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卡游在学生群体中风靡
其中,“小马宝莉卡”
更是深受未成年群体的喜爱
近日,全国各地市警方发出预警
有骗子针对未成年人对卡片的喜爱
利用集卡实施诈骗
6月底,杭州一15岁初中生然然(化名)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条信息:高考结束后退出圈子,每位留言的人将免费获得3张小马宝莉卡片。
然然立刻私信对方说自己想得到赠卡。3小时后,等来对方回复,对方发来一张二维码图片。然然扫码,是一个名为“李某莲@美妆达人”的企业微信账号。
“美妆达人”问了然然的个人信息与住址,称要支付30元邮费以寄送卡片,发来收款码。
随后“美妆达人”又称因系统检测到然然是未成年人,导致其公司账号被冻结,要通过另一个企业微信账号进行解冻操作。然然照做,再次添加, 对方强调一定要用家长的手机才可以操作“解冻”。
当晚,然然谎称要查学习资料跟妈妈要来手机。拿到手机后,她一步步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对方让然然删除聊天记录后拉黑了然然。这时,然然妈妈发现自己两个银行账户发生多次不明转账。
派出所接到反诈预警,民警赶紧上门并采取劝阻及资金止付措施,对然然妈妈账户中的102万元实施了保护性冻结。因为然然不经意透露了妈妈银行账号及验证码等信息,短短两小时内,被骗子转账50次、金额达14.3万元。
“免费送卡牌”骗局
本质上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孩子版
一、广告引流
骗子从青少年感兴趣的动漫周边、游戏、明星等方面发布引流广告,以“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低价出售卡片”“包含明星社交账号的视频”等噱头为诱饵,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
二、获取信息
以交易、邮寄、填写登记资料为由获取真实姓名、年龄、地址等个人信息,以筛选未成年人为作案目标。
三、实施诈骗
冒充工作人员、律师,甚至公检法人员,以“违规操作致账号冻结,需及时解绑”“需配合警方调查排除犯罪嫌疑,否则会面临刑事处罚”“侵犯明星个人隐私,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等话术恐吓,利用未成年人畏惧心理,欺骗或胁迫未成年人以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方式,远程操控孩子操作家长手机,配合转账、消费。
警方提醒
这些案例中,骗子诱导孩子转账用的是家长手机,很多家长在微信、支付宝、手机网银等软件上没有严格的支付安全措施。
1、家长要多给小朋友普及学习反诈知识,反诈应该从“娃娃抓起”,请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2、家长们也要经常提醒孩子,不要相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一旦有网友交流涉及金钱时,一定要告知家长。
3、最关键的是,家长们要保管好手机支付密码,做好支付安全设置,防止孩子未经允许使用家长手机转账付款 。建议平时关闭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免密支付”功能。如果孩子来找你拿手机,要多问一句,如果孩子拿着手机对着你,要小心孩子被骗子诱导找你刷脸支付。
如收到疑似诈骗的信息,可咨询反诈专线96110,一旦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来源:珠海交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