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24 17:15:00 来源:新周刊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海风刺骨,摇曳在北冰洋上的渔船,如同一条永不停歇的金属贪吃蛇,不断吞吐着帝王蟹的命运。

13万元的月薪,使得这场以枯燥和危险著称的游戏,从未缺乏跃跃欲试的报名者。但作为少有的女玩家,最让刘一凡心动的,并不是通关后的丰厚奖金。

作者 | 詹世博

编辑| 陆一鸣

题图 | 小红书@北极流水账

船身随着波涛剧烈起伏,重达450公斤的蟹笼在机械臂的操控下从深海回到甲板,船员们在摇晃的甲板上迅速固定这些笼子。

每一次抛笼和收笼都是对体力和技巧的极大考验。昏黄的灯光下,渔夫举步维艰,稍有不慎被笼子击中或卷入绳索,都有丧命的可能。

但更常见的危险还是来自海浪与失温,一旦掉下去,就别妄想被救与救人。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被海鸥包围的渔船,看起来如油画一般美好静谧,实则危机四伏。(图/《渔人的搏斗》)

上述情节来自于2005年拍摄的纪录片《渔人的搏斗》,无数人在窥到帝王蟹捕捞者的日常后被深深震撼。

他们自称“渔夫”,而这条古老且危险的掘金之路上,也逐渐出现了女性的身影。

三年前,告别国企工作的刘一凡,从上海来到挪威。她选择登上渔船,成了船上第一个面对极限与未知的中国女生。

但让她真正崩溃的,并不是大海和意外。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海上永动机

晚上10点,刘一凡穿上劳保服,换上一双厚重且充斥异味的靴子,走向加工船舱。

放眼望去,可见的海域也没有第二艘船的影子。海浪很大。这种天气,在甲板上捕蟹的渔夫不知道会被渔网撞出多少新的伤口。

好在刘一凡今天不用吹海风,但在室内并不意味着更轻松。零下20摄氏度的船舱里,下饵捕蟹、分拣砍杀、打包保存,每一个环节在经过12小时的重复后,都能轻易摧毁渔夫们心理与生理的双重极限。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与《渔人的搏斗》中不同的是,刘一凡所在的那条船极大。上船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大家进行安全培训,教大家救人。

踏上渔船的第三天,刘一凡的肌肉就开始抗议。酸痛如潮水般涌来,繁重的工作使得肩颈时常有针扎般的疼痛,套在肩膀上的又硬又重的背带裤更是雪上加霜的存在。

劳保服非常不透气,每次都会闷出一身汗,累到头昏脑涨直不起腰是常有的事。站立时,脚趾发麻尚能忍受,可一旦躺下,双脚就失去了知觉——这是比疼痛更让人恐惧的存在。

旧伤未愈,新伤就找上门来。上船的第一周,刘一凡的手指已无法弯曲,肿胀到无法合拢。船长老婆很“有经验”地用绷带帮她缠了几圈,疼痛却日渐加剧。她先后在网上找了三个国内的医生,才诊断出是脱臼。可惜推荐的药在船上根本没有,医务室只备了晕船药和心脏救急丸。

既然不危及生命,就没有停下来的资格。捕蟹是团体劳动,动作稍慢,挨骂事小,耽误进程则成了全船罪人。拿蟹、劈开、对折、打包,还没处理完脚下的蟹,新的一批又从上方的窗口涌向流水线。两层手套下,缠着绷带的双手依旧会被寒冷侵袭。但她必须迅速筛选,把帝王蟹精确配重。每一份帝王蟹都有严格的重量限制,9.2公斤的指针,成了悬在她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几乎每天都会有来历不明的新伤。

