布鲁克·雷诺博士。

改变产床上的厄运

1797年10月,小玛丽·雪莱在出生后11天,便失去了母亲。在慢慢懂事以后,她才知道,一种叫作产褥热的疾病夺走了母亲的生命。

对于母亲,她几乎没有任何记忆,母爱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样的幼年创伤,让她在日后的科幻作品《弗兰肯斯坦》里留下了痕迹,也促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

18、19世纪的欧洲,产褥热肆虐,在众多讲述那个年代故事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呱呱落地后,母亲却不久于人世,只留下没有母亲的孩子。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18、19世纪的欧洲,产褥热肆虐,人们束手无策。(图/纪录片《手术两百年》)

当时的科学已经证明了产褥热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但棘手的是,由于当时市面上的消毒液极具腐蚀性,产妇甚至因此死亡。当时,细菌学家雷诺博士时常出现在产科,在产褥热病例的房间里,新生儿的啼哭、亲人们的着急让他格外揪心。而医学界面对产妇生产的困境,却束手无策,消毒的研究止步不前。

雷诺博士明白自己手头上的研究必须加快了,他几乎是孤军奋战。不久后,他便发明了一种成分更为安全的消毒液。为了测试消毒液的安全性,在一次阑尾炎手术中,雷诺博士用自己的身体试验了新的消毒液,最终证明,这款消毒液在一定浓度下可以直接接触人体的皮肤,并且消毒效果更好。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1933年的滴露消毒液。

1933年,雷诺博士研发的消毒液在英国夏洛特女王产妇医院投入使用,人们发现,产褥热发病率因此下降了50%以上。

从一颗仁心,到永恒使命,当雷诺博士研发出滴露消毒液,成功拯救受产褥热折磨的产妇,品牌的“保护”初心就此奠定!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使用于医院的第一代滴露消毒液。

由于滴露成分的温和安全,滴露消毒液很快成为了医院消毒的主要用品,给当时的产妇们带来了福音。滴露也逐渐从医院走进普通家庭,1958年开始,滴露消毒液开始进入零售业,成了家家必备的日常消毒用品,也改变了人们的消毒除菌的观念。

让中国人接受消毒杀菌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外资企业陆陆续续地进入,滴露也谋求到中国来拓展消毒事业。

当时中国市面上的消毒液很少,且刺激性很强,普通家庭在日常并不会经常使用,更为温和、可以接触皮肤的滴露消毒液显然拥有更大的产品优势。滴露的出现,也给中国普通家庭的除菌科普打开了一扇门。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上世纪90年代,滴露在中国香港。

而中国人对细菌病毒真正有了深刻、可感的具象化认知,则还要追溯到2003年的“非典”期间。在病毒快速传播中,人们意识到,隔绝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都必须依靠“消毒”这个动作。很多人记忆犹新的是当年“非典”学到最重要的知识点——滴露1:20兑水消毒。

在那个时期,滴露还成了疫区专供的消毒防疫物资,让消毒除菌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至于如今我们一闻到滴露消毒液经典的松木味道,都有一种洁净的安全感。

从那以后,中国消费者开始真正接受家庭消毒的必要性。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妈妈在告诉孩子消毒的重要性。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全民健康意识更是急剧增长,人们的日常防护需求也面临新的迭代。更为全面、日常、方便的除菌需求呼之欲出。

滴露也适时求新求变,研发出了更能为消费者提供真实价值的“保护”产品。从消毒液、健康洗手液的经典产品,到迎合当前消费者便捷使用习惯的洗衣凝珠、消毒喷雾,再到更细分市场下的地板清洁除菌液和洗衣机清洁除菌液,不同的产品线及新品的上市,时刻在满足不同场景的除菌需求。

比如滴露4合1除菌洗衣凝珠,既有衣物柔顺、多重洗护的功能,最核心的优势还在于专业除菌,而滴露消毒喷雾,满足了随时随地消毒的便利性需求。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滴露适时求新求变,研发出了更能为消费者提供真实价值的“保护”产品。

