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黄绵松
治水净水再现美丽河湖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刘趁
“过去十年,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获得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联合授予的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回忆起近些年的见闻和工作经历时,他感慨万千。
“80后”黄绵松来自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那里曾被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在他的记忆中,西海固干旱少雨、沟壑纵横、环境恶劣,儿时起,对水的渴望便深深地扎根在了他的心里。自2016年加入首创环保集团起,黄绵松积极投身于农村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工作。
黄绵松加入首创环保集团那年,固原被定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他回忆,固原城区一条穿城而过的清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尽管水量不大,却非常重要,然而在位于城区的河段,清水河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不足,水质长时间处于劣V类。“一方面是缺水,另一方面是能见到的水全是黑臭水,只要一下雨,水像墨汁一样往河里淌。”他说。经过治理,如今清水河的水体已清澈见底,雨水收集更加便利,“鱼、水鸟都回来了,现在经常能看到白鹭,非常难得!”黄绵松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海绵城市”的建设经历让黄绵松积累了大量项目一线实践经验,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长期关注农村水环境长效治理工作的他,也将宝贵经验带到了农村地区。过去,农村污染物直接排放,尤其是污水随意排放较为常见,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今,村村都配备了统一的分类垃圾桶,各地设立垃圾转运点、污水处理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焦各庄村,一处环境优美的围栏内布设了多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水池旁边的管道可以连通到附近的村民家中。黄绵松告诉记者,与城市不同,农村污水治理面临着更大挑战,农村的住房为一家一户,较为分散,人口数量少且距离远,污水体量小,铺设管网和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场资金投入和管理运营压力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大多在1万方以上,而在顺义农村地区,黄绵松及团队在村庄附近建设了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场站,涵盖50吨至500吨的日设计处理规模范围,可以将农村生活废水收集起来,就地进行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到周围水体中。
截至目前,黄绵松团队依据水环境资产管理体系,对北京市1200余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开展风险评估研究,建立了农污设施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包含7项风险红线评价指标、23项风险可能性评价指标及6项风险后果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实践验证,为后续农污设施动态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实现农污设施风险预判、分级运营提供支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4 05: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