24小时不停歇作业的渔船,像一台捕蟹永动机。当渔夫被6小时的极限工作榨干时,才会有下一批劳动力前来换班,而在这之前,他们只有10分钟的喘息时间。

每人每天都需要上两次班,即12小时,每周工作7天。每两周才能靠岸卸一次货,而每次卸货,都至少有200吨的帝王蟹需要被迅速清理,以便尽快起航。

回到船上的莫比乌斯环,离岸的渔夫们不再有休息日,因为螃蟹不会休息。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在“监狱”月入13万

翻看刘一凡在船上的照片后,你几乎很难把她和上海市中心甲级写字楼里的女白领们联系到一起。没错,三年前的刘一凡,在上海拥有一份精致且体面的都市生活:朝九晚六,早C晚A。周末会为了喜欢的乐队而驻扎在live house,一待就是一晚上。

这样的节奏打破于2020年,她前往挪威找男朋友,本打算疫情一结束就回去,没想到一待就是四年。

捕蟹的工作是当地的朋友介绍的。在这样一个渔业帝国,几乎每一个挪威人身边都有不止一个渔夫朋友。刘一凡上的这艘船,船长曾经也是捕蟹高手,创下的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正常来说,挪威的1至5月份都可以下海捕蟹,每艘船都有自己的捕蟹限额。但刘一凡的这艘船,通常只需要3个月就能达到额度,提前收工。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在船上工作的渔民们。通常来说,挪威人的英语水平较高且没有任何口音,而遇上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东欧人时,则经常因交流不便耽误进度。

每个渔夫会在月初先收到10万挪威币(人民币6.7万元)的底薪,提成则与当月的帝王蟹收成直接挂钩。一般来说,每人每月平均能赚20万挪威币(人民币13万元)。3个月下来,一般会比别的船上的渔夫干5个月赚的还多。

代价自然是加班加点。“一提起这艘船的名字,业内人都会说,那就是个监狱”。

但“监狱”的伙食倒是不错。牛排和鳕鱼都是常见的搭配,饭后还有冰激凌。船上有穆斯林和素食主义者时,厨子会专门再做两份饭。

帝王蟹也有出现在餐桌上的机会,但只是为了验货。刘一凡第一次吃到帝王蟹也是在那艘船上,“甜甜的,但是懒得吃第二次”,因为实在没有力气剥蟹了。

她是贵州人,哪怕在挪威也是每天吃川菜。但是到了船上,食物的口味成了最不重要的事情,倦怠至极的生活,早已磨灭了她对美食的欲望。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这是刘一凡相册里仅有的一张关于食物的照片,大多时候,她都累到连手机都没有力气玩。

船上的同事,一半来自东欧,另一半来自挪威本地。不过本地人经常会中途退出,一般都很难坚持下来。

刘一凡后来才知道,招她上船是因为一个本地人退出了。她回想起初次面试时,船长只是确认她不晕船后,就夸她“你天生就是干这个的”。现在想想,或许只是因为实在难招人。

船长是幸运的。刘一凡扛住了甲板上的浪,顶住了远超负荷的工作量,化解了因语言带来的文化差异。

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捕蟹人,要面对的还远不止这些。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北冰洋也逃不掉职场PUA

那是一个平常的晚班,刘一凡在船舱内忙碌着。上一班的渔夫又偷懒了,贴标签——这项本不该属于她的任务,又落在了她的肩上。

突然,巡查的白人工头径直走了过来,指着旁边一箱遗漏了标签的螃蟹开始大声斥责:“what the fuck are you doing?(你xx在干吗?)”没等刘一凡解释,工头重重一掌下去,刘一凡刚刚打包好的螃蟹全部被打翻,“给我重新干到满意为止”。

工头叫麦克,是跟了船长20多年的老人。刘一凡的脑子嗡的一下。这不是麦克第一次找茬了,此前的言语暴力还历历在目。当时的刘一凡刚刚上船,对流程并不清楚,因为误操作被麦克当众呵斥。刘一凡听到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什么都做不好的话,不如把你扔海里直接滚回家”。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刘一凡回想,其实在这之前,麦克就曾试探过她。第一天上船,她在介绍过自己是中国人后,麦克依旧会对她大喊“空你几哇”这种日语;还会问她:你们中国人为什么吃狗肉。当时的她比较迟钝,给对方留下了很容易被拿捏的印象。

