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欧瑞璋 见习记者 王雪 通讯员 朱茂强 临沂报道
二胡一响,笛声齐鸣,演员们步子踩着鼓点,高腔分外响亮,念白唱和穿插得当,为观众们带来一部经典拿手的《雀山搬兵》,吸引着过路群众驻足观看。1月15日上午,恰逢沂南县张庄镇北沿汶村开集,每次逢集,街头空地上的“大集戏”都会准时开唱,弦子戏剧团认真将戏曲魅力送到每一位群众身边。为进一步探索传统戏曲多样色彩,传承非遗文化风骨,中国戏曲学院博士研究生团队前来北沿汶村调研学习,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者,交流戏剧演化经验。
弦子戏是山东省鲁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地方戏种,历史悠久,受众广泛,不变的唱腔和韵律伴随着垂髫小儿到耄耋老人的生活,因其伴奏以弦子为主,故名“弦子戏”。北沿汶村作为大弦子戏的发源地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500年的唐朝,村中弦子戏代代传承, “沿汶弦子”词曲朴实易懂,大调唱腔刚劲直朴,善于表现激昂、慷慨的感情,小调婉转、细腻,用来抒发含蓄缠绵的情感。2016年,弦子戏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断走向更大的舞台。
北沿汶村组建了自己的弦子戏剧团,目前多由“70后”们担当台柱,每年在周围区县村镇举行“送戏下乡”活动50余场,连续多年在沂南县庄户剧团评选中位列前茅。剧团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穿上戏服演出,换下戏服下地,为表演剧目平添浓厚的乡土气息,生动自然,朴实灵动。目前已整理演出《雀山搬兵》《西湖游景》《玉配和》等30余个优秀传统剧目,并多次参加市级、县级文艺汇演,充分扩张弦子戏的影响力和传唱度。
同行学生表示,第一次在集市上欣赏戏曲,感受到艺术与群众紧密的联系,她们由此体会到了民间艺术真正的活力,未来的传承中,需要不断探索现代审美和传统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借助传媒技术,通过广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赶大集等方式,持续输出影响力,最终实现普通群众从欣赏到爱好再到传承的过渡,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下去。
非遗闪耀光辉,文化薪火相传,北沿汶村的村民们热爱弦子戏,对其传承也是慎之又慎,在他们眼中,普通爱好者要想登台唱戏,除了过硬的表演技艺,还要经过品德、素质等多重考量,成为有德行、有实力、有担当的演员。此外,剧团的老艺人们在寒暑假开设戏曲班,免费向当地的孩子们传授弦子戏,教授经典唱段,让孩子们沾染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新一代的传承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