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论中医之满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11 09:5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朱光 河南中医药大学

•身体的胸、胁、脘、腹等有空隙的部位出现堵闷、窒塞、䐜胀等不适感者,均可称之为满病,具体如结胸、胸痹、痞满、鼓胀、胆胀、肠痹等。

•满之出现,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其形成总体不外乎虚实两类。实者因邪气堵塞而满,虚者因正气亏虚、推运无力或濡润不济而满。

•以温法治满,在于所用温药具有火热之性,长于“动而散”。而应用时还有三点注意事项:一是应辨明寒之所在脏腑;二是应辨别温阳、补阳与通阳;三是应注重理气。

满,繁体为“滿”,《说文解字》释为“盈溢也”,本意指水充于器中至饱和、几溢出的状态,引申为全部充实、未留余地。在中医学中,满有多处应用,词义也非常丰富。兹结合文献把作为病理状态的满作一梳理讨论。

满病之类

在《黄帝内经》中,“满”之所用或指充盈、盛满,如《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五脏别论》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或指充塞,如《灵枢·本脏》曰“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或指月圆,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或指丰满,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足太阳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或指脉气满实,如《灵枢·小针解》曰“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素问·大奇论》曰“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或与“懑”通,指烦闷,如《素问·逆调论》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等等。

“满”更多地还是用以描述病理状态,或作为症状,指胀满,如《素问·奇病论》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卑监之纪……其病留满否塞”,《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灵枢·寒热病》曰“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或作为病名,指痞满、肿满、喘满,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阳之复,厥气上逆……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如《金匮要略》言“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

由此可知,当身体的胸、胁、脘、腹等有空隙的部位出现堵闷、窒塞、䐜胀等不适感者,均可称之为满病,具体如结胸、胸痹、痞满、鼓胀、胆胀、肠痹等。

《素问·大奇论》论述了肺、肝、肾雍的临床表现,如肺雍可见“喘而两胠满”,肝雍可见“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可见“脚下至少腹满”等。《灵枢·胀论》则专篇论述胀病,指出“气之令人胀也……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夫胸腹者,脏腑之郭也”,还把“满”列为五脏胀与六腑胀的主要症状,如“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膀胱胀者,小腹满而气癃”等。

与满相关的病证及与满相近的症状之间,需加以鉴别厘清。如《伤寒论》辨别结胸与痞时曰:“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再如《丹溪心法》辨别痞满与胀满时言:“痞满与胀满不同。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又如《景岳全书》辨别痞与满时云:“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还如《医灯续焰》辨别胀与满时云:“胀谓胀于外,满谓满于中,排脏腑而廓胸胁,急皮肤而露筋脉,脐凸腰圆,鼓之如鼓,胸腹之疾也。间亦有胀及于头面四肢者,与水肿大同小异,而此则无水耳。”现今有学者认为,胀与满均有壅实满闷的含义,但病因上胀字形从肉,因于气,突出气体对腔壁的压迫;满字形从水,因于湿,有水湿的特性;症状上满有“上溢”意,因而兼胀,而胀不兼满。

满病之理

满之出现,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其形成总体不外乎虚实两类。实者因邪气堵塞而满,虚者因正气亏虚、推运无力或濡润不济而满。

《黄帝内经》认为,满之类病变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则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灵枢·卫气失常》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等,但尤为强调“寒”在满病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素问·风论》曰“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䐜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灵枢·经脉》曰“胃中寒则胀满”,《灵枢·师传》谓“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灵枢·百病始生》谓“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䐜胀,䐜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等等。

