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步伐·一直在路上 新春走基层|创新同时不忘本 非遗戏曲容妆为演员赋予角色生命力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1-27 23:26:0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提拉牵引、上妆油、拍底色、打面颊红、定妆、胭脂、面眼镜、画眉毛、画嘴、贴片子、戴头饰十几个步骤下来,演员就成了穆桂英。不同演员运用的戏曲容妆手法不同,而精致、多变的戏曲容妆更为演员赋予了戏曲角色的生命力。

从台前戏曲演员转至幕后戏曲容妆师 如今成为非遗传承人

戏曲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追溯中国戏曲的历史,已有几百年了,在中华大地不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主要的戏曲类型包括京剧、粤剧、川剧、秦腔、黄梅戏、豫剧等。每种戏曲都有其特色的容妆、表演风格等,不同戏曲类型传承了各自地域文化的特色。

秦腔作为中国四大声腔梆子腔的鼻祖,是陕西地方特色戏曲种类,其高亢激昂、硬朗结实的腔调使得塑造的角色妆容更加色彩鲜明,突出不同特色角色性格,而这些角色性格的呈现离不开幕后的戏曲容妆。

2020年1月,戏曲容妆被列为西安市碑林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59岁的党莉莉已从事秦腔戏曲容妆十余年,是西安市碑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戏曲容妆代表性传承人,她长年专心研究戏曲容妆,开展戏曲拍照和戏曲容妆设计及容妆传承等工作,并成立了党式戏曲容妆传习所。

党莉莉自幼拜师学艺,曾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专业戏曲演员,在当演员时她便经常自己化妆,也喜欢去化妆师那里学习,对戏曲容妆很感兴趣。谈及为何会转行成为专业戏曲容妆师,她说:“十几岁还在做戏曲演员的时候,全团可能只有一个化妆老师,秦腔演员们非常不容易,大多数都需要自己完成所有的妆容,要在演出开始前三四个小时准备,整个化妆过程需要2个小时。而且当时秦腔演员的妆容都大同小异,不像京剧演员,没有什么特点,我就有了想为秦腔演员做点什么的想法,大概十年前便彻底转行,改进并研究了一些化妆手法,尽量让化妆品不要对演员的皮肤造成伤害,再把演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地上台。”

鬼斧神工之作定格角色独特之美 戏曲容妆赋予角色鲜活生命力

1月26日下午3时许,党莉莉的工作室摆满了玲琅满目的化妆品与发饰,盆子里还放着她的学生尚群涵刚刚泡好的鬓,党莉莉正在有条不紊地为将要表演的戏曲演员聂文华上妆。

党莉莉介绍,聂文华此次演出的角色是刀马旦穆桂英,全程上妆过程要持续两个多小时,分十多个步骤,从提拉牵引、上妆油、拍底色、打面颊红、定妆、胭脂、面眼镜、画眉毛、画嘴、贴片子、戴头饰等,一一都要细致完成,妆容的每一步都很重要,所谓“七分相”,要把相画出来,才能更好地帮助演员完成角色扮演。“穆桂英,刀马旦这个角色本就是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代表,妆容就会比青衣等角色的颜色更加鲜艳一点,眉毛和眼睛、嘴巴比较有特点,眉毛会整体上翘一些,整体妆容会较为英武,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角色特点,充分抒发角色细腻情感。”此外,在数年容妆经历中,党莉莉感慨,时代进步,戏曲容妆也在发展。她说:“过去,我们上胭脂,只有白、红、黑三种颜色,现在行业内戏曲容妆师也比较多,也都更加着重于妆容的质感和细腻感,并且会根据不同角色来呈现出不同的妆容。”

党莉莉说,虽然观众距离舞台有几米远,根本不会注意演员容妆的细节,但容妆师却一步都不能马虎。“每一个步骤都决定着这个角色呈现的效果,戏曲容妆不但能为观众还原角色,更是为了帮助演员进入角色,让演员在舞台上更好地发挥。”

创新不忘本、传承不守旧 现代戏曲容妆中仍保留着传统的贴片子技术

除了改良化妆用品、创新研究戏曲演员容妆外,党莉莉认为,戏曲文化还需要传承。“老祖宗戏曲文化传承的精华就是这个片子,也叫鬓,片子的制作过程也比较麻烦,耗时耗力,但最为真实,与妆容融为一体。现在很多人为了省时间、省力会选择用塑料制品来替代贴片子,这个东西是老祖先留下的精华,绝对不能放弃,所谓‘创新不忘本,传承不守旧’,就是这个道理。”

尚群涵现场演示了制作片子并贴片子的全过程,他说,这些都是真头发,在包大头的时候贴片子要用到七个小弯儿和两个大柳儿,为了固定片子,需要制作天然的“发胶”。“发胶是用榆树皮做成的,把树皮泡软泡湿后就会产生黏液,这个黏液可以起到定型的作用,相当于是古代的‘发胶’,之后再把粘液抹在片子上,用梳子将片子刮成贴合演员脸型的样子,打几个弯儿,然后就可以贴在妆面上,整个制作过程需要一个多小时。”

