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老年人缺牙,到底“植”不“植”?医生:高龄不是手术禁区,一口好牙让晚年生活更有质量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8-09 07:07:00 来源:杭州网

近日,“77岁老人一次拔牙12颗种6颗后身亡”的事件引发广泛热议。据悉,该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且植入了5个心脏支架,却在一家口腔门诊接受了一次性拔除12颗牙、当天种植6颗牙的手术,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吐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牙科廖大鹏副主任医师强调,老年人口腔种植绝非“拔牙-种牙”的简单流程,而是需要多学科协作、严格风险评估的系统工程,尤其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陆续掉了13颗牙齿后

八旬大伯分阶段种植找回一口“好牙”

“以前吃饭就像‘囫囵吞枣’,现在终于能好好咀嚼了!”89岁的朱大伯(化名)坐在廖大鹏副主任医师的诊室里,笑着展示自己新“长”出的牙齿。据了解,他的缺牙史,源于年龄增长与牙周病的双重影响。“起初几颗牙松动没在意,后来掉得越来越多,连说话都漏风。”短短几年,他口腔里陆续缺失13颗牙,双侧下颌后牙、前牙间隔缺失,上颌前牙也“缺口”不断。

缺牙带来的远不止美观上的尴尬。活动义齿修复曾是朱大伯的“救命稻草”,可随着缺牙数量攀升,这个“稻草”逐渐变成“累赘”——义齿在口中时常晃动、下沉,吃饭时总往下掉,稍硬的饭菜都嚼不动,只能靠喝粥、吃软烂食物维持。长期咀嚼效率低下,让朱大伯消化功能受影响,身体愈发消瘦,连最期待的家庭聚餐,也因“吃不好”变得索然无味。

在老人观念里,“年纪大了掉牙很正常”,可缺牙引发的连锁反应,让家人心疼不已。“他变得不爱说话,连快要到来的90岁生日都提不起兴致。”通过多方打听,朱大伯的子女带他来到廖大鹏处寻求帮助。

“种牙不是简单‘打钉子’,得把每个风险都考虑清楚。”初次接诊后,廖大鹏团队为朱大伯定制“三步走”方案:先全面体检,排查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再精细口腔检查,评估牙槽骨条件、剩余牙健康度;最后设计分阶段种植计划,平衡手术创伤与修复效果。

考虑到朱大伯年龄大、耐受力弱,医生摒弃“一口种完”的激进方案,选择分4次手术,每次种2颗植体,手术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这样能减少老人术中疲劳,也方便观察恢复情况。”廖大鹏解释道,从首次手术到4次种植完成,历时整整一个半月,期间严格监测老人血压、血糖,调整用药细节,确保安全。

5个月后,当最终的牙冠“落户”口腔,朱大伯缺失多年的牙齿终于“回来了”,吃饭不仅有力气了,连说话也变得清晰了。“太感谢医生了,这一口好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90岁生日礼物。”朱大伯说。

老年人种牙,必须先过“健康关”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牙列缺失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74岁老年人平均存留牙数为22.5颗,仅18.3%牙列完整,全口无牙率达4.5%。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牙齿健康标准是,80岁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能正常咀嚼、不松动)。廖大鹏介绍,牙列缺损或缺失会给老年人带来诸多痛苦,如牙槽嵴萎缩、咀嚼效率降低、面容衰老等,进而影响全身健康和日常活动。因此,及时修复缺失牙对维持老年人局部及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据悉,目前常用的缺牙修复方式主要有三种:固定义齿修复要求基牙牙周及牙体条件较好,而高龄患者口内余牙条件多较差,因此多数老人不适用;活动义齿修复存在明显不适感,且只能恢复一定咀嚼效率,许多患者难以接受;种植义齿修复则依靠种植体支撑,咀嚼效果接近天然牙,稳定性好,能为患者带来更优使用体验。

“老年人种牙,必须先过‘健康关’。”廖大鹏建议,种牙前需满足以下健康条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稳定在8.9mmol/L内(理想值7-8mmol/L);心梗患者病情稳定超1年,经心内科评估心功能后,方可考虑种牙;长期服用抗凝药,降压药的老人,术前需有专业医生评估,必要时调整用药。

