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探索居民自费加梯模式
36级台阶不再困住“悬空”老人
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福州路上的同兴大楼,正在加装1至2层的电梯。 本报记者 周辰 摄 ■本报记者 周辰
告别连绵春雨,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福州路614弄小区的三台加装电梯工程正齐头并进,追赶工时。其中,1号楼同兴大楼刚刚开挖基坑,不少居民昨天迫不及待下楼来看进度。
关注不只来自居民。破土动工的消息刚一传开,小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娟就收到了其他居委会的“取经”电话。因为在上海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工作中,由居民自筹资金为电梯房加梯的成功例子还不多见。
同兴大楼自1992年建成起,底商就与2层以上住宅互不相通,居民唯有爬上36级台阶才能进入大楼乘电梯回家。正是这高度等同于二三层楼的36级台阶,困住了老人、腿脚不便的人。放眼全市,也许还有许多和同兴大楼一般的居民楼,它们或是加梯先天条件差,或是与优惠政策不沾边,或是其他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除了“等靠要”政府来兜底,是否还有更好更积极的办法圆上居民“一键直达”的乘梯梦?
“从居民的需求出发,握指成拳想办法,自然而然就能把一件好事做成功”,南京东路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和区人大代表等一起“摸着石头过河”,预计将在今年国庆节之前完成加梯工作。
“92岁母亲整整两年没下过楼”
经过2天施工,同兴大楼的电梯基坑已经有了雏形,里面赫然可见数根粗细不一的管线,基坑正上方则是去年刚刚新修的架空线管道,在看不见的大楼正下方还有民防设施。
“这已经是几版方案讨论下来,唯一一个可行的选址了”,据徐娟介绍,辖区内符合加梯条件的居民楼屈指可数,同兴大楼本不在其列,然而居民的加梯诉求一直十分强烈。
昨天下午,居民夏在梁下楼查看工程时介绍说,家中92岁的母亲已经整整两年没下过楼,就连夏在梁自己也渐渐觉得上下楼时力不从心,“一转眼我也是72岁的老人了,真的吃不消”。
同兴大楼现有215户居民,其中超半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因为同兴大楼是由一片破旧不堪的石库门房子原拆原建而来,彼时这样一幢配有电梯的10层住宅楼堪称是福州路上最好的房子,居民们搬进来时高兴也来不及,哪怕从1楼到2楼的台阶足有二三层楼那么高,在当时倒是件瑕不掩瑜的小事。
32年来,房旧了、人老了。夏在梁等居民们眷恋老土地的同时,也多次通过居委会反映爬楼不便的问题。数年前,就有居民提出自行解决的方案,但是他跑了多家电梯公司,均得到了不接待个人用户的反馈,大家都有些心灰意冷。
当越来越多既有多层住宅安上了电梯,大家又一次看到了希望,然而由于同兴大楼2至10楼有电梯,不符合当时政府补贴推进的加梯情形。居民们锲而不舍地在区人大代表接待活动上反映诉求,居委会以及南京东路街道也一直协调黄浦区相关职能部门寻求政策与法律的支持,努力帮助居民们实现加梯心愿。
随着越来越多部门介入、出谋划策,大家摸索出灵感来,以《民法典》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及上海市相关文件、法律的规定为依据,同时参考人行天桥加装电梯的做法,同兴大楼可以加装一部从1楼到2楼平台的无障碍电梯,居民盼了20多年的曙光就此亮了。
为做成一件好事共同奔走
如今走进同兴大楼,还能看见那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业主大会公示文件。去年12月,由业委会牵头进行加梯征询,仅用时14天就通过了全体居民自发筹款的形式加装无障碍设施的方案。
“为什么不能享受补贴政策?”“业主大会有维修基金,为什么这次还要额外出资?”事实上,在看见那一纸公示文件时,不少居民主要对于全部自筹的形式有疑义。
“加梯属于新建项目,不能使用维修基金”,在党建引领下,楼组长、党员居民积极奔走,召开居民代表会、逐门逐户告知,打消了部分居民们的顾虑。“条条框框都要解释清楚,工作做细一点,才能引导居民作出有利于今后生活的决定。”
此外,小花园居民区党总支还引导居民以“零距离家园”理事会为平台,用自治共治的理念和方式解决各种难点,一场场协商会、答疑会下来,煤气管道、电缆线何时移装、电梯装在哪里不影响大型车辆出入,看似困难的关卡也被逐个击破。
“为做成一件好事而共同奔走的氛围,打动了很多人”,居委会包块干部杨叶隽介绍说,同兴大楼每家每户都会在国庆节挂出国旗,因而又被称作“国旗楼”,邻里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次加梯更加融洽了。
悬挂在同兴大楼的出资公示表上,一张崭新的绿色“已交费”标签覆盖了红色的“不同意”。徐娟说:“少数居民想观望观望,不觉得这个电梯一定能装成,现在他们都在逐渐改变想法。”
此外,同兴大楼加梯的故事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对口联系小花园居民区的区人大代表赵永刚,不仅全程关注并参与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还主动发挥人大代表资源优势,积极协调黄浦区“金融·外滩”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太保蓝基金会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支持,探索“党建+公益”社区治理新模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