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艺近人和)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8-08 06:4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创作新剧目——

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艺近人和)

张腾扬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8日 第 20 版)

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艺近人和)

2024年1月,“十台大戏贺新春”系列戏曲演出在河北梆子剧院拉开帷幕。图为演出现场。

张 昊摄

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艺近人和)

戏曲爱好者在石家庄市北新街社区参加戏剧进社区活动。

闫志国摄

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艺近人和)

石家庄市长安公园内,票友正在演唱河北梆子。

曹 铮摄

核心阅读

河北梆子流传至今已有约200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叫做“河北梆子”,但它却不仅仅是河北省的梆子戏,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都有河北梆子剧团。

近年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在挖掘和整理传统剧目、展现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同时,还不断创作反映当代社会现实、贴近群众生活的新剧目,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阵清脆的铜锣声响起,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河北梆子剧场)戏台上的幕布缓缓拉开,伴随一阵急促有力的锣鼓点,一个个演员身着戏服、脸上涂抹着细腻的油彩粉墨登场。一位花脸判官,步履稳健走到台案后,一拍惊堂木,瞬间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

紧接着,板胡、二胡等乐器交织在一起,一组灯光打到舞台,主人公——大武生跟着音乐节奏精彩亮相,一身正气凛然。其声腔时而激昂高亢,如同山涧瀑布一泻千里;时而凄凉婉转,如同细雨连绵,似诉心中不平事,每一个转音都像是直接敲击在观众的心坎上。到收官落幕,整个戏院仿佛都被点燃了,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河北梆子流传至今已有约200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叫做“河北梆子”,但它却不仅仅是河北省的梆子戏,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都有河北梆子剧团。相传,河北梆子脱胎于秦腔,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在晚清鼎盛时期,北至黑龙江,南到珠江,大半个中国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动。河北梆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对京剧、评剧等其他剧种产生了一定影响。梨园名家裴艳玲在河北梆子艺术上卓有成就,最终成长为在梆子、京剧、昆曲等多个剧种都颇有建树的表演艺术家。

河北梆子分为生、旦、净、丑四行,与京剧相比,演出风格更为夸张奔放。“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赵涛看来,河北梆子音乐唱腔高亢激昂、直抒胸臆,武戏比重大、武打技巧高超,这些特征都是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直接反映。

“光踢腿一项,每天早起都要踢上300次,每次脚碰到头,坚持了30年”

夏日午后,来到位于石家庄闹市区的河北梆子剧场。一名花旦演员正在舞台上独自练习。只见她舞动着长长的水袖,认真地迈着步伐,口中轻轻吟唱戏词,完全沉浸在戏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演员一辈子跑个龙套、串个兵丁就过去了。能登台唱戏,离不开天赋加不懈努力。”赵涛说。

去年5月,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员郝士超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年39岁的郝士超生于石家庄正定县,幼时听到身边亲戚唱河北梆子,心驰神往,便央求家里人同意自己去学戏。9岁那年,他如愿进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开始练基本功——手眼身法步,下腰、踢腿、抻筋、拿顶、翻跟头……“光踢腿一项,每天早起都要踢上300次,每次脚碰到头,坚持了30年。”

光辛苦还不够,对于需要舞刀弄枪的武生演员,伤筋动骨似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一次,排练一场耍斧子的戏,按照剧情设定,助手需要将斧子精准地扔给郝士超并由其接住。然而,助手失误,提前扔出斧子,斧子劈向了郝士超的脑门。尽管是特制的假斧子,但他还是因此受伤,额头上缝了12针。此外,还有如“扎九枪”这样的高难度动作,表演过程中与其说甩头的人甩得精准,不如说戳枪的人找得精准,演员们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默契的配合,更需要注意力时刻集中。

“每当动作做好了,观众就有掌声喝彩,所有的疲劳疼痛就值了。”郝士超说。

想开腔唱戏,则需另下苦功夫。郝士超回忆,当年为了排演《武松》,他专门找了团里的声乐老师练习声腔。整整一年半的时间,每天早晨起来练嗓子。“梆子声腔高,要找合适音,得不停地喊、不停地唱。声音是一种艺术感觉,经常练了好多天都找不到这种感觉,特别打击自信心,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千锤百炼,玉汝于成。训练艰苦,细节讲究,才能保证河北梆子戏的演出品质。

