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孤独症资源教室里,10岁的杨杨(化名)第一次主动伸手触摸玩具小鸭;社会福利中心内,75岁的颜细朵与护工亲切唠家常。在这一伸手、一交谈之间,永新县“一老一小”群体正迎来生活中的新变化。近日,记者跟随江西省政协2025新闻媒体基层政协行活动采访团走进永新县,了解政协履职创新实践的生动案例。

曹珍与儿子杨杨一起在孤独症资源教室里训练

颜细朵老人与护工聊家常
“星星驿站”里的暖心故事
“我的孩子曾经像根‘软面条’,脖子竖不起来,6个月还不会翻身。”曹珍回忆起儿子杨杨的早期情况仍心有余悸。
这个29周早产、被诊断为重度脑瘫伴孤独症的孩子,如今在永新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孤独症资源教室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星驿站”。
今年上半年,在省政协的“牵线”下,爱心企业广东省东莞市以纯集团有限公司捐赠的97.84万元善款如“久旱甘露”,洒在永新县的土地上,三间高标准功能室得以迅速建成,分为感统、评估、舒缓三大功能区,日均服务15名“星宝”。淡蓝色调的空间里,墙角包裹着防撞软包,专业仪器实时显示着孩子们的训练数据。
“设备投用三周,孤独症儿童干预显效率提升30%。”永新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峰平指着新建的培训会议室和录播室介绍,“如今我们可同时容纳100名教师研训,录播室支持五机位4K拍摄,山区残障儿童也拥有了与省城同质的康复资源。”
变化悄然发生。曹珍惊喜地发现,儿子开始主动打招呼、回答老师问题,甚至能脱离轮椅搀扶行走。“每一个小变化都像一颗糖,甜化了过去所有的苦。”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与此同时,在永新县社会福利中心,颜细朵老人正在与护工聊家常。今年2月,颜细朵因为脑梗导致轻度失能,其子女又在外工作。了解社会福利中心的优质条件后,他于4月份住了进来。
“这里吃得好,生活很方便,吃完饭还能跳舞玩游戏。”颜细朵告诉记者,这里有很多同龄人,他们能够一起聊天,彼此陪伴。
截至目前,该中心有102名老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占近六成。永新县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吴雨香介绍,通过政协搭建的“医患互动”平台,该县政协医药卫生界委员常态化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就医“绿色通道”。“老年人的需求正从‘基本保障’向‘品质生活’转变。”
永新县民政局局长汤文清表示,政协推动的“四送”活动,让养老服务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跨越。
从“建言献策”到“建功见效”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永新县政协创新履职的生动实践。市、县两级政协委员、永新县教体局局长汤跃东深有感触:“政协不仅有‘言值’,更有‘价值’。三大功能室从需求对接到建成仅用108天,展现了政协的实干效能。”
永新县政协医药卫生界委员李兵权经常深入“一老一小”群体调研,他提交的《关于完善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建议》推动了相关政策的优化。“委员履职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问题解决。”
永新县的“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正从个案突破走向系统构建。在特教领域,学校依托新资源探索“康教结合”“普特融合”新模式;在养老方面,智能化改造项目将覆盖县级福利中心和10个乡镇养老机构。
“特殊教育是慢事业,但政协履职助我们驶上‘快跑道’。”李峰平表示。如今,学校正筹划开设洗车行等实训基地,为毕业生铺设就业之路。
而对于曹珍这样的家长来说,她最期盼的是社会能给这些特殊的孩子更多的包容:“如果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更完善,人们看待这些孩子的眼光更友善,我们的路就会更宽。”
全媒体记者 邬强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