“我爷爷是一名戏曲演员,从小我就喜欢听戏,尤其对演员的妆容很感兴趣。2013年我大学毕业后就开始跟着党老师学习戏曲容妆,这个工作虽然外人看起来简单,但其实很复杂,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尽可能的还原角色特点。”尚群涵说,在学习戏曲容妆时不但要学习如何化妆,更要学习戏曲本身,深入了解戏曲角色特点,才能更好地为演员变身。

党莉莉感慨道:“没想到现在年轻人对戏曲容妆感兴趣的还挺多,一直陆陆续续都有学生来学习,有西北五省的学生、陕西省秦腔各个团的学生,我这里最小的学生是来自石家庄的,是一个‘00后’,非常欣慰能够一代代传承并创新老祖先留下的瑰宝。也能为戏曲演员创造更好地条件,让他们不用再自己化妆,有更多的时间休息、调整演出状态。”

初心仍在,宝刀不老 资深老戏骨“出山”向国际传播秦腔文化之美

1月26日下午5时许,近两小时的容妆后,戏曲演员聂文华变身“穆桂英”,此时距离晚上的演出还有2个小时,她将保持这个妆造至演出结束,从开始化妆至卸妆,需要坚持近6个小时。而这期间演员其实需要忍受疼痛,在完成“包头”的步骤后,演员的头发、额头等都被包了起来,只是外人看不到内藏的“玄机”。

戏曲演员容妆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提拉牵引”,也就是提拉面部,将五六条胶带粘在面部周围,再用绳子提拉胶带,通过物理手段将眉眼向上提拉,进而凸显戏曲人物的性格,而聂文华的脸上就贴了6条胶带进行提拉,此外,演出期间掉头饰是大忌,所以演员在包头的过程中,需要将头饰、网子等用绳子勒得非常紧,避免出现头饰掉落的情况。

聂文华说,面部提拉和带头饰的时候是会有疼痛感,演员只能忍着,这么多年她也都习惯了。“我跟党莉莉从十几岁就认识了,现在我们两人虽然不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但都在戏曲行业,她转行做戏曲容妆师,我改做戏曲导演,主要为年轻的戏曲演员排节目。”

聂文华目前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艺术指导,现为国家二级导演,曾出访加拿大、美国等地参加文化交流演出,参加过2019年美国全球华人春晚。

从事戏曲行业40多年的资深演员聂文华,1月26日又一次穿上了她挚爱的戏装,几十斤重量,都是沉甸甸的热爱。时隔两年,聂文华将在秦缘非遗文化馆为现场观众带来秦腔表演。

当晚7时许,华商报记者随党莉莉、聂文华来到了秦缘非物质遗产文化馆,聂文华在这里给十几位留学生现场展示秦腔表演并诠释自己对刀马旦人物的理解,现场掌声与欢呼声一片。

来自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留学生Masuma,亲自体验了戏曲容妆的整个过程并上台感受了演出的氛围,她激动地讲述:“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之前只是在学校的社团活动和小组课题中有接触到中国文化,非常激动也有一点紧张,是一次非常奇妙的感觉。”

另一名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孟星承担了这次活动的“翻译”工作,他不但中文流利,还会用陕西方言唱歌。“我来中国5年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虽然有时候不太能完成理解,但觉得很有意思,能接触到不同的文化。”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作家贾平凹曾在其散文《秦腔》中这样评价秦腔之于三秦大地百姓的精神文化价值。秦腔这一百年老戏,戏曲容妆这一非遗文化,融于百姓生活、遍布社会角落,这就是百年非遗艺术瑰宝生于斯长于斯心之归梦所向的独特旺盛生命力。