与此同时,滴露也在健康知识普及、防疫救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极开展健康卫生公益项目,让更多人从品牌“保护”的力量中受益。

疫情中,滴露在第一时间向疫情防控一线提供了消毒物资的支援,在洪涝、地震等灾害中,也从不缺乏滴露的身影,从2019年至今,滴露在抗疫以及救灾中累计提供了8200万元的物资。

作为健康中国公益项目合作伙伴和联合国“每个妇女 每个儿童”中国合作伙伴网络唯一消毒品类成员,滴露一直秉承着“在中国、为中国、护中国”的发展理念,滴露在近些年也携手国家卫健委等权威政府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公益项目,并在新冠、甲流、手足口、诺如等病毒的科普上做足了功夫,致力于进一步提升中国人的健康意识和水平。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滴露在第一时间向疫情防控一线提供消毒物资的支援。

90年,保护还在持续

从1933年雷诺博士发明滴露消毒液至今,已经过去90年。近百年来,滴露不断焕新的保护力,强大的创新源自其在病毒、细菌研究领域的持续投入。

直到今天,滴露仍持续监测全球病毒和细菌暴发的情况,在其位于全球各地的四个实验室里,保存着170多种微生物样本,800多个全新病毒,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在消毒除菌领域的专业性,是滴露不断保持产品创新、适应不同时代保护力的基本保障。而能让滴露品牌在90年里保持蓬勃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滴露始终把“保护人类健康”作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滴露logo上的“保护之剑”元素便传递着这样的信念。其标志形象,来源于欧洲药学象征“蛇杖”,意味着人体中代表现在、进化和灵性升进的中脉。而蛇每年蜕皮的行为,也意味着不断修复和更新的生命力。这把保护之剑,铭刻着滴露90年来从内在不断自我更新,外在抵御病毒的保护力量。

人类与细菌较量的历史,是半部文明史

90岁的滴露不仅成为信任和可靠的象征,作为消毒除菌品类先驱者仍站在抗击各类病毒的最前沿,与各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着全球卫生格局的变革。滴露的历程不仅是品牌的壮丽史,更是全球家庭卫生的重要里程碑。

今年,也是滴露进入中国的第30年。30年来,这位消毒除菌领域的尖子生,持续不断地寻求与市场、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并不断产生共鸣,也因此成了中国人信得过的保护力。