船的发动机声、各种设备机械声轰隆隆地响个不停,吵得人心烦意乱。加上每天12小时不停歇的高强度工作,终于让刘一凡的压力达到了峰值。

她捡起一个螃蟹,狠狠砸向麦克的脸,“这是其他组员犯的错误,你怎么不管?就因为我是一个亚洲女生,所以你才敢冲我发火吗?”末了,吼出了那句憋闷许久的F-word。

结果对方开始自证,他不是种族歧视,“你看我的T恤,上面还印着Black Lives Matter(黑人人权运动中的口号,意为黑人的命也是命)”

刘一凡当时觉得既好笑也好气,刚想与他好好沟通,麦克突然冲过来,狠狠拍下她指向他的手臂。刘一凡那时才意识到,很多时候,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于是也大吼:如果你再碰我一下,我就告你性骚扰。

麦克明显一愣,不敢再进一步,只好转身离去。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船上的每个人脾气都很暴躁,遇到问题完全没有坐下来好好沟通这种选项,似乎脏话和暴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就连标语也很粗暴直接:乱扔异物是婊子。

当天吃饭时,有船员主动告诉她”今天你做的事情真的很爽”。他们都很意外,一个来自中国的女生,怎么敢这么直接顶撞麦克。

刘一凡反问其中一个新来的同事:“他都骂你stupid(蠢货)了,你为什么还不反抗?”对方沉默一阵后,回应她“那等你吃完饭,我们就去他房间把他勒死” 。

刘一凡当然知道这只是玩笑。来挪威的这三年里,她在办公室里做过文员、在酒店做过接待、在幼儿园做过老师助理,她感受到了几乎全世界最好的职场环境——健康、包容且积极。如今在船上,刘一凡只觉得陌生,“这还是我认识的挪威吗?”

一旁的老同事突然就笑了起来。他深吸了一口烟,烟雾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开来,刺鼻且呛人。是啊,挪威一向对室内吸烟严惩不贷。而在这艘船上,失灵的也不只是禁烟制度。

“一旦上了船,挪威就不再是挪威”。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极地之上,挪威不再

如果把船上的人分为两类——谋生与体验,刘一凡明显属于后者,而那些经济情况相对紧张的新人,自然逃不掉被老人打压的命运。刘一凡猜测,打压的对象或许不分国籍,通过羞辱新人来树立威信,才是真正的目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那次冲突之后,麦克再也没有找过她的麻烦,甚至路过时也不敢与她对视。

但想放弃的念头还是时常会冒出来。不止刘一凡想,几个男船员也在琢磨着怎么逃,其中一个颇有执行力:“反正我和我爸的关系很不好,我和船长说他自杀了,要参加葬礼,这样船长就会派小船送我走了”。

船长同意了,可惜因为叫不到船,逃跑计划还是以失败告终。有人请假成功,是两个男生,理由都是累到下体发炎。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还有网友质疑她,是因为在国内活不下去了,才成为输出的劳务。其实无论是在贵阳还是上海,刘一凡的生活方式都颇为中产,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刘一凡还是待到了最后,她和船上的四个女生一天假都没有请。生理期的那些日子,她们都会提前吃好止痛药。

一般来说,捕蟹和杀蟹是男工负责,女工则承担筛选和打包的工作。看似男性更劳累,但若是计算总工作量,则不相上下。相比在船舱里打包,男生还是更愿意去甲板工作,导致捕蟹这一行,对女性劳动者的需求一直都在增加。

但渔船并没有做好迎接女性的准备。哪怕船上最小尺寸的手套,刘一凡也依旧觉得很大。因为手套的原因,很多次她都没接住同事递过来的框子,导致重新返工。好在她的身高有175厘米,勉强能穿得下船上最小号的衣服和靴子。