比如《夜奔》这出戏,难度很大。其中,接近半个小时的独角戏,主人公边舞边唱,气不喘,声不乱,且一个字不能错,没硬功夫真本事拿不下来。郝士超介绍,唱的时候眉目要有精气神。因为是赶夜路,前途未卜,后有追杀,双目需左右巡视,展现机警,这样表演,吸引观众目光。说到此处,郝士超又会心一笑:“有没有发现河北梆子戏台上的主人公个个星眉剑目、目光如炬?除了多年‘瞪眼’练习,还因为戴头冠的演员演出前就要包头,把头皮紧绑勒起来,眼角吊起来。”化装时候就要包起来,再加上演出的时间,往往一包就是六七个小时,而普通人包上两三分钟都会缺氧头晕。

“月弯弯,水弯弯,清风楼下是家园。好南关等你,等你年复年……”去年12月,河北省河北梆子现代戏《好南关》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光影交错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铺开。该剧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5位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同台演出,以邢台好南关儿女奔赴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场浴血战斗为主线,再现好南关群众向前线输送棉花、药材等战备物资的难忘历史。

演出当晚,长安大戏院内座无虚席,除了北京本地观众,更有外省戏迷包了大巴车专程赶来,只为欣赏这一场戏曲盛宴。舞台上,演员们倾情演绎,台下观众亦是热情如火,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文武并重,方能尽显戏曲之魅力。河北是武术之乡,而河北梆子武打动作的丰富多样,堪称视觉盛宴。”来自上海的戏迷郑宁看完戏后,和其他票友热烈讨论动作细节。

“多年来,我们不仅深耕本土,还经常组织演职人员前往北京、天津等地参演。每次我们都会精心筹备剧目,抽调骨干力量,力求完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出部负责人白七桥言语间满是自豪,“我见证了广大戏迷朋友们对这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有些戏迷甚至追着咱河北梆子剧团走,演到哪,就跟到哪,连轴看也不厌。”

河北各地老年大学、群众文化馆纷纷开设河北梆子课程,爱好者们自发组建的剧团越来越多

55岁的退休职工郑苏梅是邢台的一名河北梆子“发烧友”。若干年前,偶然在石家庄听到一出《孟姜女哭长城》,便深深爱上了这门艺术。

得知邢台市群众文化馆有一位退休的河北梆子演员公益授课,郑苏梅按捺不住内心的热情,即便当时不慎摔伤了脚,也拄着双拐前往学习。从此,每周末她都去学梆子、练身段,坚持了5年。郑苏梅除了经常外出看戏,还前前后后购买了包括蟒袍、凤冠、水袖等演出服饰、道具。

“别看河北梆子音调高、不好学,可我真心喜欢,练习就是乐趣。”郑苏梅说。

从此,无论是在家做饭、洗衣服,还是出门遛弯、骑行,郑苏梅走到哪唱到哪。为了练习,她带上随身听,反复聆听、模仿、练习精彩唱段,沉浸在每位戏曲演员独特的唱腔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苏梅的技艺日益精进。特别是孙子孙女们上了学,她有了更多时间,开始尝试登台演出。“我鼓起勇气参加了河北电视台的群众才艺展示栏目《绝对有戏》,历经多轮比拼,最终荣获银奖。”郑苏梅说。

如今,郑苏梅成了左邻右舍口中“唱戏的梅子”。平日里,遇到慰问社区养老院、商场演出、亲朋婚礼等活动,她还不时地上去唱几段。

河北梆子作为传统戏曲,如同岁月的陈酿,愈久弥香,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以往农村庙会,只要有河北梆子表演,每次都能吸引十里八乡的村民观看。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养老的人和退休老人越来越多,河北梆子也逐渐成为丰富城市中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食粮。

近年来,石家庄、保定、邢台等地的老年大学、群众文化馆纷纷开设河北梆子课程,邀请专业演员授课指导。中老年爱好者们则自发组建兴趣团体,志愿慰问演出,用热情与才华为社会奉献着一份份温暖与欢乐。

市民姜月玲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和互助养老。每个月,她都跟随公益组织前往城乡的养老院、敬老院,慰问那里的老人。“带着老人们包饺子,饭后我们几个会唱的志愿者还会献上一段河北梆子表演,老人们可喜欢了。”姜月玲说。

据她介绍,自己也是近几年才学的河北梆子:“自从投身于戏曲学习以来,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心情愈发愉悦,也能给他人带来快乐,生活因此变得更加充实。”

