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对于李瑁这个儿子,玄宗内心的感情很复杂。
首先,李瑁非嫡也非长,李瑁的母亲是武惠妃,而武惠妃虽然盛宠却始终没有成为皇后。
唐玄宗对武惠妃非常宠爱,可是在李瑁之前,武惠妃生的孩子都夭折了,因此李瑁出生后被唐玄宗送去了宁王府抚养,也就是说,李瑁这个儿子,并不是玄宗从小养在身边的。
宁王夫妇对于李瑁非常疼爱,而长大之后,李隆基发现这个儿子的确还是挺不错的,因此将其接回宫中,册封为寿王,而李瑁的生母武惠妃,在后宫已是独宠。
李隆基的皇后王氏无所出,其长子李琮因为受伤无缘太子之位,而受封为太子的,一开始是赵丽妃所生的皇次子李瑛,这个李瑛,比排行十八的李瑁大了不少。
太子是国之根本,应该提早确立,而按照“无嫡立长”的原则,皇次子李瑛的排序,当然要远远优先于皇十八子李瑁,而且李瑛的母亲赵丽妃,在玄宗心目中也是挺得宠的。
可尴尬的是,赵丽妃出身寒微家世没落,而且在开元十四年就去世了。
如此一来,作为太子的李瑛就失去了依靠,而一直觊觎皇后与太子之位的武惠妃,就开始在后宫里兴风作浪,但是武惠妃出身武氏一族,前朝大臣非常反对玄宗立武惠妃为皇后。
对于大臣们的担心,玄宗当然非常清楚,因为武惠妃有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旦她成为皇后,那么作为太子的李瑛,还有其他非武惠妃所生的皇子,恐怕就很难保全了。
武惠妃屡屡陷害太子李瑛与其他的皇子,但都没有成功,直到开元二十五年,在宰相李林甫等人的帮助之下,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均被害,太子之位悬空。
可能做了亏心事,武惠妃夜不能寐一病不起,在同一年郁郁而终,而她的儿子寿王李瑁也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想要成为储君的可能性大大削弱。
更让李瑁郁闷的是,在失去武惠妃之后,他的父亲玄宗李隆基看中了他的王妃杨玉环。
在朝堂之上,对于太子的人选分成了两大派,李林甫等人拥立武惠妃所生的寿王李瑁,而高力士等人则拥立皇三子忠王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李瑁排行十八,李亨排行第三,虽然李亨的生母不如武惠妃得宠,但是李亨小时候是玄宗的正妻王皇后抚养的,而且从小就非常聪慧勤奋。
对于到底册立谁作为太子,玄宗也是非常头疼,史料记载玄宗为此犹豫了一整年,“常忽忽不乐寝膳为之减”,最终高力士称“推长而立,谁敢复争”,使得李亨成为太子人选。
从个人感情方面来说,唐玄宗对于李瑁那是爱屋及乌,因为对武惠妃的宠爱,所以对于李瑁的宠爱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李瑁身上有个很大的硬伤,还是其生母武惠妃。
武惠妃联合前朝的大臣害死了三个皇子,包括太子李瑛,这对李瑁就是致命伤。
相对来说,李亨的口碑就要好很多,而且李亨一直很优秀,在前朝的威望也要远远高于他的弟弟寿王李瑁,并且李亨年长,是当时皇子当中最年长的,这是怎么都改不掉的。
以李亨年长作为理由,将其册封为太子,谁也说不了什么,因为这是礼法,但如果册封李瑁的话那就有很多的漏洞,因为李瑁非嫡也非长,而且还有个非议很多的母亲武惠妃。
不仅如此,李隆基这个人虽然作为皇帝,但是他对于皇太子还是充满戒心的,李亨虽然在前朝很有威望,但并没有多么巨大的势力,完全被李隆基掌握在手里,李瑁则不一样。
李瑁从小长在宁王府,拥有宁王一脉的支持,不仅如此,李瑁的生母武惠妃出身的武氏一族虽然实力大不如前,但并非完全没落,武氏一族还是有人在朝堂的。
宰相李林甫等人对于李瑁的支持,也是李隆基非常担心的问题,武惠妃已经去世了,但李林甫等人仍旧如此支持李瑁,这其中的利益纠葛,也是李隆基需要防范的。
太子如果势力强大了,对于皇权的威胁也是很大的,李隆基很懂得这其中的道理。
至于杨玉环的问题,只能是影响李瑁最终没有被立储的一个小插曲,并非决定因素,不然李隆基也不会头疼了一整年,才最终放弃了李瑁选择李亨。
想来也是,如果李瑁成了太子,那杨贵妃与李隆基的处境,还真的不知道怎么说。
归根究底,李亨能够最终胜出打败李瑁成为储君,一来是因为李亨原本就排序靠前,二来因为李亨比起李瑁更让李隆基放心,三来因为武惠妃连累了李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9 2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