华商报记者 田睿 赵彬 实习生 杜怡君 文/图

步伐·一直在路上 新春走基层|创新同时不忘本 非遗戏曲容妆为演员赋予角色生命力

步伐·一直在路上 新春走基层|创新同时不忘本 非遗戏曲容妆为演员赋予角色生命力

步伐·一直在路上 新春走基层|创新同时不忘本 非遗戏曲容妆为演员赋予角色生命力

步伐·一直在路上 新春走基层|创新同时不忘本 非遗戏曲容妆为演员赋予角色生命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生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8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印尼“洋弟子”学川剧:像中医的“望闻问切”
...场内的川剧版“Live House”,感受浸润在老成都中的浓郁生命力。4月25日,四川成都,洪婉晴(中)在民间川剧剧场观看演出。安源 摄川剧是承载着巴蜀文化精髓的戏曲形式,不
2024-05-10 16:13:00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大平调基层院团青年演员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在菏泽学院举行
...能力,直接关系到这一古老剧种能否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的生命力。本次培训项目,正是国家艺术基金精准聚焦基层戏曲院团核心诉求、着力破解人才断层难题、推动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25-06-23 18:45:00
“国家艺术基金——山东梆子红脸艺术表演人才培训”开班
...家的推动,也就失去了与民众接触的直接中介,影响力和生命力减弱。因此,在当下山东梆子表演人才断层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大力推动梆子表演人才、尤其是红脸行当表演人才的培养,对于建
2025-07-01 20:53:00
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艺近人和)
...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创作新剧目——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艺近人和)张腾扬《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8日 第 20 版)2024年1月
2024-08-08 06:46:00
...弹的成长。”重组二十载,台州乱弹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目前,剧团已有演职人员80多人,自主培养出4名一级、23名中高级职称演职员;已复排17本大戏和30多出折子戏,年演出
2025-05-23 08:52:00
中华戏曲  澎湃青春力量(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好;戏曲又是时代的,只有打上时代印记,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一次次创作经历,让李卓群对如何传承弘扬戏曲艺术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创作中,李卓群在遵循戏曲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
2025-01-14 05:45:00
...王珮瑜说:“传统戏曲要与时代同步伐,要更有质感和有生命力,戏曲人要用心去整理和编辑。心怀良辰美景,任它春夏秋冬。”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不应是简单相加的“物理拼盘”,应该是有
2024-09-04 07:08:00
...代共鸣。”沈勇说,“它强调传统戏曲在当下语境中一种生命力的勃发。它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搭建起传统和现代间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被年轻人接受、追捧、热爱
2025-07-17 18:55:00
再添新锐!临沂柳琴戏演员郭琦在山东戏曲青年名家选拔中脱颖而出
...己将在守正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柳琴戏充满生命力。郭琦,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二级演员,主工花衫、青衣,师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晓红,是柳琴戏王派第六代传人,其扮
2023-10-29 15:46: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雨飞·好久不见】下篇:古城墙下,檐角听风铃|敬一杯过往,敬一杯明天
初秋的微风带着一丝潮意,文昌阁古城墙下,头顶皎洁月光,飞檐翘角在滴答着时光。那首熟悉的《好久不见》就这样漫过街巷,在空气里缓缓流淌
2025-08-22 22:29:00
第六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9月启幕,激活“影旅融合”新业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8月21日,第六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绿野情书 影动庐山”启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08-22 21:25:00
扎根大地即兴创作音乐,《听,谁在唱歌》8月24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即兴共创音乐采风节目《听,谁在唱歌》将于8月24日起每周日在东方卫视播出
2025-08-22 22:26:00
海报图品丨文明之光 荣耀淄博
策划:孙莹美编:宋婷婷
2025-08-22 17:47:00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特别海报·光影年轮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将于8月23日开幕,本届电影节适逢长影成立80周年,这是一场与时光的温柔邂逅,这座 “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正以岁月沉淀的底蕴
2025-08-22 17:49:00
长图|处暑:离离暑热散,袅袅凉风起
海报新闻出品编辑:李静
2025-08-22 17:02:00
周五了!送你古法萃取“去班”精华
大河网讯 近日,一则聚焦都市职场议题会谈式脱口秀《今晚不加班》引发职场人关注以及对“去班味”的探讨;当下,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流行的“去班味”穿搭深受年轻人追捧
2025-08-22 17:21:00
「摇滚绅士」君诺KURO首度亮相广州超级草莓音乐节
10月3日,君诺KURO首次以全新身份亮相广州超级草莓音乐节,他将带来其首张多元融合摇滚专辑《内卷时代》终的原创作品,包括《第一个为你冒险的人》《On Fire》《摇滚绅士》等曲目
2025-08-22 08:48:00
油画,在中国曾被称为“西洋画”,这一艺术形式的出现对于中国人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深远意义。自十六世纪末期油画进入中国,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2025-08-22 09:19:00
《最美中轴线》特别直播:胡春杨探寻地坛,探寻中轴古建与祭祀文脉
《最美中轴线》特别直播走进地坛公园,黄色琉璃瓦与方坛古柏交相辉映,皇家祭祀的庄严与市井生活的鲜活在此相融。这场探访循着天地对话的密码
2025-08-22 08:48:00
在10米的弧形大屏前,20个机器人错落排开,随着《说唱脸谱》的音乐,跳了3分钟“热舞”。垫脚、曲腿、鞠躬、拉伸、摇摆等
2025-08-22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帷幕再起,场灯骤亮,舞台深处,十二金钗与宝玉凝望、擦肩、重聚……8月17日下午,在澳门文化中心
2025-08-22 07:39:00
诗韵越剧《织造府》,戏里戏外皆“匠心”
每一场都是“回炉再造”,一个身段一句唱腔反复打磨诗韵越剧《织造府》,戏里戏外皆“匠心”扫码观看独家探班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开嗓拉伸
2025-08-22 07:40:00
“地下文化长廊”串起城市诗意
近日,南京地铁5号线全线贯通后,多座车站因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虹桥站的星空顶、青春广场站的油画色系
2025-08-22 07:40:00
《最美中轴线》特别直播:胡春杨漫步历代帝王庙,聆听五百年的文明回响
《最美中轴线》特别直播走进历代帝王庙,朱红大门与琉璃瓦相映成辉,历史的肃穆与当下的生动在此交织。这场探访循着时光脉络,从建筑细节的规制密码到祭祀传统中的民族交融
2025-08-21 0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