河北梆子剧目繁多,内容丰富,紧贴百姓生活与情感需求。众多演员通过举办校园巡演、社交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与年轻群体的互动

近年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在挖掘和整理传统剧目、展现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同时,还不断创作反映当代社会现实、贴近群众生活的新剧目,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比如我们创作的《李保国》,截取河北农业大学原教授李保国工作生活横断面的七个章节,包括进山、苹果套袋、资助学生、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等片段,展现李保国三十多年如一日,奋战在山区脱贫攻坚和科技富民一线的感人事迹,反响颇佳。”赵涛说。

如今,河北梆子剧目繁多,内容丰富,紧贴百姓生活与情感需求。浩如烟海的剧目中,除了《窦娥冤》《秦香莲》《花木兰》《钟馗》《穆桂英挂帅》等传统题材剧目,还有《江姐》《子弟兵的母亲》等革命题材剧目,以及《李保国》《耿长锁》《歌唱祖国》等展现当代典型人物、反映当今百姓生活的现代戏。

不仅如此,河北梆子积极拥抱现代科技。LED大屏幕如画卷般铺展,将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与精湛的戏曲表演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而灯光、舞美、音效技术的巧妙运用,更是将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唱词都雕琢得细致入微,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新生。

“如今,演出市场消费主体是90后、00后,而很多红色剧目中的革命先烈当年也是年轻人。”赵涛介绍,为让观众共情,剧院一方面在创作时把主人公塑造成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贴近年轻人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提升舞台效果,增强感染力。

众多演员通过举办校园巡演、社交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与年轻群体的互动。“剧院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及快手账号都开着,经常性地推送演出视频以及戏曲知识。我们的演员经常在线上进行戏曲进校园公益展演,传播戏曲文化。”赵涛说。

今年“世界戏剧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新开大街小学开展“戏剧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河北梆子演员们为师生表演,引导孩子们感受传统戏剧文化的魅力。武生演员展示了唱、念、做、表、翻、打、扑等功夫技巧,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孩子们连连发出“厉害”“太帅了”的赞叹。花旦演员演唱了河北梆子选段《蝴蝶杯》等曲目,音乐伴奏下,优美的身段,婉转的唱腔,鲜艳的妆容服饰,将学生们带入戏曲情境之中。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环节,演员们不仅耐心地向学生们传授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邀请部分孩子上台,手把手指导他们完成简单的戏曲动作,共同参与表演,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热爱戏曲、传承文化的种子。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使广大师生加深对河北梆子这一地方戏曲艺术的了解,感受中华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新开大街小学校长范军凯说。