此外,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种植修复完成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与天然牙一样,需要定期复查并做好日常口腔清洁。“老年人种牙后最好更加注重清洁牙面,配合牙线、冲牙器清理牙缝;术后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监测种植体松动、牙龈萎缩情况;每半年最好洗牙一次,清除牙菌斑,预防牙周病。这些看似平常的护理细节,实则是种植体‘陪伴’老人数十年的保障。”廖大鹏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宁津县人民医院突破骨科手术高龄禁区,成功为97岁老人实施手术
...、多发病,各个年龄段均可见,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老年人的骨骼多骨质疏松,很容易骨折。尽管股骨骨折有诸多分类,但在治疗方案上总体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保守治疗包括皮牵引
2024-05-10 10:46:00
精准微创挑战高龄禁区
...感谢信和两面锦旗送到骨科,再次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老年人骨质疏松多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也随之増加,有些老人只是咳嗽一声或打个喷嚏就出现了严重的腰背痛,一检查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
2023-09-07 00:38:00
勇闯高龄“禁区”     治愈百岁老人
...,黄斗权颇为感慨。在今年过年之前,黄斗权曾诊治多例老年人骨折病例,患者平均年龄92岁,几年前他还为一名99岁老人进行治疗,现在老人已经103岁高龄,依然健在。“在十五年前,六
2023-02-22 02:04:00
...伤科领域,高龄髋部骨折手术一直被视为“高危禁区”。老年人不仅承受着骨折带来的剧痛,还普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脏器功能也逐渐减弱,这些因素的叠加大大增加了
2025-06-03 09:19:00
101岁老人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业达医院骨一科专家团队勇闯高龄手术“禁区”
...松,导致了她股骨转子间骨折,这是髋部骨折的一种,是老年人最常见和好发的严重骨折,因此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老人便只能长期卧床,无法翻身,进
2024-12-23 10:11:00
...,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侯主任介绍,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上升。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可能伴随副作用。如今,射频消融术为高龄房颤患
2025-06-13 06:51:00
高龄≠手术禁区!93岁老人意外摔倒,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髋关节置换助其重新站立
...新峰表示,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 )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尤其是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轻微跌倒就可能造成骨折。这类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若不及时
2025-04-21 13:14:00
...性咳嗽、长期便秘、肥胖、重体力劳动长期用腹压有关,老年人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胶原蛋白流失,肌肉筋膜韧带弹性和韧性下降,导致盆底支撑力减退,从而更容易出现器官脱垂。子宫脱垂
2024-05-25 07:07:00
连过三关!青岛市中心医院成功完成96岁高龄老人肠梗阻手术
...高龄的全身麻醉“外科医师治病,麻醉医师保命”。高龄老年人的麻醉更有难度,老人身体各个器官退化,机体的各项功能都出现明显减退,手术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此次田女士的手术更是
2024-06-06 10:2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近日,为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余干县英华学校正式发布校园防霸凌专项指南。该指南从认清欺凌类型、识别学生求助信号
2025-11-12 16:43:00
“松溪非遗会客厅”正式开放
11月7日,“古祠有新韵 非遗共传承”——“松溪非遗会客厅”开放活动在北京正乙祠戏楼举办。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中国戏楼活化石”
2025-11-12 16:28:00
万分之一缘分成真!焦作女医生捐造血干细胞,为患者送去重生希望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11月12 日上午,河南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室内,随着采集仪器平稳运行,来自焦作市博爱县磨头镇卫生院的医生和飞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2025-11-12 16:05:00
太古中国区主席蒋意达:中国市场为太古提供持续创新的沃土|2025,我说中国式现代化(10)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025-11-12 16:13:00
安徽历史性迈入工业大省,靠的是什么?
大皖新闻讯 “十四五”以来,安徽工业经济蓬勃发展,高质量发展硕果引起全国瞩目。安徽为什么从传统农业大省变成“制造大省”
2025-11-12 15:58:00
抖音电商2025柑橘消费趋势报告:平台一年销售各类柑橘橙1.47亿单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冬时节,各类柑橘相继成熟上市,为大众餐桌增添甜蜜滋味。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兴起,一批“久在深山无人知”的小众柑橘品类也逐渐走入消费者视野
2025-11-12 12:58:00
中国石化在阿尔及尔举办“寻访中阿青年文化使者”终选活动
11月10日,中国石化集团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办“寻访中阿青年文化使者”终选暨颁奖典礼,5名青年荣获“中阿青年文化使者”称号
2025-11-12 11:45:00
申爱保开通医保个账支付 开创上海带病体保障新局面
9月8日,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指导下,由健康险公司联合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研发的“申爱保-乳腺癌复发保障”产品,正式上线上海“随申办-保险码”平台
2025-11-12 12:54:00
风雪无阻的“铿锵玫瑰” 王琳用坚韧书写骑手人生
鲁网11月12日讯(记者 魏萱)“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只要能把餐品按时送到用户手中,再苦再累都值得。”这是王琳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5-11-12 11:42:00
杜彦:用爱点亮孤困儿童希望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魏萱)杜彦,烟台手牵手莱山团队团长,怀着一颗滚烫的公益心,在公益帮扶一线坚守了13年。她从2012年起投身西部藏区孩子助学行动
2025-11-12 09:53:00
“链”起大国重器基座,硬核伊莱特赋能极限制造|链上济南项新行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2025-11-12 09:18:00
评论:“链”上发力,撬动济南产业发展新动能|链上济南项新行
工业强基,生态聚链!对一座城市来讲,经济的航船行稳致远,离不开工业发展。在济南,如果说工业是航船的“稳定器”,那么“链长制”就是航船的“推进器”
2025-11-12 09:20:00
“70平方米的房子要按71.99平方米收;105平方米的房子要按108.89平方米收;140平方米的房子要按144.09平方米收……热力公司收取暖费
2025-11-12 07:11:00
今年33岁的孟师傅是水电工,在西安高新区的一个项目上干活后,3万余元的尾款迟迟要不到,一气之下将对方的行径发到网上曝光
2025-11-12 0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