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走进深空》,吴季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定价:48元
展望未来20年,我们将一步步走向世界航天科技和空间科学的前沿,开启一个引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发展阶段。吴季的新书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写出了业内人自己的思考。
■吴伟仁
最近收到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先生寄来的新作《走进深空》,读后很受启发。
中国航天近20年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从2003年杨利伟飞天到空间站的建成,从2004年嫦娥工程立项到祝融号在火星上漫步,我们亲自参与和目睹了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
展望未来20年,我们将一步步走向世界航天科技和空间科学的前沿,开启一个引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发展阶段。吴季的新书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写出了我们业内人自己的思考。
太阳系本来就是人类所独有,因为我们是其中唯一的智慧物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了解它、认识它,利用好同时也保护好它。中国人在探索太阳系的过程中,必然是代表人类,而不仅仅是代表中国。
回顾以往,我们通常会以两种战略为出发点:一种是跟随战略,别人去哪里,我们也去哪里,确保工程任务的成功;另一种是力争创造第一,努力实现突破,去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实现科学上的首次发现。
第一种战略可以被称为保守型,在我们启动深空探测任务的初期是正确的战略,因为我们的起点低,应该在学习中前进。然后,大家也都看到了,在近期的任务中,我们已经越来越倾向采用第二种战略。比如我们在月球背面的着陆探测、我们对火星探测的“绕、落、巡”三步并一步走,都体现了航天人的自信心在一步步增强。因此,我们逐渐面对的问题是中国航天不仅仅是中国的航天,而是代表人类未来发展的航天。
很高兴在《走进深空》这本书中也看到了这种思考。吴季以俯视的角度,从太阳系的基本科学知识,到关键的技术知识,再到我们无法回避的各种管理和法律问题,都给予了关注。这显然不是一本简单的科学知识普及著作,而是一本带有观点的、帮助我们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面对深空探测,思考走进深空之后的各种问题,融合科学技术知识和发展战略思考于一体的著作。
在其中,已经感觉不到任何跟踪别人的思想羁绊,有的只是带领人类前行的思考。我认为这正是我们航天人迈入新发展阶段时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立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提出和完成未来的、代表人类发展的中国深空探测任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复兴,更是占人类近1/5人口的复兴,是人类的复兴。如果我们的突破和成绩写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里程碑上,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就在其中。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0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