时代在不断发展,河北梆子也在坚守自身艺术精髓的同时,积极吸纳时代审美元素,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继续滋养着京津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版式设计:赵偲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8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新潮更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艺近人和)
...承人赵伟斌说,“不断获得广大民众喜爱,这项技艺才有生命力。” 舞狮技艺开枝散叶在广州,几乎每一天都会有舞狮表演。不仅是节庆或重大活动,哪怕一个小小的便利店开张,店家也会请来
2024-08-29 06:49:00
...学院院长崔强表示:“我们都在通过作品证明当代艺术的生命力源于对边界的持续突破,希望通过这场展览,展现河北艺术家挣脱地域与媒介限制的勇气。”本次展览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燕赵基
2025-07-04 09:57:00
他们是“相声圈另类”,凭独特风格打破传统,赢得观众心!
...地将流行元素与传统相声结合,赋予了这门艺术形式新的生命力。每当他在台上展示出自己深厚的唱功,总是能收获一片掌声。张云雷的风格可谓是“偶像派”与“相声”两者的结合体,这种跨界融
2025-03-21 21:13:00
...于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与创新,意在激活文化基因的潜在生命力。“青春视觉”则体现了青年艺术家的先锋实验与社会议题介入,以个体经验的真诚表达,对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的到来进行敏锐回应
2025-03-03 09:50:00
传统图案邂逅数字科技 石家庄市龙泉湖公园上演美学盛宴
...机结合,通过数字媒介的动态演绎,让千年纹样焕发全新生命力。展览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核心宗旨,积极响应共青团弘扬传统文化、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号召
2025-05-04 18:56:00
...、音乐舞美与表演形式方面紧跟时代步伐,才能焕发持久生命力。”河北省杂技团演员队副队长刘磊磊表示,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杂技表演不仅丰富着观众的文化生活,更
2025-07-09 08:44:00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扎实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角度、全方位融入教育、实践环节,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24-06-19 22:07:00
“点亮北方戏窝子——河北省戏曲全剧种会演”汇报演出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
...…舞台上,精彩剧目选段竞相绽放,唱出传统戏曲艺术的生命力。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河北省持续推动戏曲艺术发展,很多剧目在全国获大奖,有的剧目已走向世界舞台,成为河北地方戏曲的金字招
2023-11-19 07:10:00
...精会神。这火爆的场景,是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的一个生动注脚,也是世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真挚温情的一个生动注脚。“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
2024-01-16 08:20: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锦绣令》大爆 90后制片人崔菁格:超越自我
由乐升文化出品、制作,崔菁格担任总制片人,于轩晨领衔主演,李佳洁特邀主演,侯桐江特别出演,吴婧鑫、于非凡、戎子承、龙馨悦
2025-09-29 08:33:00
花好月圆,诗韵流长——东关民族小学2025年中秋诗词大赛落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常亮 庞南南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满载收获的秋日,东昌府区东关民族小学“花好月圆日
2025-09-29 10:22:00
童趣园里唱红歌,这场国庆活动太暖了!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刘佳莹)9月28日上午,江汉区童趣幼儿园绿梦剧场内歌声稚嫩嘹亮。孩子们身着统一服装
2025-09-29 10:23:00
建行烟台分行工会在今年工作部署中推出“五走进”系列活动,其中之一是“走进剧院”活动。近日,该行组织员工到烟台大剧院观看经典歌曲音乐会
2025-09-29 07: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昨日,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由厦门公司参与出品的央视年度谍战大剧《沉默的荣耀》将于明日在CCTV8黄金档及爱奇艺首播
2025-09-29 07:45: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吴桥杂技节“回家”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杂技艺术家,相聚在“东方杂技大赛场”吴桥杂技节“回家”了9月28日晚,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梦·吴桥》演出在吴桥东方杂技城精彩上演
2025-09-29 07:37:00
9月26日,吴桥东方杂技城排练后台,《潮头》总教练介绍该节目的立意,传达钱塘江奔腾不息,杭州人勇往直前的精神。(摄制:苏畅、白中豪)
2025-09-28 08:06:00
吴桥杂技节“回家”探访(三):搭建杂技文化交流之桥
搭建杂技文化交流之桥——吴桥杂技节“回家”探访(三)9月23日,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启动活动演出的小演员们正在排练
2025-09-28 08:10:00
留学生当如是:徐倩倩,以汉服之美讲述中国故事
在世界舞台上,当代中国留学生究竟应以怎样的姿态,展现一个真实而自信的中国?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徐倩倩,以一种低调而坚定的方式
2025-09-28 11:21:00
池州贵池:文艺演出迎国庆
大皖新闻讯 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池州贵池区墩上街道于9月27日下午在墩上社区文化大舞台隆重举办了“国旗飘扬 月圆花好”主题文艺汇演
2025-09-28 11:21:00
悠季家书「乘愿而归邀您回家」:写给每一位曾在朝阳公园留下初心的你
悠季瑜伽创办人:尹岩 Yogi 默瀚悠季瑜伽创办人:尹岩 Yogi 默瀚亲爱的悠季家人、亲爱的老朋友:见信如晤。时光如水
2025-09-28 12:21:00
黄金周玩法焕新,万达电影诚邀《恋与深空》玩家共赴“片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颖颖今日,万达电影发起重磅官宣——十一黄金周将携手现象级游戏 IP《恋与深空》推出大型联名活动
2025-09-28 13:16:00
爱奇艺《姐姐当家》:中女破局成长,最好的当家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9月27日,爱奇艺《姐姐当家》以“成长蜕变”为核心,为第一季画上圆满句号。节目自播出以来成绩亮眼,稳居猫眼、灯塔、云合
2025-09-28 13:22:00
“岩迹·新生——岩彩艺术师生展”在金象泰·榕悦府营销中心举办
9月27日上午,“岩迹·新生——岩彩艺术师生展”在济南金象泰·榕悦府营销中心举办。艺术界嘉宾、艺术爱好者及媒体朋友齐聚一堂
2025-09-28 1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