让刘一凡印象同样深刻的是,原本前往捕捞区的那两天是不需要作业的,但船上的四位女生和船长的老婆依旧没有闲着,因为打扫船舱公区的工作落在了她们的头上。

船上的渔夫多是大男子主义的东欧人,只会静静地躺在休息区。他们认为这些清洁的工作天生就该由女性承担。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渔夫们每周的工时是84小时,而挪威的法律规定,一周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50小时。(图/小红书@北极流水账)

更有意思的是,当刘一凡把自己的经历发在网上之后,有网友对她进行揣测和羞辱:“一船的男人出海好几个月,招女人上船什么目的兄弟们都懂吧?”

这是比麦克还可怜的人,刘一凡并不会上前辩解。而更多时候,最吸引围观者的依旧是这份工作丰厚的酬劳。她收到最多的私信就是:我欠了很多钱,怎么样才能做这份工作,我什么苦都能吃。刘一凡会告诉他们实话:相比吃苦,签证才是最大的问题。她更怕评论区求财心切的人被黑中介骗钱。

和我聊天的时候,刘一凡的脚趾一直是麻的。下船后的日子里,身体的损伤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同样的后遗症还有,她现在一看到背带裤和橘色的衣服就会心里一怵。有人问她,下次还出海吗?

刘一凡的脑子里却冒出了,她在极致疲倦的工作间隙,看到冰面上奔跑的北极熊和海里跳跃的鲸鱼的画面。

当你在挪威,能看到挪威人看不到的那个挪威时,这样的冒险也不亏吧?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相比在海里游泳的北极熊,岸上的更可爱一些。(图/小红书@北极流水账)

(未标注出处图片皆为受访者供图)