从一瓶消毒液开始,滴露的研发,让产妇很大程度上免遭产褥热的厄运,也推动了全世界乃至中国人家庭卫生观念的变革。

始于医用

忠于保护

从1933年至今

90岁的滴露

在高达124个国家里

每天被使用超过20亿次

为亿万家庭提供安心的保护力

如今,滴露的保护仍在升级

不仅深耕产品创新

还在公共卫生事业上持续发力

与全社会一起

共筑更加洁净、安心的未来

作者:HH

校对:邹蔚昀

排版:鹿子芮

封面:《今生也是第一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些逝去的孩子在哭泣。”这是个人的痛苦记忆,更是人类文明史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从电影《南京照相馆》到电影《731》,今天,我们正视这段黑暗的历史,痛斥侵略者的罪行,正是为了不
2025-09-15 11:21:00
...即《罪行无界》——意味着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抹去的污点。它不容篡改,不可扭曲。这既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更是属于全人类的历史记忆。通过这部影片,每一位观众都
2025-09-18 13:56:00
东西问丨张颐武:人类文明新形态如何创新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在不断出现的具体研究中得到深化的。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从来没有中断过,其生生不息、传承传播的力量是中华民族发展和复兴中的重要历史要素。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形态,就要对中华文明
2024-12-06 20:11:00
东西问丨王义桅:全球文明倡议,旨在解决三大问题
...为文明正名。何谓“文明”?法国历史学家基佐在《欧洲文明史》一书中这样描述:“文明就像海洋,它构成一个民族的财富,该民族的生命的一切要素、支持它的存在的一切力量,都集中并团结在
2024-03-15 21:06:00
...人道的人体活体实验,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和抵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却不能正视侵略历史,军国主义阴魂
2024-04-25 15:49:00
...“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举行。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希腊前总统、雅典大学法学院教授普罗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Prokopios Pavlopoulos)
2023-07-06 21:30:00
...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从几千年的文明史来看,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
2024-03-30 04:03:00
...下了一条可供追溯的路径。学者胡川安的《毛茸茸的人类文明史》是一本体量不大的“小书”,该书从中国、古埃及、玛雅等文明中,一路探讨人类历史与猫、狗的关系,用小切口展示出相当多元且
2023-03-18 05:04:00
...育铺路架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文化元素登上亚运会舞台意义重大,它所代表的中华稻作文明,为世界打开了读懂中国独特历史文化的大门。”良渚博物
2023-09-26 04:3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鲁网10月7日讯秋日的海风拂过青岛栈桥,咸湿的空气里混着桂花的香气。2025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将至,中山路两侧的梧桐叶尚未落尽
2025-10-07 16:18:00
司机突发疾病 收费站紧急开辟“生命通道”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下午,安徽交控集团芜湖中心繁昌收费站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迅速展开。一名司机在驾车途中突发身体不适
2025-10-07 15:52:00
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国庆节假期前3天完成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10例
多彩贵州网讯在国庆节和中秋节的黄金假期,这个全国人民都在与家人团聚休闲度假的美好日子里,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2025-10-07 14:51:00
仁怀长岗:“民宿+咖啡”新业态 点燃假期乡村旅游活力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假期,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的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民宿与咖啡融合而成碰撞出新业态,搭配充满田园气息的稻田音乐节
2025-10-07 14:51:00
逛逛逛!买买买!遵义这些地方“热气腾腾”!
多彩贵州网讯中秋遇国庆,家国同庆时。10月4日,笔者漫步遵义各大商圈与酒文化街区,处处可见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从古朴的播州区南白老街商圈
2025-10-07 14:50:00
部门回应“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已联系双方协调处理
大皖新闻讯 近日,男子在广东惠州一餐厅点了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一事引发关注。对此,10月7日上午,记者从属地街道办事处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
2025-10-07 11:47:00
打卡蔚县玉皇阁
10月6日,游客在蔚县玉皇阁游玩。国庆假期《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蔚县玉皇阁迎来众多游客玉皇阁又叫靖边楼始建于1377年10月6日
2025-10-07 09:2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余丽清)今明两天,厦门高速持续迎来返程高峰,请司机朋友们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2025-10-07 08:00:00
10月7日至8日,全省高速公路迎来返程高峰,特别是8日10时至21时返程流量将较为集中。加之未来几天,全省会有分布不均的降雨
2025-10-07 06:54: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千年晋祠迎来客流高峰 加强服务保障》为题,报道了进入国庆中秋假期,古建热不断升温
2025-10-06 07:11: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双节假期,不少人返乡探亲,但也有不少异乡人,因为种种原因,中秋无法与家人团聚。连日来,我市多个社区组织了迎中秋活动
2025-10-06 07:42:00
华商网讯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5日发布消息,10月5日9时50分许,尤溪县消防救援局接警,5名人员进入坂面镇一矿山企业的废弃矿硐
2025-10-06 08:12:00
两名女生跟网友上山“探险”被困山谷 救援队助她们脱险
救援队员找到两名被困女生。(十方应急救援队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树林茂密、毒蛇出没,两名女生跟着40多名网友上山“探险”
2025-10-06 08:50:00
琴动鼓浪屿声传海内外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获《人民日报》点赞
艺术周吸引众多国际友人参加,图为国际友人和市民游客一起观看庭院音乐会。(供图/鼓浪屿管委会)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06 08:50:00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是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的合力宣言
近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路江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
2025-10-06 0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