所谓脏寒,即脏腑之寒,是指脏腑因阳虚或阴盛而呈现的一种偏寒状态,其所由来概括起来不外乎《素问·调经论》所言“阴盛则内寒”之实寒与“阳虚则外寒”之虚寒。

作为一种病因,外寒是自然界异常的六气之一。寒之性主凝滞、收引,易伤阳气。其侵犯人体,或感受风寒,可束肺而失宣;或贪凉饮冷,可伤胃而挛急;或直中三阴,伤脏之阳,使其受拘而失于煦展。内寒则是因阳气亏虚而形成的一种类寒病变环境。在此情景下,脏腑失于温煦而功能衰退,难以尽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阳化气,阴成形”之说,指出了阴阳二者的对立统一、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的情形。张景岳对此释曰:“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由此可知,当阳气虚衰或受到阻遏时,即不能“动而散”以化气,遂“静而凝”以成形,进而构成对气机的阻滞。

阳气为寒所遏时,可伴见病时、局部怕冷;阳气虚弱无力时,可伴见平时、全身怕冷。若为心阳虚衰,胸阳不展,可见胸闷或胸痛、喘息;脾(胃)阳气亏虚,纳化无力,可见脘腹胀满、纳差、便溏等;肾阳虚衰,可见腹胀、五更泄泻、腰膝酸软等。肝阳虚亦可致胁腹胀满,如《重订严氏济生方》言:“夫肝者,足厥阴之经……虚则生寒,寒则苦胁下坚胀,时作寒热,胀满不食,悒悒不乐,如人将捕,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口苦头痛,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喜怒悲恐,不得太息,诊其脉沉细而滑者,皆虚寒之候也。”

脾胃居于中焦,主司饮食物的受纳、腐熟与运化。《景岳全书》对胃中阳气在饮食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形象而深刻的认识:“中焦如灶釜者……正以胃中阳气,其热如釜,使不其然,则何以朝食午即化,午食申即化?而釜化之速不过如此。观灶釜之少一炬则迟化一顷,增一炬则速化一时,火力不到,则全然不化,即其证也。故脾胃之化与不化,及饮食之能与不能,亦总由阳明之气有强与不强,而阴寒之邪有犯与不犯耳。及其病也,则渐痞渐胀,或隔或呕,或十化其三五,或膨聚而不消,或吞酸嗳腐而食气不变,或腹疼肚痛而终日不饥,或清浊不分,或完谷不化。盖化则无不营运,不化则无不留滞。营运则为气为血,留滞则为积为痰。”另有《临证指南医案》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四圣心源》称中气为“阴阳升降之枢轴”,都在强调脾胃在人体升降出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知,脾胃系统与满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历代医家对此也均无疑议,如《伤寒论》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再如《兰室秘藏》言:“如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又如《景岳全书》曰:“凡脾胃虚者,多兼寒证,何也?盖脾胃属土,土虚者多因无火,土寒则气化无权,故多痞满,此即寒生于中也。亦有为生冷外寒所侵而致中寒者,然胃强则寒不能侮,而寒能胜之,总由脾气之弱耳。”

当然,满病的形成决不仅仅因于寒,气郁、食滞、湿、热、痰、饮、水、瘀等也均为其常见原因。如《伤寒论》中的结胸,即由水热互结或痰热互结而成;再如鼓胀,总体缘于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停积腹中,《医林绳墨·膨胀》谓“由其忿怒太甚,不能发越,郁结中州,痰涎停住,乃成满也。久而不食,以致气虚,则曰气虚中满”;又如胆胀,可因于肝郁、郁热、湿热而成等。