校对:遇见;运营:嘻嘻;排版:甘妙

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2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帝王蟹好吃,但捉起来不容易。最近,“中国女孩在北冰洋捕蟹月入13万”的消息上了热搜。一来,大家被她一次赚了20万挪威克朗(换算成人民币大约13万)震惊了。二来,我们对远洋捕蟹这份
2024-06-13 10:40:00
俄开启30年来最大规模海上军演:在太平洋、北冰洋、波罗的海、里海、地中海水域举行
...上军演由俄罗斯海军总司令莫伊谢耶夫指挥,在太平洋、北冰洋、波罗的海、里海、地中海水域举行。演习将从9月10日持续到9月16日。俄国防部表示,演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检验俄海军综合
2024-09-12 13:41:00
春节出境游有多火?中国游客扎堆打卡“世界最孤独秋千”,北极圈迎来“春运大军”
...时,拍摄6秒钟打卡“世界最孤独秋千”“干杯!”面朝北冰洋,在秋千上嘬一瓶特意背来的“北冰洋”汽水成为中国社交平台上,俄罗斯捷里别尔卡极光旅行的经典项目之一。北冰洋陆缘海之一,
2025-02-05 19:00:00
...署,以及维护加拿大的全球海洋利益。新型潜艇需具备在北冰洋冰盖下航行的能力,能够在极端恶劣的海况下执行任务。此外,新型潜艇应能部署水下无人潜航器,并具备发射潜射对地攻击导弹的能
2024-05-24 13:41:00
美国扩大北极主权诉求 极地争夺战正在打响?
...大北极地区的主权要求有三大目的。首先,美国不希望在北冰洋“蓝色圈地运动“中掉队。近年来北冰洋沿岸国家加大对北极海域的海洋勘测力度,特别是今年2月,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批准了
2023-12-27 11:37:00
...实施了伴飞。俄国防部表示,俄空天军远程航空兵定期在北冰洋、北大西洋、黑海、波罗的海及太平洋中立水域上空执行巡航飞行任务,所有飞行均严格遵守有关公共空域使用的国际准则。(完)【
2024-08-15 08:18:00
全球最幸福国家丹麦的格陵兰岛
...维京人,仍然没有停止远航的脚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挪威探险家“红发埃里克”,发现了全球最大岛屿——格陵兰岛。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圈以北,面积多达216.6万平
2023-08-14 06:31:00
中国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 一个撒丫子奔向大海的老男孩
...到了上海,这标志着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停靠环行北冰洋的壮举。这一次,这个老男孩漂了504天,漂了两万八千海里。十余年前,翟墨曾耗时两年半,完成了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一周的壮
2023-10-11 03:10:00
...的煤炭以及大量稀有矿产。2023年12月,美国单方面宣布在北冰洋等区域延伸大陆架的主张。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此举主要是垂涎相关区域的丰富矿藏,尤其是制造电池用的锂和制造太阳能电
2024-07-25 18:3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石家庄市公安局新华分局“码上响应”解民忧
河北新闻网讯(杜小楠)10月1日清晨,石家庄市公安局新华分局的“码上监督”平台收到了一条紧急求助信息,辖区居民王先生为国庆假期出行提前办理了身份证
2025-10-08 12:24:00
晋州市举办“促进红色旅游 书画进万家”主题书画展
河北新闻网讯(邢园园)10月1日,晋州市文联、大地书画院在晋州镇李家庄民俗文化馆开展“促进红色旅游 书画进万家”主题书画展和笔会活动
2025-10-08 12:21:00
赵州桥景区:联动救援,落水无人机“完璧归赵”
河北新闻网讯(聂聪超)近日,在赵县赵州桥景区,游客在景区拍摄时,由于操作不慎,其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坠入水中。接到求助后
2025-10-08 12:27:00
学府碑廊传经典
学府公园花团锦簇,游客在秋雨中赏花拍照。张澍宏 摄国庆期间,学府公园内银杏初染、桂香浮动,太原市第十七届“一园一品”暨学府公园第十六届“国学艺术展”秋之篇章拉开帷幕
2025-10-08 11:16:00
当书页遇上音符,让阅读“声”动有趣南京昨举行音乐阅读分享会,新添“图书漂流”驿站30家南报网讯(记者王峰)让旧书流通,让读者流动
2025-10-08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储笑抒这个假期,钟山风景区吸引了众多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打卡。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
2025-10-08 08:07:00
国际金价史上首次触及4000美元/盎司,国内金饰越过1100元/克“金”彩长假,黄金热登上热搜话题□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长假以来
2025-10-08 07:32:00
记者走基层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 观众过足瘾
10月6日,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第九代传人李书芝(右一)教授观众表演技巧。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摄“少打关西闯定邦
2025-10-08 07:56:00
郑州一中学就“学生从家长身上踩过”致歉:感恩教育细节考虑不周
华商网讯 10月7日,河南郑州中牟新区第三高级中学通报:10月6日,有媒体发布我校有学生从家长身上踩过的报道,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2025-10-08 07:35:00
广州铁路警方通报:34岁男子在动车上猥亵7岁女童被刑拘
华商网讯 广州铁路公安处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10月3日17时37分,D1819次列车乘警值乘中接报一起涉嫌猥亵警情
2025-10-08 07:34:00
一群学生演员将“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的舞台剧《杨士莪》在启航剧场首演
2025-10-08 06:51:00
10月2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综合训练馆内,38名来自老挝、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的学员,正在潜心学习吴桥杂技的各种绝技
2025-10-07 08:31:00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浓今天让我们一起点亮家乡月亮月是故乡明千里“冀”相思愿你阖家幸福中秋快乐策划:郭伟、王博统筹:兰翠娟编辑:高二会视觉:衡成亮技术:许润泽、赵小博
2025-10-07 08:36:00
“秋糖季”助力户外消费市场持续火热组个“户外局” 共赴山水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清新的景区绿道,晨跑者与骑行者共享盎然生机
2025-10-07 08:41:0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有国才有家,在这里感悟如此真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这个假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如潮的参观者
2025-10-07 08: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