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15日讯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文明骄傲和艺术自豪,薪火相传,传的是艺更是民族的魂。
菏泽,古称曹州,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底蕴丰厚,戏剧活动历史悠久,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拥有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柳子戏、大弦子戏、两夹弦、四平调、豫剧八大剧种。
为宏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中国山东网联合菏泽市文旅局推出《我在菏泽传承戏曲》专题报道。邀请八大剧目青年演员,讲述他们的传承故事……
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豫剧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豫西山区则称之为靠山吼,是中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豫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豫剧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广泛吸收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还被西方人称赞为“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一颗热爱的种子 绽放整个青春
宋德靖,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演员、导演,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导演专业。曾荣获山东省委组织部、共青团山东省委颁发山东省“乡村好青年”称号,中央电视台《中国戏曲大会》第六期擂主、中央电视台《黄金一百秒》金牌得主,山东省第八届、第九届戏剧红梅大赛表演类二等奖。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每当有庙会、年集,都会邀请一些戏曲剧团来演出,我就跟着奶奶坐着小板凳在台下看戏,这便是我与戏曲的初结缘。”宋德靖说,“那时候戏曲与我而言,只是台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服装、精妙绝伦的脸谱,虽然听不懂,但已经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热爱的种子。”
宋德靖从5岁开始学唱戏,一唱就是20多年,可以说,戏曲是他全部的青春。
“随着不断的专业学习,深入了解,我越来越发现戏曲里的美和一些博大精深的东西,所以我选择去更高的学府不断进修,参加各类比赛和前辈们交流,这些又更坚定了我选择从事戏曲专业和传承发扬它的决心。”
发挥青年力量 传承菏泽“戏曲之乡”品牌
聊起戏曲,宋德靖的嘴角总是上扬的,“越是热爱,越觉得像豫剧这种传统戏曲想要发展,离不开青年力量,更离不开观众和戏曲爱好者的支持。”
宋德靖告诉记者,“回想我小时候几乎没有戏曲方面的兴趣班,想学戏很难。于是我就有了一个开办戏曲培训班的想法。现在每周日我都在地方戏曲传承展示中心开设戏曲少儿兴趣班,教授幼儿园、中小学生中喜欢戏曲的小朋友。”
虽然只是兴趣班,但在每次教学中,他都把自己的所学和所知,倾尽所有的教给孩子们,他说,“一个小朋友学戏,就可以引发一个家庭、一个班级甚至一个社区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关注,这种工作对于我来说真的非常有意义,我觉得这才是戏曲实实在在的传承。”
此外,宋德靖还是菏泽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戏曲表演专业的一名教师。“从这些大学生们身上我看到了传统戏曲的春天,还有这么多人热爱戏曲,愿意去专业从事戏曲演员行业。把菏泽‘戏曲之乡’这个品牌传承下去,就是我坚持下去的意义。”
守正是创新之源。只有让更多年轻人甚至小朋友有渠道了解豫剧这种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戏曲之魂才能得以继承发扬;只有更多像宋德靖一样的青年演员不断坚持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才能代代绵延、欣欣向荣。
中国山东网记者 多相宇 谢雯嘉 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