满病之治

由上述可知,满有虚实寒热之分。实因有邪,虚因正亏,《素问·三部九候论》谓“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者因于阴盛或阳虚,热者因于阳盛或阴虚,《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就临证而言,现今由空调、输液、过食生冷、衣着单薄等而致的脏寒确为常见,可表现为胸闷或脘腹胀满,喜温喜按,得温则减、遇寒加重,畏食生冷或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等。《金匮要略》还指出了脏寒生满的另一个特征,并明确了其治疗大法,谓:“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以温法治满,在于所用温药具有火热之性,长于“动而散”。而应用时还有三点注意事项:一是应辨明寒之所在脏腑。寒在于脾(胃)者,可用附子理中汤、大建中汤等;寒在于肾者,可用肾气丸、右归饮等;寒在于心者,可用桂枝甘草汤、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等;寒在于肝者,可用暖肝煎(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等。二是应辨别温阳、补阳与通阳。温阳指用温热药治疗阴盛者,药如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高良姜、蜀椒、小茴等;补阳指用甘温、咸温药治疗阳虚者,药如红参、鹿茸、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肉苁蓉、补骨脂、菟丝子等;通阳指用辛温药治疗阳遏者,药如桂枝、白酒、黄酒、生姜、葱白等。三是应注重理气。无论是辨证用药还是对症用药,理气都是消胀除满的基本方法。具体用药则应根据气滞所涉及的脏腑而选定,理脾和胃药如橘皮、枳实、枳壳、木香、乌药、沉香、降香、檀香、甘松、刀豆、厚朴、大腹皮、九香虫、紫苏梗等;疏肝解郁药如柴胡、香附、青皮、橘核、川楝子等;疏肝和胃药有佛手、香橼、木香、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花、代代花等;理气宽胸药如薤白、川芎、瓜蒌等。

