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凤冈县立足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双培养”工程、“栋梁”工程、“乡村掌墨师”工程等育人机制优势,着力培养一批会养殖、会开处方、会打针、会助产的“牛人才”,以人才集聚优势推动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做活肉牛产业这篇“牛文章”。
走进花坪街道东山村益民牛场,该牛场负责人吴汉与饲养员简希发正在对肉牛喂养方法进行探讨。2005年吴汉开始养牛,作为东山村第一批养牛的人,他通过养牛不仅实现了增收,还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牛专家”。
花坪街道东山村益民牛场负责人吴汉说:“我是从福建畜牧研究所学到的这门养牛技术,带到我们家乡来。养能繁母牛的技术含量很高,我也经历了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吴汉因养牛而致富,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样板。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部分村民们也积极发展肉牛养殖,村民侯海在吴汉的带动下建起了海宇养殖场,从当初的几头牛发展到现在的70余头,实现了增收致富。
海宇养殖场负责人侯海说:“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然后在吴师傅带领下,带着我们一起买牛、看牛的重量、牛的病症,在几年之内进步还是蛮大的。”
2022年,吴汉被评为凤冈县“乡村掌墨师”工匠型技术人才,他也更加明白产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传承。多年来,他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以“师带徒”的方式,培育养殖能手20余名,让养牛技术遍地开花,助力家乡肉牛产业发展。
海宇养殖场负责人侯海说:“通过这几年的养牛,也学到了很多经验,我会把学到的养牛技术传下去,让我们东山村养牛的人抱团取暖,为我们东山村的牛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该村,像吴汉一样被凤冈县评为“乡村掌墨师”工匠型技术人才的还有3人,在他们的带动下,该村建立起“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育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土专家”“牛事通”“牛经纪人”人才队伍。截至目前,邀请专家开展肉牛养殖专题培训5期,外出考察学习60人次,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增强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实现群众增收。
花坪街道东山村益民牛场负责人吴汉说:“我很荣幸被评为‘乡村掌墨师’,评为‘乡村掌墨师’以后,我更要有担当去帮助每一个养殖户解决难题,服务到群众中去,让我们的牛养得更好,让我们的产业做得更大更实。”
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在绥阳镇金桥梁大牲畜交易市场,运输车辆来往穿梭,“牛经纪人”正在讨价还价,呈现出一派繁荣的交易景象。
牛经纪人李林松说:“让他一百元,人家是农户拿去喂,这是我们村的,我晓得,让他一百元,让他一百元。”
每到牛市赶集时,像李林松一样的“牛经纪人”有200多人,他们作为一种特殊人才,不仅活跃了牛市,更是成为推动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牛经纪人李林松说:“有时间的情况下,我都会在这个集市上来转一转,遇到合适的牛,我会买一些把它养起来,然后行情好的时候把它卖出去,最重要的是掌握这个牛市最新的行情。”
务川客商田洪进说:“对于我们周边的市场来说,这个交易市场算最大的,牛质量也算可以,买卖牛我们基本都在这个市场,我今天都拉来七八头牛,平均每场最低都是七八头,每一场都要来。”
金桥梁大牲畜交易市场作为全省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之一,正是“牛人才”施展拳脚的地方,也是孕育孵化“牛人才”的基地。仅2024年,该市场交易人数就达2万人次,年交易商品牛10万头左右,交易额近10亿元。
绥阳镇金桥梁大牲畜交易市场负责人钱永强说:“我们的市场成立以来,每场逢一、六的天,我们周边的精英‘牛偏二’大概都有一两百人在集市上,为周边来的客户提供服务。这样老百姓赚到钱,我们凤冈养牛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的生意就越来越好,市场才能巩固,才能越来越兴旺。”
近年来,凤冈探索建立专业畜牧人员引入机制,加强与农业类院校、研究所的合作,充分发挥专技人才优势,搭建专技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形成专岗专用,切实让专业畜牧人才在肉牛产业发展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年来,邀请肉牛专家现场培训16次,培养县内肉牛骨干人才345人次,从而形成了肉牛产业人才集聚优势,推动全县肉牛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王治文 卢永 周文豪)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 信 姚 腾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