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
今天是重阳佳节,也是我国第十三个法定“老年节”。
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养老服务日益完善,百岁人生正更多变成现实图景。在南京,走进社区、探访养老院,邂逅一位精神矍铄的百岁长者,已不再是令人惊叹的偶然。
近日,市民政局与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的《2024年南京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全市户籍人口中百岁老人已达695人,较2023年的519人增加176人。其中,鼓楼区以157位百岁老人居全市首位,秦淮区紧随其后,有134位。
这份亮眼的“长寿答卷”,既源于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所积蓄的“内力”,也离不开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养老服务提供的坚实“外力”支撑,更折射出南京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好心态+爱生活+多运动”成“长寿密码”
“小梁,今天又来看我啦?谢谢你!”10月28日上午,鼓楼区宝塔桥街道幕府西路社区101岁的林静娴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清亮。1924年12月出生的她,衣着整洁,言谈间笑意盈盈。
幕府西路社区党委书记梁刚刚介绍,每逢重要节日或纪念日,社区都会为辖区高龄老人送上特别关怀。去年,林奶奶迎来百岁寿辰,社区精心策划了一场温馨的生日会——工作人员、志愿者与邻里齐聚一堂,蛋糕、鲜花、祝福声,现场其乐融融。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之道,就是心态好。”谈及长寿秘诀,老人告诉记者,平日里和邻居、家人相处,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往心里去,保持着良好心态,从来不生气,更不会计较。这份平和与豁达,成了她对抗岁月的“良方”。
如今,林静娴已是儿孙满堂,小辈们常会回家看望,她总是笑眯眯的,没有一点长辈架子。

百岁老人顾蕴珍在养老院颐养天年︒秦淮悦华安养院供图
相较于林静娴家的热闹氛围,居住在秦淮悦华安养院的顾蕴珍老人更偏爱宁静恬淡的生活。同为1924年出生的顾蕴珍至今保持着规律而健康的生活节奏:每日早晚,在护理员的陪同下散步半小时,舒展身心;饮食偏爱清淡适口的风味,尤爱豆制品、各类素食。
“我还喜欢软烂易嚼的猪蹄,满足口味,还好消化,吃得舒心自在。”老人笑着说。
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每位百岁老人都有自己的“养老经”,有的爱运动,有的睡眠好,还有的坚持社交活动,虽各有不同,却都藏着对生活的热爱。
问起长寿的窍门,老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保持一个好心态和好心情非常重要,该吃吃该喝喝,有时间有能力就多运动运动。
织密基本养老服务网让百岁老人老有所依

社区工作人员给百岁老人朱鸣皋送来粽子。 迅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供图
上周末,在建邺区南苑街道爱达社区,迅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姜玉兰正在给朱鸣皋老人测量血压。
“头晕不晕?有没有心慌的表现?药都按时吃了吗?睡眠还好吧?”姜玉兰边测血压边跟老人唠起家常。
“最近天气变化无常,身体有些不适,别的还行。”老人说。
“血压基本正常,不用太担心。天气凉了,衣服适当穿厚些。”姜玉兰不忘叮嘱。
今年105岁的朱鸣皋腿脚有些不便,姜玉兰经常上门探访。“一有啥事,打个电话给小姜,这孩子立马就上门,平时也总来关心我们生活上有什么短缺的,就跟家里人一样。”朱鸣皋说。
这是我市开展高龄老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温暖缩影。
养老服务做好“兜底”,老人生活才能“有底”。
记者了解到,2023年5月,我国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将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三大类16项服务内容纳入其中。现阶段养老服务“重点要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等一目了然,为各地“承诺必达”打下制度基础。
“我市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分层分类落实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36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加强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监管等机制建设,着力满足老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百岁老人数量增加 彰显区域宜居品质与幸福底色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百岁老人是福泽绵长的象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长寿人口的持续增长,则是衡量其宜居水平与民生幸福感的重要标尺。

社区给老人集体过生日,左三为百岁老人林静娴。 幕府西路社区供图
在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9岁,显著高于74岁的世界平均水平。
在南京,这一趋势尤为突出。202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分别达190.71万人和137.12万人,占比分别为25.57%和18.38%。人均预期寿命已突破80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28.25万人,占总人口的3.79%。百岁老人达695人,较20世纪80年代增长逾170倍,成为城市环境优良、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生动注脚。
面对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和多元化养老需求,南京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宁享养老”南京品牌,持续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这些年,南京全力提升“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全市建成“1+12”个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现市、区两级全覆盖。依托乡镇(街道)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等,改扩建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3个。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设立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00余个,农村互助睦邻点400余个,银发助餐点1200余个,满足老年人就近便利的养老需求。
在“病有所医”方面,深化医养结合服务。2024年,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三级中西医结合老年医院,全市共建成5家老年医院,2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已有21家设立老年医学科,1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老年人为重点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服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共为全市95.32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
积极推广以智能产品应用为亮点的智慧化养老。加快完善“宁享养老”综合信息平台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应用,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信息化能力水平。推动智慧养老供需对接,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运用,推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场景融合。支持企业开发适老化智能产品,结合老年人多频生活场景,推动智能水表、电表、毫米波雷达、智能手环等智能化设备应用。
我市还积极拓展“养老+”新业态,推动“养老+旅游”“养老+金融”“养老+科技”等跨界融合,打造“一社区一特色”的养老服务创新生态,培育具有南京特色的养老示范项目。
此外,产业、教育、科技、医疗、养老等各类政策和举措提供了强大支撑。随着政策持续加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南京正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安心、舒心、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书写幸福养老的城市答卷
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探寻百岁老人的故事,触摸到了这座城市温暖而有力的脉搏。重阳节前夕,记者走访了多位百岁老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岁月沉淀后的宁静与满足,那是一种对生活深深的热爱与感恩。
这些百岁老人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长寿传奇”,更是南京这座城市养老服务发展成果的生动缩影。在建邺区爱达社区,看到工作人员姜玉兰像家人一样关心朱鸣皋老人,我深刻感受到了南京养老服务的温度。无数像姜玉兰一样的养老服务工作者辛勤付出,用实际行动织密养老服务网,让老人们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依。
南京的养老服务不仅在“兜底”,更在不断升级。从“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设施,到医养结合的深化,再到智慧养老的推进,南京正以多元化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百岁老人数量的显著增长,恰恰彰显着南京的宜居品质与幸福底色。这座城市,正用它的包容与关怀,为每一位老年人书写幸福养老的温暖答卷。
“数”说
2024年末南京户籍人口745.9万人,其中60岁以上、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分别为190.71万人、137.12万人,占当年南京户籍人口的25.57%、18.38%。8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28.25万人,占总人口的3.79%,或者占60岁以上南京老年人口的14.81%。
以老人居住密度而言,2024年南京每平方千米60岁以上老人为290人,鼓楼、秦淮、玄武和建邺区老年人口密集,普遍超过1000人。
2024年南京户籍人口中百岁老人达695人。鼓楼区、秦淮区百岁老人较多,分别有157人、134人。
百岁老人每年数量变动较大,2024年南京百岁老人比2023年增加176人,增长率34%,其中鼓楼区增加人数最多,为49人,其次为秦淮区,增加36人。
百岁老人占比最高的是秦淮区、鼓楼区与玄武区,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分别达到20.03人、17.41人与15.45人。
202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最多的3个区分别为江宁区(33.12万人)、鼓楼区(27.86万人)和秦淮区(25.41万人),数量都超过25万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