《黄帝内经》中采用的治满方法主要是针与灸。关于针刺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了“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的治疗原则;《灵枢·卫气失常》则列举了具体的取针方法“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傍取之”。关于灸法,《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脏寒之满病“治宜灸焫”。所谓灸焫,唐代王冰释指为“火艾烧灼”。许多医家对此法颇为推崇,如《扁鹊心书》曰“医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神灸经纶》则云“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至于其他原因所致之满,治疗思路与脏寒之满大同小异,即消除病因,辅以理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问止中医 | 于素丽医师:治胃胀伴牙龈肿胀出血
...的症状,如乏力、困倦、便溏或便秘等的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痞”等证范畴。胃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内经·灵枢·经脉》云: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
2024-02-27 16:54:00
邓沂运用“五气所病”理论治验三则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宋添力 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素问·宣明五气》以五脏为中心,结合五行学说,从五味所入、五气所病、五精所并、五脏所恶、五脏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发、五邪所乱
2024-05-13 10:04:00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效果好吗
...一类可经由感染而定植于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当归属于中医学中“邪气”的范畴,根据《素问·刺法论篇》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时应当讲求祛邪培正
2023-06-21 14:47:00
唐旭东用滋水清肝饮治脾胃病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解肝肾之困而脾胃之症得舒唐旭东用滋水清肝饮治脾胃病□ 王一茗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北华 王凤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唐旭东提出“调中复衡”理论
2023-09-15 06:47:00
人体的清道夫——保和丸,最适用于3类人群,看看你在不在其中?
...腹痞满胀痛,更有甚者,还可能会出现泄泻等症状,而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典型的“食积证”,造成食积证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饮食不洁、暴饮暴食,而在《黄帝内经·素问》中,也有着这样的说法
2024-02-29 16:31:00
问止中医 | 于素丽医师:妈妈们注意,这3类不同的儿童咳嗽
...嗽11岁的N宝宝素体脾胃虚弱,易受寒的体质,先前在问止中医治疗脾胃和夜尿,近因咳嗽三天,时有打嗝来就诊。刻下症状:咳嗽,流清鼻涕,时有鼻塞,有痰但咳不出,纳可,时有打嗝,大便
2024-03-14 16:15:00
中风因痰起,通络并化痰,一张经方助你通络化痰,预防中风
大家好,我是中医柯医生。在中医理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很多奇怪的疾病都是由痰引起的。那么,什么是痰呢?痰是人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它是由水液代谢失常,停滞在体内形成的。中医认为,痰
2024-06-02 12:33:00
“肾-精-髓-骨”系统的内涵与外延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张琦 李丹 杨芳 郑洪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肾藏象”理论中“肾-精-髓-骨”联系密切,自成系统。“肾-精-髓-骨”系统的内涵,是指肾精生髓而充养骨骼的功
2023-09-21 06:52:00
了解生命之流——血与津液,中科御方揭秘其重要性!
...源,滋养万物血,这一在血管中潺潺流动的红色液体,是中医理论中“气血精神”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它不仅承载着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还通过循环系统将这份滋养送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读医
2024-11-06 13:4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安徽五河:四千万只蟹苗入水 科技领航水上春耕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春意盎然,万物复苏。连日来,五河县的蟹农们已忙碌在田间塘头,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春播蟹苗”工作
2025-04-02 15:05:00
卢爱妮指出明星热推的腹膜外剖宫产:优势与风险全解析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腹膜外剖宫产这一术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尤其是当一些明星分享自己的腹膜外剖宫产经历后,这一手术方式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2025-04-02 16:50:00
千尺学堂破圈引发热议:解码3亿银发族的“第二人生”
3月底,天津、西安等城市,#没点才艺不敢和天津大爷扎堆#被西安老年人的生活硬控了#等热点登上热搜话题,同时包括天津、西安等七城核心商圈的创意联动互投户外大屏及遍布全城的社区门禁广告
2025-04-02 16:50:00
自然之美,耀启“峰”芒 瑞丽医美&傲诺拉-铂蕴新品发布会盛大启幕
自然之美,耀启“峰”芒。近期,瑞丽医美与全球假体材料领军品牌傲诺拉强强联合,于哈尔滨举办“傲诺拉-铂蕴新品发布会”,以科技赋能女性之美
2025-04-02 16:55:00
现买现做现吃!100元在日照能吃多少海鲜?
海报新闻记者 王雪雁 古玉洁 潘纪辰 日照报道碧海蓝天下,鱼虾正肥美!来到日照,想体验超地道的海洋烟火气吗?3月27日
2025-04-02 17:09:00
幸福幼儿园小朋友的中医研学之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幸福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怀着好奇与期待,走进了福德堂中医馆,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中医文化研学之旅
2025-04-02 18:05:00
宁波市消保委开展青团消费体验测评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清明时节,青团是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面对市场上众多青团产品,消费者应该如何选购?3月26日
2025-04-02 18:20:00
不用ECMO也救了命!渝哈医护携手破解150公斤“肥胖呼衰”生死困局
在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的走廊里,一面写着“妙手仁心除病痛”的锦旗被郑重交到重庆援疆医生李醇文手中。锦旗背后,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救治故事——一位体重150公斤的青年阿先生(化名)
2025-04-02 20:07:00
太和夜话 | 十年卧榻压疮噬骨!太和医者重塑脊梁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十堰广播电台晚间节目《太和夜话》,我是张昊。当夜幕笼罩车城,总有些生命之光在无影灯下绽放。今晚让我们走进太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
2025-04-02 20:17:00
江西南丰:中药材种植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药农抢抓晴好天气,种植中药材土木香。谢东摄人民网南丰4月1日电 4月1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桑田镇桑田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2025-04-02 11:40:00
北京东城开展清明节令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清明节临近,4月1日,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对销售青团等节令食品的经营主体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标签标识、保存期限以及明码标价等内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董芳忠摄
2025-04-02 11:49:00
宣城市宣州区:创新“揭榜挂帅”制度 激活粮食单产提升新动能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工作部署,宣城市宣州区以科技创新破题
2025-04-02 11:50:00
长期高血糖,伤血管!3个动作,自测血管健康!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杀手”,但真正致命的往往是其引发的并发症——从心脑血管疾病到糖尿病足,70%的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管损伤直接相关
2025-04-02 12:00:00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失眠麻醉治疗门诊”开诊
戒停安眠药 一针重启睡眠“开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失眠麻醉治疗门诊”开诊东南网4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张舒姗)你是否因入睡困难而痛苦
2025-04-02 12:04:00
升温季生殖感染高发,山东东方男科医院专家支招科学防护
随着春意渐浓,气温回升,多地迎来潮湿闷热的天气。近期因生殖系统感染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较冬季增长约30%,其中包皮炎、尿道炎
2025-04-02 1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